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正文

北燃李雅兰:用气规模位居世界城市第二,天然气已成首都“生命线”能源 | 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

  2018-09-07 15:34:3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改革开放之初,北京市的城镇燃气以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为主,且使用量很少。直到1987年,北京才开始使用天然气,30年后,到2017年,北京市用气量已跃升至164亿立方米,用气量在世界城市中位居第二,仅次于莫斯科。天然气已经成为首都的“生命线”能源。回顾改革开放40周年发展历程,以北京为缩影,北京燃气集团董事长李雅兰对记者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天然气发展的一系列历史变迁,并对当前行业发展的短板、未来发展的方向给出了她的研判和建议。

 

 

文 | 仝晓波

中国能源报记者

     

  

 

 

 

从零发展为世界第二大供气城市

 

 

 

中国能源报:作为城镇燃气行业一线从业者,您如何评价改革开放40年来,城镇燃气行业经历的这一系列变革,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李雅兰:回顾城镇燃气行业40年的发展历程,我觉得可以用“翻天覆地”四个字来形容。以北京市为例,“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能源品种的变化。

  

1958年8月5日,北京市煤气热力公司成立,开始向用户供应人工煤气。1965年11月30日,西郊灌瓶站建成,开始向用户供应液化石油气。从总体上讲,当时受气源的制约,供需矛盾突出,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发展缓慢。

  

1987年,陕甘宁天然气进京,开始向用户提供天然气,开启了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三气并举”的时代。随着天然气长输管线和城市管网的逐步建成和日益完善,天然气逐步成为北京市的主要能源品种。

  

其次是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北京市的城镇燃气使用量比较少,1979年,人工煤气年销售量3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年销售量10万吨。其时,北京市没有天然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7年。

 

到2017年,全市用气量为164亿立方米;天然气在全市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高至约32%。北京市的年用气量在世界城市中位居第二,仅次于莫斯科.天然气已经成为首都的“生命线”能源。

  

最后是能源消费群体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特别是城镇燃气事业起步阶段,由于资源紧缺,“物以稀为贵”,燃气消费群体规模有限。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市的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主要服务“三大一海”,即“大会堂,大使馆,大饭店”和“中南海”。

  

改革开放后,燃气供应能力逐步增强,特别是天然气进京后,保障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目前,天然气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全市天然气用户已超过600万户,人民群众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中国能源报:是什么因素最终促成了城镇燃气主要能源品种的更替?  

 

李雅兰:我认为,城镇燃气由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更替为天然气为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天然气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很多优点。

 

一是绿色环保。天然气是一种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不含有害物质,不产生PM2.5,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明显少于其他化石燃料,有利于减排,因而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二是经济实惠。天然气比人工煤气热值高、燃烧效率高,而且能延长灶具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减少用户维修费用的支出。三是安全可靠。天然气比重轻于空气,易散发,不宜积聚形成爆炸性气体,是较为安全的燃气。

  

第二,环保工作为天然气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天然气的使用对于中国治理大气污染、实现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减少煤炭消费是中国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实现减排目标的关键。天然气是替代煤炭的主要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天然气是中国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必由之路。

  

多年来,整个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不断增强,每个公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希望“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洁净”,从国家到个人在主观上都愿意使用清洁能源,通俗地讲,就是“愿意用”天然气。

  

近年来,“煤改气”工作在全国铺开,效果比较明显。去年年底以来,北京市的蓝天数明显增加,市民们期望的“APEC蓝”经常出现,“煤改气”工作功不可没。

  

第三,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天然气的广泛使用奠定了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综合国力提升了,人民群众富裕了,为清洁能源消费提供了财力上的支持,使得大家在经济上有能力使用天然气,通俗地讲,就是“用得起”。

  

第四,天然气勘探开发及输送能力的提高,使天然气的广泛使用成为可能。

  

改革开放40年来,总体上讲,中石油等上游企业,对下游城镇燃气企业的保障是有力的,为整个国家的天然气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气源方面,大型的油气田陆续开采,增加了供气能力;在长输管线方面,管线数量不断增加,从1997年的陕京一线,发展为二线、三线,2017年,陕京四线建成通气,首都的天然气供应又增加了一条“大动脉”。

  

40年来,城镇燃气企业不断增强配气能力建设。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建立了“五环六级七放射”的天然气配气体系,成为全国配气能力最强的城市,拥有规模最大、压力级制最复杂的天然气管网,天然气管线实现了从零公里到2.2万公里的大跨越。

  

上下游企业的密切协作,保障了对天然气用户的安全稳定供应,通俗地讲,就是在总体上做到了天然气“供得上”。

  

 

 

完成向市场经济思维转变

 

 

中国能源报:伴随着城镇燃气品种的更替,城镇燃气行业的理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李雅兰:我认为,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天然气逐步成为燃气的主要品种,城镇燃气行业最大的理念上的变化是由计划经济思维逐步转换为市场经济思维,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这个转变体现在多个方面,全行业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普遍增强,由此带来了效率、效益以及服务水平的普遍提高。

中国能源报:您的工作经历中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故事?

 

李雅兰:我讲三个故事。

  

第一个是体制改革的故事。

  

改革开放后,企业不断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自我调整、自我革命。1987年6月,为适应液化气、天然气的发展形势和实施专业化管理,北京市煤气公司拆分为天然气公司、液化石油气公司和煤气公司三家企业;

 

1999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煤气公司、天然气公司与石油液化气公司彻底从北京市公用局分离出来,组建成立了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自2000年开始,北京市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实行资本金制,40%的资本由政府出资,其余资本由企业自己想办法,北京燃气集团从此走上了自筹资本的道路;2001年,北京市政府彻底取消了对管道燃气的财政补贴,北京燃气集团逐步开始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004年,北京燃气集团与京泰集团、北京控股有限公司进行联合重组,改制为国有控股的公司制企业;

 

2007年5月,北京燃气集团资产注入在香港上市的北京控股,依托海外上市公司到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成为北京第一个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公用事业企业。总之,体制改革后,企业苦练内功,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实现了自负盈亏,效益逐年提高,成为公用事业企业改革的成功典范。

  

第二个是艰苦奋斗的故事。

  

北京燃气集团是国有企业,60年来,党委团结领导广大员工艰苦奋斗,完成了许多重大任务。比如,1988年至2006年,我们组织广大员工,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动员,进行了百万用户人工煤气置换工程。再比如,我们积极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7年,动员组织广大员工披星戴月、加班加点、埋头苦干,仅用了8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328个村约12.6万户的“煤改气”工程,管线总长3482公里,调压站(箱)420座(个)。同时,我们还完成了50项锅炉煤改气工程,建设管线88公里;完成24项镇镇通工程,建设管线106公里。经过艰苦努力,北京市基本上实现了平原地区的“无煤化”,我们为首都的大气污染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个是持续努力的故事。

  

原北京市公用局局长周昌熙老先生,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就一直为中国燃气事业的发展执着奉献。老先生有个心愿,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在中国召开世界燃气大会。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努力,去年,我们争取到了这个机会,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2024年将在北京召开。老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表示到时候坐着轮椅也要去看看。首都燃气事业就像是一场接力赛,每代人都努力跑好自己手中的这一棒,今天的成就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是大家共同持续努力的结果。

  

  

 

应急储气能力建设是当务之急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天然气行业未来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格局?

 

李雅兰:一是全球范围内天然气将长期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全球天然气行业将实现较长时期的发展,亚洲特别是中国将成为发展的主要引擎。

  

据统计,世界常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567.5万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583.9万亿立方米。目前,全球天然气年消费3.6万亿立方米,总体上“供大于求”。

  

据预测,2030年前,天然气将在一次能源消费中与煤和石油并驾齐驱。到2050年,世界能源需求将增加60%,但煤炭和石油消费将处于逐步下降趋势,天然气的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非常规天然气的出现和大发展必将支撑天然气持续快速发展,最终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能源。

  

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天然气市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将成为世界天然气发展的主要动力。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相关报告,未来五年,全球天然气需求预计将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其中,中国将占这一增量的40%。

  

二是全球天然气贸易将日趋活跃。

  

随着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运输技术的成熟,以及跨国天然气长输管线陆续建成投产,天然气不再是区域性能源,而是像石油一样成为全球性能源。天然气贸易将越来越活跃,中国企业在国际上采购LNG数量也会逐年增多。

  

三是中国天然气行业将迎来较长时期的大发展。

  

从2000年到2017年,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年均增长约15%以上,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从3%增长到7.2%。但与世界平均占比约24%相比,中国天然气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政府出台了许多鼓励天然气发展的政策,“煤改气”工作成效明显。2018年以来,全社会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着力“补短板”,加大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建设的工作力度。政府的支持和全社会的努力,将为中国天然气行业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中国能源报:在国际天然气供需宽松的大背景下,国内却呈现出天然气气源持续紧缺、气价大幅上升的发展窘境。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哪些?预计供应紧张状况将持续多长时间?

 

李雅兰:从天然气体系来讲,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应急储气能力建设不足,这成为天然气保障的短板和瓶颈。当然,也有其他一些原因,如天然气市场化程度应该进一步提高等,但当前的主要原因还是应急储气能力建设不足。

  

2017年是近来年供气形势最为紧张的一年,国家、地方政府、企业都很重视,2018年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根据各方面的信息综合判断,预计2018年天然气冬供形势将比2017年有所改善,但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紧张局面。主要是因为天然气应急储气工程刚开始启动,离建成投产还有几年时间;天然气供给能力会有所增加,但“清洁空气行动”仍将持续,“煤改气”工作仍将持续,天然气需求量也会增加。因此,大家仍然需要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和准备工作。

  

预计从2019年开始,供气紧张的局面会得到初步缓解,主要的有利因素是中俄东线2019年将建成投产,国外管道天然气资源的供给将会增加。

  

根据国家要求,2020年供暖季前,地方政府至少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区日均3天用气量的应急储备能力;2020年底前,城市燃气企业形成不低于其年用气量5%的应急储备能力。如果各地区都能按期完成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建设,预计从2020年开始,供气紧张局面会大幅度缓解。预计到2023年,供气紧张问题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中国能源报:对于这一矛盾的解决,您有何建议?

 

李雅兰:从近期来看,应急储气能力建设是当务之急。城镇燃气企业规模和资金有限,而且应急储气能力建设本质上不是投资项目,而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城镇燃气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并建立健全合理的顺价机制,只有这样,应急储气能力建设的指标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从中长期来看,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快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步伐,充分激发市场活力,鼓励天然气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竞争,调动各环节企业的积极性,使全行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白马股”亨通光电头顶两百亿

2020-08-03

埃森哲:区块链商业价值全扫描

2020-06-21

市场升温!储能招标多样化趋势明

2020-03-24

新基建来了!国网产业链投资方向

2020-03-24

大逆转!4500亿元,国网大幅提高20

2020-03-24

热点排行
  • · 叶简明被控行贿王三运后 华信再卷入另一国企大案 还牵扯出...
  • · 上海电力新能源再下一城1.17亿参股东海风电
  • · 重磅!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布局又落一子 国投生物吉林有限公司成立
  • · 累计装机容量突破20亿 电力投资规模连年下降
  • · 国家电网特高压投资增4500亿 撬万亿盛宴
  • · 联合光伏大手笔收购海润光伏93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
  • · 中国电建7家设计院能力和业绩大比拼!
  • · “一带一路”或成变压器产业大机遇
  • · 中海油气电集团旗下7家公司申请破产!
  • · 长江电力将深化核电领域布局 推进俄罗斯等国水电项目进程
推荐阅读
  • · 大逆转!4500亿元,国网大幅提高2020年电网投资!
  • · 国家电网决心退出房地产业务,“巨无霸”房企鲁能将成历史?
  • · 半年报看电企利润:发用电量下滑,利润为何上涨?
  • · 银星能源股价从20米高台跳水 650万股打板客”关灯吃面 1天亏损18%!
  • · “煤炭第一港”将让位 新王曹妃甸港接棒 将如何开疆拓土 秦皇岛港黯然失色
  • · A股“大洗澡” 能源上市公司业绩频爆雷
  • · 赖小民的华融帝国
  • · 董大姐很不满!银隆称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侵占公司超10亿 已起诉、报案
  • · “531”新政持续影响光伏行业,33家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
  • · 叶简明被控行贿王三运后 华信再卷入另一国企大案 还牵扯出...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