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能,请实在一点!
7月23日,一条关于汉能的消息在圈内不胫而走——汉能员工在知乎上发帖称公司强制要求员工购买公司债券,年利率10%,并且提供银行业务员联系方式,要求即使用银行信用贷款也要购买。
随后有人跟帖说:“七月一日前入职的九级以上员工必须买,九级20万,每往上一级加10万。今天(笔者注:7月20日)HRVP宣布八月十日前必须钱到账,否则可以离职。”
就此,我们向汉能品牌管理中心求证。对方的回复是“这怎么可能?我们正在给刊发的媒体发公告。”
但至今,我们在汉能的官网及刊发了相关报道的媒体处均未找到这个所谓的“公告”。而我们通过多方渠道证实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这让我们对汉能的实事求是精神产生了质疑。但对方的回复有一点是真的,即上市公司不能随便发行债券。根据《证券法》、《公司法》和《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等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发行债券,应当符合本次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末净资产额的40%等一系列条件,而且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募集的资金,必须用于核准的用途,不得用于弥补亏损和非生产性支出。
应该说,实事求是是一切的基础,无论是企业治理,还是和媒体打交道,亦或者企业的对外推广。
但是,很遗憾,汉能与实事求是的距离还有点远,这也是汉能一直处于争议漩涡之中的原因。
其实,对于汉能争议最多的就是其薄膜太阳能。在汉能官网,关于其三大产业之一的薄膜太阳能,有着这么一段介绍:“自2009年进入薄膜太阳能领域以来,汉能在四川、广东、海南、浙江、山东、江苏等地投资建设了多个薄膜太阳能研发制造基地。截至2012 年,汉能薄膜太阳能年产能已经达到3GW”。
但产能和产量并不是一回事。产能是能产出数量的理论值,指生产能力,而产量是实际生产数量。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产能等于产量。但据公开信息,2015年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才达到了458MW,而中国能制造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企业并非只有汉能一家。这与其“(2015年)除南京基地由于调整建设计划外,其他基地全部投入满负荷生产”有较大的出入。
而这几年来,汉能为了推广其产品,一直在造概念,汉瓦、汉伞、“全太阳能动力汽车”“生态城市”……层出不穷。汉能在造概念时,也存在夸大的成分。就拿汉能的“全太阳能动力汽车”来说,其车身上集成的汉能生产的砷化镓膜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31.6%,所占面积为3.5平方米-7.5平方米,按照标准光照5小时-6小时,可发电8度-10度,驱动汽车行驶约80公里。而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亦驰则认为,计算发电量应采用组件效率(较太阳能电池效率低),并考虑实际环境很难达到标准光照条件,汉能太阳能汽车的发电量应该下调。他估算实际行驶里程可能只有40公里,减少了一半。
对于李河君本人,也存在着诸多争议。最典型的是,就像《第一财经日报》曾刊文的那样,“有人相信,眼前的李河君就是传说的那个‘做大事’的人,但外界对他并不了解,他的宏图韬略也未吃透。而另一种声音也从未停止:‘资本高手’才是对他的真正定位,李河君不是靠在太阳能赚钱,而是靠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的股价发家。人们在努力接近真相”。
如此种种,让近几年来的汉能一直处于“信任危机”的包围圈中,虽然李河君很想让大家信任他。
李河君曾说过:“商场其实没有什么诀窍,二十多年下来摸爬滚打,就一个字,‘信’。别人信你,什么都好办。别人不信你,什么都难办。”但汉能真的很难被相信,除非汉能可以用事实求是的态度,让其经营状况更加透明。但很显然,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或许李河君只是做到了解放思想,还没有做到实事求是。但实干才能兴邦,这并不像“汉能大了,雾霾就少了”一句口号那么简单。
- “白马股”亨通光电头顶两百亿
2020-08-03
- 埃森哲:区块链商业价值全扫描
2020-06-21
- 市场升温!储能招标多样化趋势明
2020-03-24
- 新基建来了!国网产业链投资方向
2020-03-24
- 大逆转!4500亿元,国网大幅提高20
2020-03-24
- · 大逆转!4500亿元,国网大幅提高2020年电网投资!
- · 国家电网决心退出房地产业务,“巨无霸”房企鲁能将成历史?
- · 半年报看电企利润:发用电量下滑,利润为何上涨?
- · 银星能源股价从20米高台跳水 650万股打板客”关灯吃面 1天亏损18%!
- · “煤炭第一港”将让位 新王曹妃甸港接棒 将如何开疆拓土 秦皇岛港黯然失色
- · A股“大洗澡” 能源上市公司业绩频爆雷
- · 赖小民的华融帝国
- · 董大姐很不满!银隆称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侵占公司超10亿 已起诉、报案
- · “531”新政持续影响光伏行业,33家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
- · 叶简明被控行贿王三运后 华信再卷入另一国企大案 还牵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