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放假、停工半年、债务压身:全国前三动力电池巨头前路当如何?
作者/杨雅婷 华夏能源网独家原创 从行业大亨到实施自救再到全体放假,作为曾经国内排名前三的动力电池生产厂商,沃特玛为何如今已处在生死边缘? 6月28日,深圳电池供应商沃特玛向全体职工发出通知,自2018年7月1日起沃特玛全体职工放假六个月,期间工资按规定支付、五险一金按规定购买,一时间引起业内一片哗然。 放假通知称,公司自2018年以来一度出现资金困难的紧张局面,本次全体员工放假经由公司高层战略研究决定,目的是为了解决因公司订单不足、资金困难问题,给全体职工带来的职业发展影响。 在随后的媒体回应中,沃特玛称目前仅是深圳沃特玛发布停工通知,其余城市工厂不受影响,在停工期间,仍有少量一线员工留守。 事实上,2018年以来,华夏能源网记者从各方消息获悉,沃特玛早已存在巨额的债务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沃特玛如今发文全员放假,这是不是预示着危机在更加深重?曾经的“动力电池巨头”将如今平安过冬? 行业“大亨”的下坡路 沃特玛总部位于中国深圳,是国内最早成功研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并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批量应用的企业之一。 2016年,主营消防器材的坚瑞沃能(300116)收购了沃特玛,并逐渐剥离消防业务,专注于电池开发及应用。2016年坚瑞沃能营收达38.2亿元,同比增长557.03%;净利润为4.25亿元,同比增长1102.98%,沃特玛作为其子公司为此立下汗马功劳。 2017年1月,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权威统计,沃特玛位居2016中国动力电池前三强。2017年10月,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发布2017年1-9月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的最新数据,沃特玛位列全球第四,国内第二。 短短几年,沃特玛便迅速崛起,并挤进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前三甲。 但好景不长,进入到2018年,沃特玛就一直走在下坡路上。截至2018年3月底,沃特玛公司的开工率仅为20%。部分生产型子公司暂停生产,材料需求量急速减少。 甚至就在3月25日,沃特玛上演了供应商堵门讨债戏,并拉出“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虚开商业承兑汇票欺骗供应商,到期无法承兑,请还供应商血汗钱”的横幅,一度引发舆论热议。 资料显示,到今年4月沃特玛母公司坚瑞沃能整体债务已达221.38亿元,逾期债务19.98亿元,而5月逾期债务(包括对上游供应商欠款以及银行借款)已经增至35.32亿元。 坚瑞沃能总经理、沃特玛董事长李瑶也表示,资金链紧张问题主要是因为对市场研判不足,公司扩张过快,购进和升级了太多设备,加上没有做好资本市场规划,故导致了债务问题。 除此之外,2017年12月,在国家已经出台了3万公里政策之后,沃特玛竟然还被爆出空跑里程骗补事件。据了解,去年年底在山西临汾有居民反映,当地有上百辆大巴车每天上午八点到下午五点半,在路上来来回回的跑,一跑就是两个月,而车内除司机外再无任何人,而这批空车拉练电动巴士,正是沃特玛创新联盟的车辆。 无奈走上自救路 随着补贴的逐步降低乃至取消,未来市场竞争将日益残酷。除了国内竞争者外,日韩企业都开始摩拳擦掌。如不能改善资金情况,沃特玛或许将是第一家倒下的锂电巨头。 由此,沃特玛无奈走上了自救之路,开拓储能业务、签订新订单、求援银行输血…… 据了解,此次危机爆发前,沃特玛已开始调整业务模式。通过发展储能电池业务、切入发展势头更好的三元电池市场等手段进行应对,并加大微网储能、通讯基地备用电源、国家电网储能产品应用等方面的研发投入。 另外根据沃特玛母公司坚瑞沃能1月9日晚间公告,沃特玛于近日与湖北新楚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采购合同》。含税总价10.98亿元,本次合同的签署将预计为公司带来10.98亿元的收入。 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且不说这单业务能不能完成,除去各种成本这10.98亿对于目前的债务数额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除了内部改变发展战略并积极开拓市场业务,面向外部,沃特玛选择寻求银行贷款以谋生路。 5月14日,根据坚瑞沃能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及孙子公司——沃特玛、铜陵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深圳市民富沃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与包括中国工商银行的16 家银行组成的银团签署《银团贷款额度合同》,16家银行初始承贷金额为42.34亿元。 根据《银团贷款额度合同》银团同意借款人在各初始贷款人处的初始承贷额保持不变,各初始贷款人的初始承贷额之和为本合同约定的银团贷款总额。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合同的有效期限没有具体约定,执行的效力、期限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另外,银团会议可以根据上述合同干涉公司日常事务。以上条件是不是就说明银团已经扼住了沃特玛的咽喉呢? 对于本次的全员放假事件,多数业内人士也报以悲观态度,据了解,此次沃特玛放假半年的举措实为变相裁员(主要为生产线员工),目前核心人员仍在办公。但是如此大批量的变相裁员行动,势必会让本身千疮百孔的沃特玛再次元气大伤。 沃特玛危机到底缘何? 作为中国电池行业的领头羊之一,沃特玛为何在短短数年就要面临垮台危机了呢? 表面上看,沃特玛在今年上半年显现出的债务危机,是其业务崩塌的直接原因。但其实向深处看,沃特玛的产品跟不上市场需求,无法吸引来大量客户是重要内因。 作为2017年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前三名的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比亚迪、沃特玛都造有向客车、专用车等供应的磷酸铁锂电池。但比亚迪和宁德时代都采取提升能量密度,并加速转向三元锂电池市场。 而沃特玛却步伐缓慢,自身的磷酸铁锂电池因低能量密度逐渐被市场淘汰,还迟迟没有产出市场竞争力更强的三元锂电池。 根据2018年5月有产出的新能源客货车数据,5月份沃特玛主要客户产出的仅有中通、金华奥和开沃三个品牌,产能数量仅为29辆。作为对比,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虽主攻内销,但产出却有835辆。宁德时代的客户群体最为庞大,宇通、金龙、申龙、东风等常见的客车品牌都采用的是宁德时代动力电池,5月共计产出了8,741辆。三家客户群体和产出量之间明显存在较大的差距。 除了产品本身问题,企业经营方面大张旗鼓的扩大产能也导致压货严重、回款慢、还账压力难以承受等一系列问题。 截止2017年报告期末,沃特玛已在全国11个省市进行了产能布局,拥有11 个电池生产基地,其中已具备生产能力的有10个。但是资料显示,2017年沃特玛动力电池实现产能15GWh,全年实际生产8.67GWh,销量达到5.02GWh。该数据反映出,沃特玛已经有了3.65GWh的压货量。 货物积压下,2016年年底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再次延长回款周期。并新增一条规定“非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运营需满3万公里方可领取补贴”。3万公里跑完大约需要一年时间,加上申请补贴流程,款项到达之时已经离电池交付过去了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这么长时间的资金回流周期,对沃特玛而言是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了维持生产,沃特玛多次向银行提出短期贷款要求,到2017年期末其短期贷款余额高达62.4亿元。而新能源汽车业务获得收益的时间较长。在此背景下,沃特玛陷入了回款慢,还款压力大的困境。 本身产品竞争力就弱,如今又因经营问题深陷债务危机,最后出现今日的一纸通知,放假半年的结果。时至今日,如不能及时解决债务问题和转型新型锂电技术,沃特玛要想摆脱危机、东山再起,将是个未知数。
- “白马股”亨通光电头顶两百亿
2020-08-03
- 埃森哲:区块链商业价值全扫描
2020-06-21
- 市场升温!储能招标多样化趋势明
2020-03-24
- 新基建来了!国网产业链投资方向
2020-03-24
- 大逆转!4500亿元,国网大幅提高20
2020-03-24
- · 大逆转!4500亿元,国网大幅提高2020年电网投资!
- · 国家电网决心退出房地产业务,“巨无霸”房企鲁能将成历史?
- · 半年报看电企利润:发用电量下滑,利润为何上涨?
- · 银星能源股价从20米高台跳水 650万股打板客”关灯吃面 1天亏损18%!
- · “煤炭第一港”将让位 新王曹妃甸港接棒 将如何开疆拓土 秦皇岛港黯然失色
- · A股“大洗澡” 能源上市公司业绩频爆雷
- · 赖小民的华融帝国
- · 董大姐很不满!银隆称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侵占公司超10亿 已起诉、报案
- · “531”新政持续影响光伏行业,33家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
- · 叶简明被控行贿王三运后 华信再卷入另一国企大案 还牵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