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使煤企面临新挑战
2015-07-13 08:49:39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A-
A+
电力18讯:
近日,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强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城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提出需要制定工作方案,重点城市要确保完成煤炭减量目标任务,研究建立中长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管理制度,制定煤炭减量工作方案,提出煤炭减量具体措施和相应目标。另外,《通知》还将空气质量相对较差前10位城市作为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城市,同时将空气质量相对较差前11―20位城市作为预警城市,且对重点城市名单实行动态调整,进一步落实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及预警工作。
经济新常态有利于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在我国并不是刚刚被提出,刚提出时是很宽泛的,现在具体到城市,这说明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环保压力巨大。”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3年,国家就提出选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山东城市群为试点,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而在近期的气候变化与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报告发布会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规划部主任刘强也表示,要加快实施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双控制度,以强化倒逼经济和能源的低碳转型。
之前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也总是被提出,但由于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投资持续高速增长,煤炭消费很难得到控制。当前经济正处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此时提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效果是不是会比以前要好?针对这个问题,林伯强表示,当前经济处于下行,提出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效果肯定要好于经济上行时。当经济处于上行期增长强劲时,对煤炭的需求就很强,此时控制煤炭消费就很困难,而清洁能源由于成本高和量少这两个特点就决定其当前是无法满足需求的。只有经济增长放缓处于下行时,对煤炭的需求量必然减少,这样清洁能源才会有用武之地。
在我国当前的能源格局中,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力军,占能源消费比例比较高。寻找并推广清洁能源,逐步降低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比重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共同愿望。为更好地实施节能减排,降低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依赖,《通知》提出要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实施煤炭消费替代工程,例如推广“煤改气”;推进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另外还要加强建筑节能。
“当前,天然气价格便宜,‘煤改气’面临成本太高,无法和天然气竞争的问题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林伯强表示。
业内人士预计,到2035年,尽管化石燃料总体比重将从2013年的86%降至81%,但大部分的全球能源需求将继续依赖化石燃料。然而,能源结构将向更低碳的燃料倾斜:未来20年,约三分之一的新增能源需求由天然气满足,三分之一由石油和煤炭共同满足,三分之一由非化石燃料满足。
“互联网++”对煤炭行业影响很小
当前,煤炭行业不景气已是共识,尤其是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环保越来越严格。
相关数据显示,自2012年5月以来,全国煤炭市场连续35个月处于波动下行状态。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煤炭产、销量均出现负增长。其中,煤炭产量8.5亿吨,同比下降3.5%?鸦全国煤炭销量8亿吨,同比下降4.7%。利润方面,煤炭企业利润呈逐月下滑态势,2015年一季度月均利润为40.7亿元,4月利润为32.1亿元?熏5月份利润仅为14.4亿元,同比下降85.7%,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调研情况,除个别优势企业和部分上市公司账面有盈利外,其他大部分企业亏损。当前煤炭产业的生态是: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全社会库存居高不下,煤炭价格持续下行,企业收益减少。
“《通知》将不可避免地加剧煤炭企业的‘严冬’。”林伯强表示。
林伯强认为,煤炭行业目前面临两个很大的问题:一是产能过剩问题,二是环保问题。当前经济处于下行的新常态之中,在产能过剩的这种情况下,靠产量肯定是不行的,当前如何把价格提高上去,是煤炭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打个比方,如果今天全国所有煤炭下降20%,那么明天价格就会全面上涨,因为供不应求,但是这不现实。我们现在就是要把那些环保不达标的、安全状况不合格的落后产能淘汰掉。”林伯强说。
在林伯强看来,“互联网+”当前对煤炭行业影响很小。“目前国内煤炭供大于求,在互联网上销售,仍然不能解决当前煤炭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林伯强表示,“靠‘互联网+’解决煤炭当前的问题是不现实的,它只是一个小小的补充而已。”
近日,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强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城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提出需要制定工作方案,重点城市要确保完成煤炭减量目标任务,研究建立中长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管理制度,制定煤炭减量工作方案,提出煤炭减量具体措施和相应目标。另外,《通知》还将空气质量相对较差前10位城市作为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城市,同时将空气质量相对较差前11―20位城市作为预警城市,且对重点城市名单实行动态调整,进一步落实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及预警工作。
经济新常态有利于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在我国并不是刚刚被提出,刚提出时是很宽泛的,现在具体到城市,这说明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环保压力巨大。”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3年,国家就提出选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山东城市群为试点,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而在近期的气候变化与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报告发布会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规划部主任刘强也表示,要加快实施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双控制度,以强化倒逼经济和能源的低碳转型。
之前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也总是被提出,但由于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投资持续高速增长,煤炭消费很难得到控制。当前经济正处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此时提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效果是不是会比以前要好?针对这个问题,林伯强表示,当前经济处于下行,提出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效果肯定要好于经济上行时。当经济处于上行期增长强劲时,对煤炭的需求就很强,此时控制煤炭消费就很困难,而清洁能源由于成本高和量少这两个特点就决定其当前是无法满足需求的。只有经济增长放缓处于下行时,对煤炭的需求量必然减少,这样清洁能源才会有用武之地。
在我国当前的能源格局中,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力军,占能源消费比例比较高。寻找并推广清洁能源,逐步降低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比重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共同愿望。为更好地实施节能减排,降低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依赖,《通知》提出要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实施煤炭消费替代工程,例如推广“煤改气”;推进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另外还要加强建筑节能。
“当前,天然气价格便宜,‘煤改气’面临成本太高,无法和天然气竞争的问题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林伯强表示。
业内人士预计,到2035年,尽管化石燃料总体比重将从2013年的86%降至81%,但大部分的全球能源需求将继续依赖化石燃料。然而,能源结构将向更低碳的燃料倾斜:未来20年,约三分之一的新增能源需求由天然气满足,三分之一由石油和煤炭共同满足,三分之一由非化石燃料满足。
“互联网++”对煤炭行业影响很小
当前,煤炭行业不景气已是共识,尤其是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环保越来越严格。
相关数据显示,自2012年5月以来,全国煤炭市场连续35个月处于波动下行状态。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煤炭产、销量均出现负增长。其中,煤炭产量8.5亿吨,同比下降3.5%?鸦全国煤炭销量8亿吨,同比下降4.7%。利润方面,煤炭企业利润呈逐月下滑态势,2015年一季度月均利润为40.7亿元,4月利润为32.1亿元?熏5月份利润仅为14.4亿元,同比下降85.7%,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调研情况,除个别优势企业和部分上市公司账面有盈利外,其他大部分企业亏损。当前煤炭产业的生态是: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全社会库存居高不下,煤炭价格持续下行,企业收益减少。
“《通知》将不可避免地加剧煤炭企业的‘严冬’。”林伯强表示。
林伯强认为,煤炭行业目前面临两个很大的问题:一是产能过剩问题,二是环保问题。当前经济处于下行的新常态之中,在产能过剩的这种情况下,靠产量肯定是不行的,当前如何把价格提高上去,是煤炭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打个比方,如果今天全国所有煤炭下降20%,那么明天价格就会全面上涨,因为供不应求,但是这不现实。我们现在就是要把那些环保不达标的、安全状况不合格的落后产能淘汰掉。”林伯强说。
在林伯强看来,“互联网+”当前对煤炭行业影响很小。“目前国内煤炭供大于求,在互联网上销售,仍然不能解决当前煤炭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林伯强表示,“靠‘互联网+’解决煤炭当前的问题是不现实的,它只是一个小小的补充而已。”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白马股”亨通光电头顶两百亿
2020-08-03
- 埃森哲:区块链商业价值全扫描
2020-06-21
- 市场升温!储能招标多样化趋势明
2020-03-24
- 新基建来了!国网产业链投资方向
2020-03-24
- 大逆转!4500亿元,国网大幅提高20
2020-03-24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 · 大逆转!4500亿元,国网大幅提高2020年电网投资!
- · 国家电网决心退出房地产业务,“巨无霸”房企鲁能将成历史?
- · 半年报看电企利润:发用电量下滑,利润为何上涨?
- · 银星能源股价从20米高台跳水 650万股打板客”关灯吃面 1天亏损18%!
- · “煤炭第一港”将让位 新王曹妃甸港接棒 将如何开疆拓土 秦皇岛港黯然失色
- · A股“大洗澡” 能源上市公司业绩频爆雷
- · 赖小民的华融帝国
- · 董大姐很不满!银隆称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侵占公司超10亿 已起诉、报案
- · “531”新政持续影响光伏行业,33家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
- · 叶简明被控行贿王三运后 华信再卷入另一国企大案 还牵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