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能源战略路线图明晰:控煤炭稳油气增风光
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临近,“十三五”能源战略路线图逐渐明晰。《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之下,中国能源对内发展重点从规模扩张保供转向系统优化,主要思路是控煤炭稳油气增风光。
而对外战略也面临调整。除了以往的获取资源外,“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借助于“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谋求国际话语权,同时,实施装备产能“走出去”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优化 控煤炭稳油气促环保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之下,作为支柱产业的能源产业格局也将发生剧烈变化,甚至某些部分可能重塑。
“在‘十二五’期间,经济的发展拉动了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能源行业首要目标是规模扩张保供。而随着经济增长放缓,整个能源供需已经转为相对过剩,带来价格的一路下跌,系统优化、提质增效逐渐成为重点。”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高世宪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介绍,当前我国环境承载能力基本达到极限,雾霾严重,能源发展面临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重大挑战。2014年,煤炭的消费比重达到66%,占全球的47.4%(全球总产量81.65亿吨)。而且,能源利用粗放,综合能源效率不足40%,技术创新力不足,燃气轮机、电力电子等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与国外差距较大。
“我国已经进入推进能源革命的战略机遇期。”国家科技部高新司能源处处长郑方能透露,“十三五”将加快建设安全、清洁、高效、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首要任务便是控制煤炭消费,2020年力争使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62%以内,并加强煤炭清洁利用,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
作为重要替代,油气开发保持稳定。之前规划2020年天然气供应达到4000亿立方米,但当前油气消费增长不及预期,目标恐有下调,着重开展页岩气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
“十三五”电力发展的主线则是绿色化、智能化和市场化。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欧阳昌裕表示,未来每年项目的开工和投产规模要合理控制、逐步减少,同时优化结构,适度提高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的比重,并加强调峰电源和电网建设,在2015年至2020年,我国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同时跨省跨区的通道建设也会增加。
据了解,2020年光伏发电规模目标已明确从之前的1亿千瓦上调50%到1.5亿千瓦,“十三五”期间将加快推进中东部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和西部地区光伏电站规模化发展。而风电年度市场规模将不低于“十二五”,不限电地区上不封顶,同时着力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简化风电项目的市场准入带来的风电运行环境的改善。
调整 “一带一路”力推四大领域
在全球政治、经济以及能源发展生变的环境下,“要树立开放的、新型的能源安全观,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和全球能源治理,还要立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强化国际市场,特别是国际合作,引进来,走出去。”郑方能解释说。
高世宪也认为,以往我国的能源战略规划更多是石油战略储备和进口多元化来考虑能源安全,走出去主要是为获取资源,而未来这一点将有所淡化,“一带一路”的能源合作首要目的是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搭建能源话语权的平台。此外,还有装备产能走出去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中科院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发布的《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共同发展――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与亚太区域能源市场一体化》主题报告认为,东北亚地区可以推动的重点项目包括,连接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人民共和国部分地区的天然气供应网络建设,把曹妃甸建设成连接中俄、中亚和海上液化天然气进口与环渤海、东北亚消费市场的天然气交易中心港。同时,推进中蒙铁路并轨和电网互联建设,重点研究与推进蒙古国锡伯敖包向天津、布斯敖包向山东的特高压送电建设。此外还有中俄电网互联互通建设项目,通过特高压将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大型发电基地的电能送到中国。
而中亚天然气D线工程和环里海油气管道,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等在内的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以及中亚、西亚远距离输电线路建设等都是重点合作内容。此外,东南亚水电合作和电网建设将继续推进,未来将建设和升级四条输电线路,实现“中国-东盟”电网的互联互通。
今年7月1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正式启动,开抢全球定价话语权,这个国家级天然气平台的努力方向是成为立足中国、辐射亚太的国际性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而8月底,原油期货相关政策已全部出台,年内有望上市。(王璐)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众多电力央企前领导任中央企业
2021-01-03
- 发改委持续加码,下一阶段重点形
2019-09-14
- 什么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2019-02-24
- 两部委:取消电网、加油站、新能
2018-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