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担忧加大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压力
2008-04-17 08:32:27 来源:金融时报
A-
A+
电力18讯: 记者 庞东梅
近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成品油进口税收问题的通知》,自2008年4月1日至6月30日,对中石油(16.99,-0.07,-0.41%,吧)、中石化部分进口成品油实行进口环节增值税先征后返。此举旨在减少由于近期国际市场油价持续攀升,国内、国际成品油价格倒挂,石油企业在进口成品油时承担的亏损。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的讨论,也再一次提出我国现有的能源价格机制问题。
长期以来,能源的稀缺性和战略重要性决定了我国煤电油等重要能源定价权掌握在政府“有形之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这些重要能源也向市场迈出了步伐。煤炭领域的定价机制走在了改革的前列,目前煤炭的价格基本上由市场来决定。电力和成品油领域价格改革却进展缓慢,电价和成品油的价格基本上还由政府指导定价。扭曲的能源价格机制已经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低廉的价格导致我国能源的稀缺性难以得到体现,能源浪费严重。当前我国节能减排的任务较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或者单纯依靠行政监管往往效果不突出,通过能源价格的理顺,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推进节能减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能源价格机制的扭曲已经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扭曲的能源价格机制下,电力企业和炼油厂的亏损更带有机制性的色彩。为此,国家也在探索相关的解决方案。“煤电联动机制”的实行、税收政策的调整、国家对于亏损企业的直接补贴等等措施相继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矛盾。但是,不可否认,这些措施只能“治标不治本”,理顺扭曲的能源价格价值,推动电价、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才是解决问题之道,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然而,近年来我国的电价改革和成品油定价改革却行动缓慢,诸多因素对重要能源价格机制改革设置了障碍。一是我国百姓早已经习惯了低廉的能源价格,一旦放开电价和成品油价格,必然上涨的能源价格会引发人们的不满,更关系到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关注民生成为我国政府的施政战略,民生的重要性和能源价格改革的推进,似乎成为一个难解的问题。二是能源价格机制改革的推进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回顾这些年来我国的电价改革和成品油价格改革,不难发现,“时机”成为关键的因素。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部分地区“电荒”、“油荒”,阻挡了能源价格机制改革的适时推进。实际上,不少专家学者指出:“反过来,能源短缺也与当前的能源价格机制有关。”三是能源的重要性决定了其价格机制改革推进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其向前迈进一小步都涉及到许多问题,必须审慎推行。
当前,我国物价上涨已经引发人们对“通胀”的担忧,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受到物价上涨的影响。目前,稳定物价是我国政府的首要工作,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能源,尤其是电力、天然气、煤气、成品油价格的调整面临更大的压力,遑论能源价格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的能源价格机制改革面临新的压力。
当然,我国的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并不会因此而中断,其迈向市场化的步伐也不会因此停滞。在看到其发展方向的同时,人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形势不利于我国能源价格机制改革的推进,所以根本解决目前出现的电力企业亏损和炼油厂亏损的问题不太现实,适时调整相关政策恐怕是更为实际的解决方法。于是,实行第三次“煤电联动”、调整税率、进行补贴等等提到了日程。但是这些政策也引发了人们的议论。我国能源领域虽然存在价格机制不顺畅、相关企业经营不顺等问题,但是垄断现象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加上我国重要能源开采的成本较低,相关企业利润缩水就纷纷要求获得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和补贴,很容易引发人们的不满。就拿补贴中石化来讲,人们不禁会问,作为石油巨头,为何看不到其上游较高的利润?
重要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并不仅仅是价格领域的问题,还涉及到整个能源领域相关机制的改革,涉及到国民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其进一步推进需要综合的配套措施和有利时机。
近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成品油进口税收问题的通知》,自2008年4月1日至6月30日,对中石油(16.99,-0.07,-0.41%,吧)、中石化部分进口成品油实行进口环节增值税先征后返。此举旨在减少由于近期国际市场油价持续攀升,国内、国际成品油价格倒挂,石油企业在进口成品油时承担的亏损。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的讨论,也再一次提出我国现有的能源价格机制问题。
长期以来,能源的稀缺性和战略重要性决定了我国煤电油等重要能源定价权掌握在政府“有形之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这些重要能源也向市场迈出了步伐。煤炭领域的定价机制走在了改革的前列,目前煤炭的价格基本上由市场来决定。电力和成品油领域价格改革却进展缓慢,电价和成品油的价格基本上还由政府指导定价。扭曲的能源价格机制已经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低廉的价格导致我国能源的稀缺性难以得到体现,能源浪费严重。当前我国节能减排的任务较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或者单纯依靠行政监管往往效果不突出,通过能源价格的理顺,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推进节能减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能源价格机制的扭曲已经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扭曲的能源价格机制下,电力企业和炼油厂的亏损更带有机制性的色彩。为此,国家也在探索相关的解决方案。“煤电联动机制”的实行、税收政策的调整、国家对于亏损企业的直接补贴等等措施相继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矛盾。但是,不可否认,这些措施只能“治标不治本”,理顺扭曲的能源价格价值,推动电价、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才是解决问题之道,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然而,近年来我国的电价改革和成品油定价改革却行动缓慢,诸多因素对重要能源价格机制改革设置了障碍。一是我国百姓早已经习惯了低廉的能源价格,一旦放开电价和成品油价格,必然上涨的能源价格会引发人们的不满,更关系到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关注民生成为我国政府的施政战略,民生的重要性和能源价格改革的推进,似乎成为一个难解的问题。二是能源价格机制改革的推进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回顾这些年来我国的电价改革和成品油价格改革,不难发现,“时机”成为关键的因素。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部分地区“电荒”、“油荒”,阻挡了能源价格机制改革的适时推进。实际上,不少专家学者指出:“反过来,能源短缺也与当前的能源价格机制有关。”三是能源的重要性决定了其价格机制改革推进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其向前迈进一小步都涉及到许多问题,必须审慎推行。
当前,我国物价上涨已经引发人们对“通胀”的担忧,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受到物价上涨的影响。目前,稳定物价是我国政府的首要工作,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能源,尤其是电力、天然气、煤气、成品油价格的调整面临更大的压力,遑论能源价格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的能源价格机制改革面临新的压力。
当然,我国的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并不会因此而中断,其迈向市场化的步伐也不会因此停滞。在看到其发展方向的同时,人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形势不利于我国能源价格机制改革的推进,所以根本解决目前出现的电力企业亏损和炼油厂亏损的问题不太现实,适时调整相关政策恐怕是更为实际的解决方法。于是,实行第三次“煤电联动”、调整税率、进行补贴等等提到了日程。但是这些政策也引发了人们的议论。我国能源领域虽然存在价格机制不顺畅、相关企业经营不顺等问题,但是垄断现象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加上我国重要能源开采的成本较低,相关企业利润缩水就纷纷要求获得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和补贴,很容易引发人们的不满。就拿补贴中石化来讲,人们不禁会问,作为石油巨头,为何看不到其上游较高的利润?
重要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并不仅仅是价格领域的问题,还涉及到整个能源领域相关机制的改革,涉及到国民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其进一步推进需要综合的配套措施和有利时机。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众多电力央企前领导任中央企业
2021-01-03
- 发改委持续加码,下一阶段重点形
2019-09-14
- 什么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2019-02-24
- 两部委:取消电网、加油站、新能
2018-06-30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