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改革:发电企业总的应对思路和具体建议
发电企业应对电力体制改革,它的总的思路是:
一方面,在市场中获取用户电量。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发电企业必须转变思维,改过去坐在家里就能卖电,为主动走出去争取客户。发电企业的售电对象,已从原来唯一的电网企业,改为广大工商用户。发电企业直接向用户和售电公司卖电,面临同行的激烈竞争。对策是发电企业要成立自己的专业化售电公司,一头连着发电,一头连着用户,稳定发电企业的整体利益。小的发电企业,还是委托社会的专业化售电公司,以减少成本;或者自己直接赤膊上阵,在市场中学习游泳。
另一方面,要强化自身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不像电网企业成本由政府严格核定,发电企业成本是由市场这只手去严格核定它。激烈的竞争促使发电企业内部要降低成本,要以比别的发电企业更低的成本去占领市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下去。所以,发电企业要加强全方位管理,从燃料成本、设备折旧、人工成本、财务费用等多方面严格管理。
具体建议是:
(一)转变思维,增强市场意识
过去发电企业卖电,坐在家里,电就卖出去了,按照政府确定的发电计划和上网电价,由电网企业统购统销,就和政府有关部门和电网企业打交道就够了。改革后,发电企业要直面市场,和电力用户进行直接交易,在与同行竟争中把电卖出去,要与电力交易中心和众多电力用户打交道。现在,前后大不样了。所以首先要转变思维观念,增强市场意识,建立客户意识,主动走出去,参与市场竞争。学习和熟悉市场经济规律、电力交易规则,研究市场竞争策略,在竞争中获取利益、实现发展。
(二)成立自己的售电公司并做大做强
(1)在全国布局售电公司。在全国本集团发电机组比较多的地方,发用电量比较大的省份,都要布局自己的售电公司,成立专业团队,组建专门公司。从一些发达国家情况看,在电力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售电公司,往往是大型发电企业的售电公司。
(2)提升售电公司能力。发电企业集团总部应因时而变,调整创新组织,成立售电管理部门。加强对全国各售电公司的统一管理和指导,组织开展培训、经验交流,加强对电力体制改革政策的解读与学习。这样统一管理售电公司,统一组织培训,有利于提高售电公司的整体水平和实战能力。各省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推进程度不一样,各地售电公司之间也可以开展经验交流和学习借鉴。
(三)稳定和降低燃料成本
我国目前中央和地方大型发电企业,电源结构总体上以煤电为主。煤炭燃料成本是火力发电成本中的大头,占度电成本的80%左右。要积极与煤炭企业签订长期协议,平滑煤炭价格市场波动风险。煤电企业与煤炭企业实现战略重组,建设大型煤炭十火电能源集团,可以为煤炭稳定销路、为火电稳定成本,在一个集团内部实现煤炭和火电优势互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还可以通过参加煤炭市场的金融期货套期保值,来对冲煤炭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这在国际上是通行做法。
(四)全面加强精化管理
火电企业除了燃料成本外,人工成本、设备折旧、财务费用在度电成本中占有10%~15%的比重,这方面在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上也有比较大的挖掘潜力。要加强机组的能耗管理,淘汰能耗高的小火电机组,或将小火电机组改成供热机组。对本集团的发电资产进行资产重组或优化组合,对老电厂进行售出,发电小时低的情况下,可以在本集团内部实施发电权替代。在发电厂建设的时候就要降低设备的采购成本,这样每年折旧贵就能降低。要控制人工成本,计算集团内部每台发电机组的生产效率、劳动效率,对生产效率、劳动效率低的电厂,要研究改进的措施办法,对实在难以提高的,要考虑内部优化重组或资产售出。
(五)降低财务费用
发电集团特别是中央发电集团负债率较高,降低财务费用对提升市场竞争力也很重要。2016年,五大发电旗下上市公司国电电力、华电国际、大唐发电、华能国际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2.46%、73.14%、74.88%、68.73%,净利润分别为70.2亿元、46.3亿元、20.1亿元、108亿元,财务费用分别为60.2亿元、49.1亿元、67亿元、69.2亿元,净利润和财务费用基本相当。针对我国大型发电集团负债率高的情况,通过资本市场,如上市、发债来降低财务费用。这些融资渠道相比银行贷款更为灵活,可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六)充分利用新电力体制改革政策
(1)清洁能源优先发电保障。新电力体制改革政策里有清洁能源发电的优先政策。对规划内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建立优先发电制度。对水电、核电也有部分电量实施优先发电保障。可以继续布局建设有市场消纳空间的风电、光伏发电,它们可以优先发电上网,还享有政府补贴。积极发展分布式电源和智慧能源小区,分布式电源可以就近上网和优先发电,不会产生弃电现象,收益可以得到保障。
(2)获取辅助服务经济补偿。此次电力体制改革要建立市场化辅助服务分担共享新机制,发电企业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等服务,可以按市场原则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针对能源结构转型的需要,火电机组将来要逐步从基础电量主体电量,向基础电量和调峰电量转变,这样将来参与辅助市场提供调峰、备用功能时,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补偿。火电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为清洁能源提供了备用服务,应尽快出台相应的辅助服务补偿政策。
(3)投资新增配电业务。中发9号文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配电网,为什么发电企业有电力专业优势还不可以干呢?发电企业做配电网,它不掌握调度,就不存在不公平交易问题。但不鼓励发电企业投资建设向用广直接供电的专用线路,因为它不承担社会责任,违背公平竞争原则。应积极参加国家增量配电业务放开改革试点,走出一条发电企业投资配网的路子。
(七)多元化发展
对大型发电集团来说,它在传统电力领域之外,还可以拓展一些相关的板块,走多元发展之路,建设大型综合能源集团,或跨能源及相关领域的大型多元集团,降低单一发电业务比重,抵御市场经营风险。五大发电集团组建后,逐渐从单一发电集团向综合性能源集团转变,在发电主业之外,将触角延伸至煤炭、金融、物流、科技等领域。金融板块一直是五大发电除电力、煤炭以外的重点板块,华能集团金融板块管理资产达到9800亿元。大唐集团金融、科技、物流三个板块利润贡献值占整个集团的30%以上。皖能、浙能等地方能源集团也形成了电力、天然气、金融等多元产业板块。从这些发电集团多元化情况看,产业布局一般是:以电为主、与电相关(煤炭、天然气、物流、环保和科技等)、金融支撑。
(八)加强对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学习
2016年1月,山西省发电企业联合签署了《山西省火电企业防止恶意竞争、保护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公约》。此举违反了《价格法》和《反垄断法》,受到了反垄断执法部门的调查和处罚。这是在山西省乃至全国的电力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第一例具有影响力的价格垄断案件。这个案件的查处,给全国发电企业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教育课。无论有多少理由,也不能联手固定发电侧价格,那还有市场吗?发电企业要加强对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学习。对有关电力体制改革的政策和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不了解,也不去学习培训,敢于试法,就可能会受到惩罚,付出代价。
(九)积极反映电力体制改革中的合理诉求
电网企业是自然网络垄断型企业,全国大型电网企业就国网、南网两家,在改革中总体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其利益诉求表达比较容易形成,渠道也比较畅通。发电企业众多,利益诉求不容易集中,也难以由一家或几家发电企业代表在社会上,发电企业发声也不够,代表发电企业发声的机构、专家就更少了。发电企业对此应高度重视,对自身在改革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加强研究和梳理,及时形成政策建议。可以直接向政策制定的有关部门反映,也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或第三方智库机构向政府部门反映。有时反映合理化建议,满腔热情、充满期待,但往往有消大海、没有结果。改革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定的过程和解决时机。反映正确的诉求建议,也不要指望一次就能成功,要多次反映,多途径反映,这样才能不断引起重视,在条件成熟和契机出现时,问题就可能得到解决。
当前情况卜,发电企业面临多重困难,利润腰斩式下滑,这不是发电企业自身努力就能完全解决的,也不是如何正确应对电力体制改革就能明显改善的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当前电力供应能力明显富于用电需求。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推进电力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控制新增产能。在电力装机已经冗余的地区,坚决不能再上新的发电项目,包括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项目也暂行不应再上了,否则会加剧电力过剩问题。要淘汰落后产能,清理整顿违规项目。另一方面,就要增加电力需求。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增长,地力需求还有进一步增加的空间,电力产能阶段性富余问题就会逐步得到缓解,乃至基本解决。当前,要加大采取实施电能替代等措施,以解燃眉之急。国家应从宏观层面加强政策调控,化解电力过剩产能、增加电力需求、释放先进煤炭产能、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提高计划电量上网电价等,要统筹考量、多管齐下,坚决按照党中央要求,确保电力体制改革既改到位,又保稳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家发改委:进一步提升输配电价
2020-02-22
- 《关于深化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
2019-09-14
- 发改委持续加码,下一阶段重点形
2019-09-14
- 《关于进一步推进电力现货市场
2019-03-21
- 2018年电改综合改革、售电侧改
2019-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