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智能配用电研究所诚聘英才!附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简介
2018-09-16 16:52:57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学校及学院简介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设有30个院(系),拥有76个本科专业,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15个二级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一批重点科研基地。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的学科5个,获得A+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8位。最新发布的ESI学科排名,我校共10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三个学科跻身全球百强之列。在USNews2017世界大学工科排行榜中,东南大学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7,世界第23。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始建于1923年,是国内最早设立电气工程学科的四所高校之一,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等多次院系调整,始终为学校核心系科。顾毓琇、吴大榕、严一士、闵华、周鹗、陈珩等多名电坛宗师曾在此任教,校友中5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电气工程学科是国家“985”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是江苏省优势学科、一级重点学科和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本学科所在单位是教育部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是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组织后全国首家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9人,教授30人,副教授27人,博士生导师35人。专任教师中90%具有博士学位,60%具有海外研修经历。有兼职院士2人、IEEE Fellow 1人、IET Fellow 2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青年千人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2人、“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13人、“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3人。
东南大学智能配用电研究所诚聘英才
招聘岗位
1、 专职科研人员
获得985、211重点大学博士、硕士学位3年内的电气工程或强相关专业全日制毕业生。
待遇:
A类、B类专职科研人员待遇18万年薪+6~12万绩效;
C类专职科研人员待遇12万年薪+4~8万绩效。
具体岗位考核办法参考《东南大学专职科研人员聘用管理办法》。
2、 全职博士后
获得985、211重点大学博士学位2年内的全日制毕业生,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海外博士毕业生优先。
待遇:10万校岗薪+10万研究所岗薪+5万左右绩效。
3、 青年千人
具有海外博士学位且2年及以上工作经验。按正高级职称岗位聘用。
待遇具体面议。
联系方式
徐青山: xuqingshan@seu.edu.cn 13813837607(手机/微信)
周 赣:zhougan2002@seu.edu.cn 13601456938(手机/微信)
研究所简介
东南大学智能配用电研究所主要开展灵活配电与智能用电两个方面的重大基础理论与前瞻关键应用技术研究,包括主动配电网规划与运行、弹性配电网理论与应用、新能源发电接入配电网影响分析及对策、储能配置与运行控制、虚拟发电厂、负荷柔性调控、负荷虚拟同步机、非侵入式负荷量测、配用电大数据分析及应用技术等,多项研究成果已成功在电力公司得到应用。
研究所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专职科研人员2人,其他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人。近5年来,研究所承担了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产学研前瞻计划、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科技项目等4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1200万元。发表SCI/EI检索论文16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件;荣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苏省电工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
所我长:徐青山我教授/博导
副所长:周我赣我副教授/博导
所我员:蒋我玮我副教授/博导
所员:吴我熙副教授
所员:洪芦诚讲师
所员:刘瑜俊讲师
所员:陶思钰专职科研人员
所员:周思静专职科研人员
欢迎广大优秀人才加入东南大学智能配用电研究所!
学校及学院简介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设有30个院(系),拥有76个本科专业,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15个二级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一批重点科研基地。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的学科5个,获得A+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8位。最新发布的ESI学科排名,我校共10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三个学科跻身全球百强之列。在USNews2017世界大学工科排行榜中,东南大学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7,世界第23。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始建于1923年,是国内最早设立电气工程学科的四所高校之一,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等多次院系调整,始终为学校核心系科。顾毓琇、吴大榕、严一士、闵华、周鹗、陈珩等多名电坛宗师曾在此任教,校友中5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电气工程学科是国家“985”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是江苏省优势学科、一级重点学科和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本学科所在单位是教育部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是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组织后全国首家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9人,教授30人,副教授27人,博士生导师35人。专任教师中90%具有博士学位,60%具有海外研修经历。有兼职院士2人、IEEE Fellow 1人、IET Fellow 2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青年千人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2人、“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13人、“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3人。
东南大学智能配用电研究所诚聘英才
招聘岗位
1、 专职科研人员
获得985、211重点大学博士、硕士学位3年内的电气工程或强相关专业全日制毕业生。
待遇:
A类、B类专职科研人员待遇18万年薪+6~12万绩效;
C类专职科研人员待遇12万年薪+4~8万绩效。
具体岗位考核办法参考《东南大学专职科研人员聘用管理办法》。
2、 全职博士后
获得985、211重点大学博士学位2年内的全日制毕业生,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海外博士毕业生优先。
待遇:10万校岗薪+10万研究所岗薪+5万左右绩效。
3、 青年千人
具有海外博士学位且2年及以上工作经验。按正高级职称岗位聘用。
待遇具体面议。
联系方式
徐青山: xuqingshan@seu.edu.cn 13813837607(手机/微信)
周 赣:zhougan2002@seu.edu.cn 13601456938(手机/微信)
研究所简介
东南大学智能配用电研究所主要开展灵活配电与智能用电两个方面的重大基础理论与前瞻关键应用技术研究,包括主动配电网规划与运行、弹性配电网理论与应用、新能源发电接入配电网影响分析及对策、储能配置与运行控制、虚拟发电厂、负荷柔性调控、负荷虚拟同步机、非侵入式负荷量测、配用电大数据分析及应用技术等,多项研究成果已成功在电力公司得到应用。
研究所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专职科研人员2人,其他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人。近5年来,研究所承担了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产学研前瞻计划、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科技项目等4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1200万元。发表SCI/EI检索论文16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件;荣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苏省电工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
所我长:徐青山我教授/博导
副所长:周我赣我副教授/博导
所我员:蒋我玮我副教授/博导
所员:吴我熙副教授
所员:洪芦诚讲师
所员:刘瑜俊讲师
所员:陶思钰专职科研人员
所员:周思静专职科研人员
欢迎广大优秀人才加入东南大学智能配用电研究所!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高级
2020-08-22
- 国家电网公司4家直属单位公开
2020-05-06
- 国家电网公司3家直属单位公开
2020-05-06
- 浙能集团2020年应届生招聘开启
2019-10-27
- 深圳能源“招贤榜”已出,速看!
2019-10-27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