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电业局:一个时代的记忆
2018-10-13 11:16:18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在集宁北郊有一座废弃的老电厂,凋敝残垣、瓦砾斑驳、杂草丛生,只有堆在空地上报废的设备零件和坐在门房里抽烟的大爷,才依稀透露着它尚存的价值。即使这样,随着市政规划的实施和电力培训基地筹建工作的全面推进,在不久的将来,这座久存了半个多世纪的“哥特式”老建筑,也将彻底消失在岁月最后的遗迹里……
1958年的集宁郊区
我的父亲是在集宁电厂奉献过青春和热血的一代老电力人。他是1962年从内蒙古电力学校毕业分配到集宁电厂,父亲以及他们那一批老中专生就算是那个时期的技术骨干。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到周末就坐在父亲那辆老式28加重自行车的后座上,躲在父亲厚厚的、散发着羊膻味的白皮袄下面去电厂里玩耍。一路向北要下地道、过铁路,坑洼颠簸,直走到荒无人烟的郊区。在我眼中,那是地平线上最壮观神秘的建筑,在父辈的眼中,那是维系他们精神力量和一家老小物质生存的美好家园,在这里,他们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憧憬着……
集宁第一座火电厂
1952年,37名新中国第一代集宁电力人在饱受战火摧残、弹痕累累的木质厂房,在没有任何备品备件,起重只靠两个滑轮的困境下,凭借着对新中国的满腔赤诚,靠着人拉肩扛的毅力,奇迹般地完成了异常艰苦的修复重建。父亲就是在最艰苦的初建时期从检修车间、电气车间工人一直干到生产办主任。那时赶上有机组大修,工人师傅们就废寝忘食的蹲守现场,处理各种技术和设备问题,让电力事业走上正轨。
可十年动乱让百废待发的电厂又一次陷入僵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了中国大地,重燃起老一代电力人奋斗的激情,忘我地投身到重振兴业的建设热潮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大伙都会抢着上,忍受饥饿和病痛的折磨,克服重重困难,并肩战斗,以夺取最后胜利为目标,没有报酬也没有补休,却无怨无悔。那个时候忙碌的父亲很少回家,偶尔见面,他就抱着我亲呀、亲呀,只记得他浓密的胡须扎的我生疼生疼的。
获得荣誉后合影留念
1979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乌兰察布电业局成立了。1988年,乌兰察布电业局第一座220KV地区变电站建成投产,时任修变工区主任的父亲常年坐着一辆212吉普车奔波在各个旗县变电站检查指导工作,父亲与百十号修变人打成一片。
1979年乌兰察布电业局成立
1988年第一座220KV地区变电站建成投产。1993年,晋升为国家中型一档企业。这期间,父亲从修变工区到企业管理科,一路见证了乌兰察布电业局向前发展的坚定脚步。
1993年乌兰察布电业局晋升为国家中型一档企业
1993年,乌兰察布电业局发展到可以晋升国家中型一档企业的关键阶段,父亲又被调到企业管理科负责晋升工作。那时条件还很艰苦,全局仅有几台计算机和一台老式复印机,他们都是自己用油印打字机整理出全局各专业的申报材料。
2001年,父亲退休了,我和大多数子承父业的“电二代”一样,共享着父辈们用艰辛和汗水打下的基业和成果,被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企业精神熏陶着、感染着。正是父辈们一步一个脚印的负重前行,才换来今天的乌兰察布电业局跨入国家特大型一档企业的行列;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最高殊荣;已形成500千伏纵横交织,220千伏为主网架,110千伏配电网辐射供电的坚强电网;2017年售电量再破300亿大关,实现了建局39年历史新的突破,站在新的起点上,乌兰察布电业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开启全新责任蒙电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是两代电力人的情愫,历史不容忘记,未来不会忘记,父辈们心血汗水的积淀和遗留下来的优良传统将指引着我们奋力前行……
作者:史红霞
在集宁北郊有一座废弃的老电厂,凋敝残垣、瓦砾斑驳、杂草丛生,只有堆在空地上报废的设备零件和坐在门房里抽烟的大爷,才依稀透露着它尚存的价值。即使这样,随着市政规划的实施和电力培训基地筹建工作的全面推进,在不久的将来,这座久存了半个多世纪的“哥特式”老建筑,也将彻底消失在岁月最后的遗迹里……
1958年的集宁郊区
我的父亲是在集宁电厂奉献过青春和热血的一代老电力人。他是1962年从内蒙古电力学校毕业分配到集宁电厂,父亲以及他们那一批老中专生就算是那个时期的技术骨干。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到周末就坐在父亲那辆老式28加重自行车的后座上,躲在父亲厚厚的、散发着羊膻味的白皮袄下面去电厂里玩耍。一路向北要下地道、过铁路,坑洼颠簸,直走到荒无人烟的郊区。在我眼中,那是地平线上最壮观神秘的建筑,在父辈的眼中,那是维系他们精神力量和一家老小物质生存的美好家园,在这里,他们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憧憬着……
集宁第一座火电厂
1952年,37名新中国第一代集宁电力人在饱受战火摧残、弹痕累累的木质厂房,在没有任何备品备件,起重只靠两个滑轮的困境下,凭借着对新中国的满腔赤诚,靠着人拉肩扛的毅力,奇迹般地完成了异常艰苦的修复重建。父亲就是在最艰苦的初建时期从检修车间、电气车间工人一直干到生产办主任。那时赶上有机组大修,工人师傅们就废寝忘食的蹲守现场,处理各种技术和设备问题,让电力事业走上正轨。
可十年动乱让百废待发的电厂又一次陷入僵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了中国大地,重燃起老一代电力人奋斗的激情,忘我地投身到重振兴业的建设热潮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大伙都会抢着上,忍受饥饿和病痛的折磨,克服重重困难,并肩战斗,以夺取最后胜利为目标,没有报酬也没有补休,却无怨无悔。那个时候忙碌的父亲很少回家,偶尔见面,他就抱着我亲呀、亲呀,只记得他浓密的胡须扎的我生疼生疼的。
获得荣誉后合影留念
1979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乌兰察布电业局成立了。1988年,乌兰察布电业局第一座220KV地区变电站建成投产,时任修变工区主任的父亲常年坐着一辆212吉普车奔波在各个旗县变电站检查指导工作,父亲与百十号修变人打成一片。
1979年乌兰察布电业局成立
1988年第一座220KV地区变电站建成投产。1993年,晋升为国家中型一档企业。这期间,父亲从修变工区到企业管理科,一路见证了乌兰察布电业局向前发展的坚定脚步。
1993年乌兰察布电业局晋升为国家中型一档企业
1993年,乌兰察布电业局发展到可以晋升国家中型一档企业的关键阶段,父亲又被调到企业管理科负责晋升工作。那时条件还很艰苦,全局仅有几台计算机和一台老式复印机,他们都是自己用油印打字机整理出全局各专业的申报材料。
2001年,父亲退休了,我和大多数子承父业的“电二代”一样,共享着父辈们用艰辛和汗水打下的基业和成果,被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企业精神熏陶着、感染着。正是父辈们一步一个脚印的负重前行,才换来今天的乌兰察布电业局跨入国家特大型一档企业的行列;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最高殊荣;已形成500千伏纵横交织,220千伏为主网架,110千伏配电网辐射供电的坚强电网;2017年售电量再破300亿大关,实现了建局39年历史新的突破,站在新的起点上,乌兰察布电业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开启全新责任蒙电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是两代电力人的情愫,历史不容忘记,未来不会忘记,父辈们心血汗水的积淀和遗留下来的优良传统将指引着我们奋力前行……
作者:史红霞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宁东发电: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8-03-03
- 淮北市电视台聚焦大唐淮北发电
2016-04-14
热点排行
- · 电建核电公司沙特吉赞项目:红海东岸展波澜
- · 江西水电中电投分宜电厂扩建工程项目:追求卓越 铸就经典
- · 两河口水电站一二·五联合体:同心协力争先创优 志镶雪域高原璀璨明珠
- · 国家电投人才学院:一流班组,向新而生
- · 水电十一局郑州贾鲁河综合治理生态绿化工程中牟项目经理部劳动竞赛拔得头筹背后的“三件宝贝”
- · 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央企担当
- · 全国最大的沙漠光伏电站投产发电――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者项目建设纪实
- · 电建铁军山东电建一公司:建功“一带一路”献礼祖国华诞
- ·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霍煤鸿骏铝电公司电解二分厂副厂长刘玉轩:电解槽里装着的“创新梦”
- · 水电五局:奋斗2018,追梦2019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