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造就“国之重器”——写在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承建锦屏一级水电站荣获“詹天佑”奖之际
2018-06-22 00:00:00 来源:中国能建
A-
A+
电力18讯: 6月3日,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承建的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锦屏一级水电站斩获中国土木工程领域科技创新最高奖项——詹天佑奖。
“这座‘詹天佑’奖,是对我们科技创新的充分肯定。”在参加第十五届詹天佑大奖获奖项目技术交流会时,葛洲坝二公司副经理朱明星感慨地说。
从2004年至2014年,葛洲坝集团上千名建设者在雅砻江畔共同奋斗10年,终为祖国筑起一座“国之重器”。
据不完全统计,十年建设,锦屏工程共完成各类技术措施方案达4000多项,其中重大技术措施方案340多项,有90多项科技成果、施工工法、优秀论文荣获葛洲坝集团及省部级以上奖励。各类专利、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荣誉3项、省部级奖励荣誉15项、地方级奖励荣誉80多项,各类奖励荣誉共计约150多项。
“三峡最大,锦屏最难”
作为“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位于雅砻江的锦屏一级水电站具有“五高一深”的特点,即“世界最高混凝土拱坝,高山峡谷,高边坡,高地应力,高压大流量地下水,深部卸荷裂隙”。建设之初,被国内外水电界公认为“建设管理难度最大,施工布置难度最大,工程技术难度最大,施工环境危险最大”的巨型水电站,作为吉尼斯认证的“世界最高大坝”,锦屏一级电站的305米高度至今仍为世界大坝中的“No.1”。
当年的现场生产负责人黄丹勇说,“锦屏一级电站的成功建设,实现了拱坝从200米级到世界最高坝的跨越,为世界电站大坝建设开创了先河。之所以被称为最难,难的是技术,难的是创新。”
锦屏水电站确实难!首当其冲的超级难题是“天下第一槽”。作为锦屏一级大坝右岸坝肩与山体的接触面,“天下第一槽”的最大垂直开挖高度达490米,相当于要从一座近150层摩天大厦的楼顶挖一道沟壑直至地底,难度可想而知。加上因其岩石为断层及节理裂隙发育的大理石地质,松弛且易碎,更加增加了施工难度。
但最终,葛洲坝建设者们对症下药,针对高边坡稳定难题,提出了“抗剪洞、大吨位长锚索结合锚喷支护、立体排水”的综合技术措施,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拱坝与地基协同分析一体化设计和安全评价理论,彻底解决安全、质量难题,实现了高达530米高陡边坡的稳定安全。在开挖过程中,葛洲坝建设者还探索出自外而内的梯段爆破开挖方案,实施坝基保护预裂爆破,并通过自行设计钻孔排架、改造孔机具等措施,根据基岩软硬变化适当调整装药量和装药分布,最终一举拿下“天下第一槽”。
世界最高坝的“智慧”
世界最高坝,这个大块头可不单单是常人眼里的“莽汉”,要克服世界级难题,只有“三板斧”肯定不够,需要一系列世界级的技术作支撑,也正是一系列创新技术的突破,让锦屏一级电站解决了“无坝不裂”的世界难题。
为了完美控制坝体混凝土温度,葛洲坝建设者在全坝段应用了“精细化、科学化、动态追踪”全过程仿真分析技术,共计在其坝体内埋下约3600支温度计,并开展冷却通水智能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如今已经退休,当年的锦屏电站现场技术负责人杨友山在回忆起这些时,依然一脸骄傲:“智能控制系统的加入,最直接的好处是,让我们做到了全方位、无死角管控,最大程度降低了混凝土坝的开裂风险,提高了监控质量与施工管理自动化水平,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管理成本大大降低。”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混凝土浇铸效率,葛洲坝建设者开展了特高拱坝混凝土浇筑4.5米关键技术研究及实时仿真分析与评价研究,最终突破传统3.0米拱坝常态混凝土浇筑技术。据统计,锦屏一级水电站特高拱坝混凝土总方量为1542万立方米,如此大的工程量,因为该技术的应用,葛洲坝建设者仅用4年零6个月便完成全部浇筑,月平均浇筑强度为14.32万立方米,最高峰时更是每月达到17.59万立方米,最终满足了工期要求。
科技筑坝,突破了工程上的世界级难题,也成就了锦屏一级电站这座世界高坝里的璀璨明珠。葛洲坝集团干部职工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葛洲坝在筑坝领域核心技术优势,不断创新突破,真正将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座‘詹天佑’奖,是对我们科技创新的充分肯定。”在参加第十五届詹天佑大奖获奖项目技术交流会时,葛洲坝二公司副经理朱明星感慨地说。
从2004年至2014年,葛洲坝集团上千名建设者在雅砻江畔共同奋斗10年,终为祖国筑起一座“国之重器”。
据不完全统计,十年建设,锦屏工程共完成各类技术措施方案达4000多项,其中重大技术措施方案340多项,有90多项科技成果、施工工法、优秀论文荣获葛洲坝集团及省部级以上奖励。各类专利、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荣誉3项、省部级奖励荣誉15项、地方级奖励荣誉80多项,各类奖励荣誉共计约150多项。
“三峡最大,锦屏最难”
作为“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位于雅砻江的锦屏一级水电站具有“五高一深”的特点,即“世界最高混凝土拱坝,高山峡谷,高边坡,高地应力,高压大流量地下水,深部卸荷裂隙”。建设之初,被国内外水电界公认为“建设管理难度最大,施工布置难度最大,工程技术难度最大,施工环境危险最大”的巨型水电站,作为吉尼斯认证的“世界最高大坝”,锦屏一级电站的305米高度至今仍为世界大坝中的“No.1”。
当年的现场生产负责人黄丹勇说,“锦屏一级电站的成功建设,实现了拱坝从200米级到世界最高坝的跨越,为世界电站大坝建设开创了先河。之所以被称为最难,难的是技术,难的是创新。”
锦屏水电站确实难!首当其冲的超级难题是“天下第一槽”。作为锦屏一级大坝右岸坝肩与山体的接触面,“天下第一槽”的最大垂直开挖高度达490米,相当于要从一座近150层摩天大厦的楼顶挖一道沟壑直至地底,难度可想而知。加上因其岩石为断层及节理裂隙发育的大理石地质,松弛且易碎,更加增加了施工难度。
但最终,葛洲坝建设者们对症下药,针对高边坡稳定难题,提出了“抗剪洞、大吨位长锚索结合锚喷支护、立体排水”的综合技术措施,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拱坝与地基协同分析一体化设计和安全评价理论,彻底解决安全、质量难题,实现了高达530米高陡边坡的稳定安全。在开挖过程中,葛洲坝建设者还探索出自外而内的梯段爆破开挖方案,实施坝基保护预裂爆破,并通过自行设计钻孔排架、改造孔机具等措施,根据基岩软硬变化适当调整装药量和装药分布,最终一举拿下“天下第一槽”。
世界最高坝的“智慧”
世界最高坝,这个大块头可不单单是常人眼里的“莽汉”,要克服世界级难题,只有“三板斧”肯定不够,需要一系列世界级的技术作支撑,也正是一系列创新技术的突破,让锦屏一级电站解决了“无坝不裂”的世界难题。
为了完美控制坝体混凝土温度,葛洲坝建设者在全坝段应用了“精细化、科学化、动态追踪”全过程仿真分析技术,共计在其坝体内埋下约3600支温度计,并开展冷却通水智能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如今已经退休,当年的锦屏电站现场技术负责人杨友山在回忆起这些时,依然一脸骄傲:“智能控制系统的加入,最直接的好处是,让我们做到了全方位、无死角管控,最大程度降低了混凝土坝的开裂风险,提高了监控质量与施工管理自动化水平,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管理成本大大降低。”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混凝土浇铸效率,葛洲坝建设者开展了特高拱坝混凝土浇筑4.5米关键技术研究及实时仿真分析与评价研究,最终突破传统3.0米拱坝常态混凝土浇筑技术。据统计,锦屏一级水电站特高拱坝混凝土总方量为1542万立方米,如此大的工程量,因为该技术的应用,葛洲坝建设者仅用4年零6个月便完成全部浇筑,月平均浇筑强度为14.32万立方米,最高峰时更是每月达到17.59万立方米,最终满足了工期要求。
科技筑坝,突破了工程上的世界级难题,也成就了锦屏一级电站这座世界高坝里的璀璨明珠。葛洲坝集团干部职工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葛洲坝在筑坝领域核心技术优势,不断创新突破,真正将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中。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宁东发电: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8-03-03
- 淮北市电视台聚焦大唐淮北发电
2016-04-14
热点排行
- · 电建核电公司沙特吉赞项目:红海东岸展波澜
- · 江西水电中电投分宜电厂扩建工程项目:追求卓越 铸就经典
- · 两河口水电站一二·五联合体:同心协力争先创优 志镶雪域高原璀璨明珠
- · 国家电投人才学院:一流班组,向新而生
- · 水电十一局郑州贾鲁河综合治理生态绿化工程中牟项目经理部劳动竞赛拔得头筹背后的“三件宝贝”
- · 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央企担当
- · 全国最大的沙漠光伏电站投产发电――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者项目建设纪实
- · 电建铁军山东电建一公司:建功“一带一路”献礼祖国华诞
- ·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霍煤鸿骏铝电公司电解二分厂副厂长刘玉轩:电解槽里装着的“创新梦”
- · 水电五局:奋斗2018,追梦2019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