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银电力:聆听风的倾诉 唱响追梦之歌
南山风电场全景 新轩/摄
在湖南中西部山区的密林深处,高峻陡峭的山巅上常年云雾缭绕,一座座挺拔的风机迎风而立—这里是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所属新能源企业加速发展的起跑线,一座座现代化风场在心血和汗水的浇筑下拔地而起;这里是清洁能源开发建设的新战场,一批批建设者甘于奉献,远离故土和家人,为新华银的美好未来描绘蓝图……
从长沙驱车,途经大唐华银湖南新能源有限公司绥宁宝鼎山风电场、芷江西晃山风电场、城步南山风电场,行程一千多公里,记者走进了大山深处的那一座座风场,带着崇敬的心情走近了那些把青春与汗水毫不犹豫地奉献给风电事业的大唐湘军们,聆听他们唱响的逐风之歌……
风栉雨沐 谱写拼搏向上的务实之歌
初见到宝鼎山项目部的建设者们,一个个都劲头十足。抵达当天,正值宝鼎山风电场一期首台风机一次并网成功,对项目部的同志们来说,风机的顺利投产,是对他们这一年来坚守工地,无私奉献最大的肯定。
没到过高山林地风场的人,很难体会到在崇山峻岭中建一座风电场有多难。“风源复杂选址难、交通不便运输难、气候恶劣施工难。”这几乎是所有高山林地风场建设中会遇到的“三道坎”,对宝鼎山项目部的建设者们来说,亦是如此。面对诸多困难,宝鼎山风电人勇于实践探索,敢于直面挑战,用攻坚克难的意志披坚执锐、“勇闯三关”。
宝鼎山风场风区跨度大、风资源复杂。为了对风资源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将风机安装在最佳位置,实现最大的产能和效益。项目初期,项目部副主任吴小华和技术负责人张平两人与设计人员一起,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踏遍了风场范围内的每一个山头,为风场微观选址、工程建设收集到了宝贵的数据。
过程是艰辛的,结果是美好的。通过现场微观选址风机布置进一步优化,结合风资源分布、道路走线以及风机安全性等各方面因素,最终确定的20个风机点位,经计算,有效年利用小时数将从2015小时提高至2029小时,可提高年发电量70万度。
宝鼎山风场叶片正在运输 新轩/摄
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是摆在项目部面前的第二道难关。宝鼎山项目属于典型的高山林地风场,从进场道路起至风机机位,山势陡峭、地形复杂。对59.5米长的叶片、90米高的轮彀来说,要克服山高坡陡、弯多路窄的重重障碍顺利运到施工点,非常艰难。如何能在保障路面有足够宽度和转弯半径,让运输车辆能够通行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地控制道路施工成本?这个难题让项目部全体员工殚精竭虑。场外道路多为山路、蜿蜒崎岖,项目部会同设备运输单位多次实地勘察,对设计院施工方案进行了数次修改和优化,将原有设计中需要挖山扩路的施工点改为道路加宽处理,在有效降低施工造价的同时,大力缩短了建设工期。
风雨无阻 演绎执着坚守的奉献之歌
此次风场之行,最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员工身上那种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项目建设苦不苦?
在项目部,大家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概念,原本为了方便探亲,一个月可以轮休8天,但是每个人的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谁都放不下手里的工作。很多人都是两三个月才回去一次,在家打个转就回来,生怕影响了工程进度。
宝鼎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张平是个十足的“技术控”。既是高级工程师又是高级技师的他对工作要求特别严谨。施工单位的电气施工图纸,要自己全部审一遍;重要电气设备安装及集电线路施工,要自己全部查一遍。工作白天做不完,晚上接着做,夜里2、3点还蹲在办公室写材料已是家常便饭。
宝鼎山项目土建专工唐庆祝已经年过六十。一个风机基础,浇筑需要25个小时,干燥需要一天,再加上验收的时间,3天为一个建设周期。今年7月,连续浇筑9个风机基础时,全是他一个基础接一个基础地守在现场,施工过程全程监督,9个基础,意味着9天白天黑夜地不休息,这样繁重的工作,老唐一咬牙挺了过来。
坚守风场苦不苦?
采访之前,记者对风场的运维值班存在误解,觉得跟火电厂比起来,他们的工作虽然偏远,但是轻松。到了南山风场,才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
南山风场一二期加起来,一共有50台风机,除了定期工作外,各种检查、维护、消缺、技改工作都落在班里8个人肩上。
跟繁重的日常工作比起来,风场的苦,更多地体现在心理上。
维操员正在对主变压器进行检查 新轩/摄
无论是南山风场、西晃山风场,还是宝鼎山风场,都远离了喧嚣的城市,深藏在大山之中。选择了风场值班员的工作,就意味着远离城市,远离家人。在山上值班的日子,既要面对日复一日的工作,也要面对寂寞和孤独的挑战。
南山风场场长冯高煜,自2011年到风场工作后,从没回家过过春节,“兄弟们常年守在这里,和家人们聚少离多,春节这么重要的节日,当然要放他们回家团聚团聚。”说到已经五年没和家人一起过年,冯高煜回答得有些理所当然,可是他自己也有着年过花甲的父母、结婚10年的妻子、9岁的女儿和刚满1岁的儿子,他们也都期望着能过个团圆年。
追风逐日 注满青春热血的奋进之歌
在西晃山风电场,流传着一个“孤胆英雄夜闯冰山融冰保电”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就是27岁的曾益民。
今年1月20日下午4点,正在怀化市电业局报首台机并网计划的曾益民接到通知,由于“霸王级”寒潮突然来袭,调度下令预计当晚12点要对110千伏线路进行融冰操作,需要西晃山风电场全力配合。
接到通知,曾益民拔腿就往芷江赶。然而,当车子开到距升压站4公里处时,一个坏消息突然袭来。“小曾,前面的路冻得太厉害了,车子开不上去了!”曾益民心中一沉,这是西晃山首次融冰操作,仅靠站里的4名同事,是完成不了这次大型的全站性操作的。
“必须要上山!”片刻间,曾益民做出了徒步上山的决定。他从车上拿了两双帆布手套绑在鞋上,从司机手里接过一盏露营用的便携式筒灯,裹紧身上的大衣,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升压站走去。
此时已是晚上8点半,曾益民虽然举着灯,能看到的却只有飘落在眼前的滴滴冻雨和不足两米外那一团团漆黑的浓雾。山路险峻、冰冻难行,短短4公里的山路,曾益民走了两个小时,等同事们接到他时,身上的大衣已经结满了一颗颗冰晶。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融冰刀闸除冰 新轩/摄
曾益民是新能源公司年轻人中的佼佼者,从一名普通的风场值班员走上场长助理这个岗位,仅仅用了5年,而他的成长经历,在该公司,并非难以复制的个案。
易志高和曾益民同岁,参加工作刚满4年。工作伊始,为了熟练掌握风电运行与维护的专业技能,当风机出现缺陷时,他总想尽办法跟着厂家维护人员一起去现场,不错过任何一次现场学习的机会;周末和月末,那些数量繁多的快报、月报、电量分析总结,他将之视为己任,一丝不苟地主动完成。正因为易志高的刻苦努力和不断进取,他一次次蜕变成长,如今已是南山风电场运维班副班长,在工作中独当一面。
常宁是2014年初才从湘潭发电公司应聘到新能源公司的一名80后,作为曾经的机务点检员,在控制专业和机务专业上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同年7月,因为工作需要,常宁加入了西晃山项目的建设大潮,担任机务专责。所谓机务专责,就是负责各种需要沟通协调的工作,常宁深刻体会到工程管理的繁杂和对外协调的困难,也在压力中不断成长。现在,常宁已经是五团项目部的负责人,完成了从生产人员到项目经理的华丽转型。
畅通的成长通道,让该公司一大批有能力、肯干事的员工脱颖而出,也激发了企业员工不断学习、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形成了人才成长的良性循环。
连绵青山展华银情怀,银色风帆添高山风采。密林深处,放眼远眺,一座座纤细洁白的风机在郁郁葱葱的山脉间临风转动,大唐湘军的建设者们,正在湖南的中西部山脉奏响着新的乐章。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宁东发电: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8-03-03
- 淮北市电视台聚焦大唐淮北发电
2016-04-14
- · 电建核电公司沙特吉赞项目:红海东岸展波澜
- · 江西水电中电投分宜电厂扩建工程项目:追求卓越 铸就经典
- · 两河口水电站一二·五联合体:同心协力争先创优 志镶雪域高原璀璨明珠
- · 国家电投人才学院:一流班组,向新而生
- · 水电十一局郑州贾鲁河综合治理生态绿化工程中牟项目经理部劳动竞赛拔得头筹背后的“三件宝贝”
- · 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央企担当
- · 全国最大的沙漠光伏电站投产发电――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者项目建设纪实
- · 电建铁军山东电建一公司:建功“一带一路”献礼祖国华诞
- ·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霍煤鸿骏铝电公司电解二分厂副厂长刘玉轩:电解槽里装着的“创新梦”
- · 水电五局:奋斗2018,追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