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写就大大的“人”——记成都院在溪洛渡建设中的优秀品质
《中国电力文化》记者杨朝青写过:一个人内心深处渴望承担责任,在担责过程中会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并获得尊重和认同。对企业而言,担当精神换取的是品牌的力量,也是企业基业常青必备的文化基因。
在溪洛渡建设过程中,成都院处处体现出这种可贵精神。
2012年9月4日,溪洛渡左岸地下厂房9号机组混凝土浇筑时,发生蜗壳抬动质量事故,蜗壳最大上抬量46毫米;座环整体倾斜,最大上抬量23.7毫米;座环上法兰直径最大偏差26毫米,基础环直径最大偏差6毫米。这些毫米级的抬动变形,与体积庞大的蜗壳比起来,量级可以忽略,但对于机组的运行稳定却是致命的。
事故处理专家组调查后认为:蜗壳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控制不当,蜗壳内阴角混凝土浇筑仓内形成有压封闭空间,其压力过大,是导致坐环、蜗壳发生抬动并引起变形的直接原因。
事故已经发生,怎么处理就是接下来必须开展的工作。而处理进度直接影响到发电目标的实现。晚发一天电,一台机直接经济损失就达500多万元,晚一月发电,损失更是达1个多亿元之巨。这些庞大的数字,像塌方中的岩石一样,沉重地砸在人们心头上。尽管此次质量事故与结构设计方案无关,在这紧急时刻,成都院人挺身而出,表现出大度风格与高度责任感,他们已大局为重,先抓紧时间来寻找解决的办法。
任务接下来了。整个溪洛渡项目部尤其是厂房专业的设计者都行动起来。厂房专业副设总赵晓峰更是因为炎热的气候和过分的焦急,嗓音变得嘶哑,额头和鼻尖上总是布满汗珠。
在设总王仁坤,院副总工、厂房专家李杰的安排和指导下,技术人员为确保9号机组稳定运行和长期安全,开展复核计算分析,提出对已经浇筑的蜗壳混凝土进行全部挖除,恢复至土建向机组蜗壳安装交面时形象面貌的明确要求,并在座环、蜗壳复位的前途下,对机组的相关结构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估。
这一方案得到了以张超然、陆佑楣院士为首的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与此同时,溪洛渡地下厂房以外又是另一个世界。大坝上空的缆车运来一罐又一罐混凝土,在人们的赞叹中,大坝迅速升高、长大,在丽日蓝天下,巍然屹立起来。
赵晓峰松了一口气,一个月的忙碌没有白费。9号机组因为处理及时、得当,并没有影响发电目标。
9号机蜗壳监测成果表明,蜗壳受力随着水头升高有较好的规律性。直到目前,蜗壳运行状态良好。
担当,除了表现在急项目之所急,想业主之所想,更多的表现在一处处主动设计优化与调整。这些变动,有的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对工程的投资、工期和运行安全至关重要。
这样的优化很多,不妨列举几条。
溪洛渡引水建筑物压力钢管32米下平段材质采用普通低合金钢,考虑钢管、围岩共同承担内水压力,可以减少钢材厚度节约投资。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钢管与围岩必须成为有效整体,混凝土回填灌浆、围岩固结灌浆及钢板接触灌浆等手段就必不可少。为保证结构整体受力,需要在钢衬上预留孔口进行灌浆,之后再进行孔口加固,在工程上称作有压盖重灌浆,这种方式最能保证灌浆效果。由于钢衬开孔制作及封孔焊接工艺相对复杂,且对环境的温度湿度要求较高,显然对工期不利。通过分析,采用开孔方案不能满足2013年6月30日的完工节点工期要求,而不开孔,则可以满足工期要求。能否采取其他灌浆方式避免开孔,摆在了引水系统负责人杨怀德面前。
对于直径达10米、水头近300米的高压管道,能否改变常规另辟蹊径,需要胆识,更需要可靠的分析和研究。杨怀德经过反复计算分析,又广泛调研,认为在满足灌浆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可对左右岸压力管道下平段灌浆方式进行优化调整。最终采取无盖重固结灌浆与引管灌浆方式处理钢衬、混凝土及围岩之间的空隙。
杨怀德还遇到一个棘手问题。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关于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复函”中明确要求,进一步优化枢纽建筑物设计,抬高进水口底板高程,以提高下泄水温。通俗一点,就是要求在水库不同高程,进水口能取到适宜水温的江水,这在水工界一般采取分层取水。
开展进水口分层取水布置专题设计研究,是杨怀德工作20年来第一次遇到。他说,虽然在这方面,还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但一旦攻克下来,以后就是一个经典案例,为成都院在高水头大库开展分层取水研究实践作好技术积淀。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成都院环保、水工等专业的通力配合下,杨怀德负责的进水口分层取水专题研究,于2008年顺利通过审查。审查专家一致认为,该专题报告达到了规程规范要求的设计深度,修改完善后可以作为施工详图设计依据。
结构设计只是解决分层取水的“骨架”问题,结构改变,势必影响进水口的水力及受力特性。水头损失是增大还是减小?流道边界水流时均压力和脉动压力分布如何?机组增减负荷时对叠梁门及拦污栅墩受力的影响情况怎样?这些问题,就在杨怀德脑海里旋转,但他明白,单纯靠计算,很难得出一个准确答案。杨怀德想到了水力学模型试验,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开展进水口分层取水叠梁闸门工作特性及水工模型试验研究。研究结论认为,进水口采取叠梁门分层取水的布置方案是可行的,在制定的运行条件下,电站正常运行时进水口水力特性良好。
但还是有一个问题,叠梁门顶局部流速大于拦污栅的允许过栅流速,有可能引起拦污栅的振动。对高达百米的拦污栅而言,当然不允许出现振动。杨怀德根据试验研究成果,对分层取水竖向流道的宽度进行了调整,成功解决了振动问题。
再说另一个小例子。
溪洛渡泄洪消能具有高水头、大流量、高流速、多泥沙、泄洪频繁等特点。作为世界最大的泄洪洞群,三项指标写下世界水电新记录:其一,过流面流速世界最高,达50米/秒,超过现行国家规范40米/秒的25%;其二,总泄洪能力世界最大,为21400立方米/秒;其三,单洞泄洪能力为世界最大,在遇1000年一遇洪水、对应洪水流量为34800立方米/秒的情况下,泄洪洞单孔泄洪流量为3858立方米/秒。
因此,溪洛渡泄洪消能问题十分突出,对泄水建筑物混凝土抗冲耐磨、抗空蚀要求自然也极其严苛。
工程上通常会采取高标号混凝土来提高抗冲耐磨性,但一味提高标号,带来至少两个方面的问题:水泥用量多,易出现裂缝,温控实施难度大;另外,高标号混凝土相对而言投资也大。
责任如山,怎么办?
“分部位分高程,用不同标号混凝土可以很大程度解决这些问题。”泄洪系统副设总夏勇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
根据有关工程实践和溪洛渡导流洞的运行情况,发现洞室底板磨损严重,侧墙较轻,按照这一规律,泄洪洞龙落尾段边墙2米以上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较底板低些。溪洛渡抗冲耐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分了好几种,抗渗指标又有两级,真正做到了精心设计、精心试验,以确保泄水建筑物运行安全。
还有一个在水垫塘设计上经典的案例。
水垫塘和二道坝是溪洛渡泄洪消能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避免坝身泄洪时水流不淘刷坝址和两岸。在可研阶段,水垫塘底板设计为反拱形,以适应紊乱的水流。反拱形底板有这些问题:开挖及施工浇筑难度大,同时因为拱的受力特点,若某处遭到破坏,拱就失去效应,起不到保护基础的作用。
水垫塘底板要承受巨大的水压力,必须确保底板万无一失。胆大心细的成都院人,最终采用与拱底板受力特性完全不同的平底板,在边墙相交部位设置成弧形,理论上应该能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水垫塘经历了2个洪水期,抽水检修时,底板基本完好无损,在现场可以看到成堆的建筑垃圾和大量钢筋,即使在这种非正常磨损情况下,底板也只有局部表面受到损坏。专家看到后,兴奋地称赞:“这是一个很完美的设计!”
一撇一捺的“人”字,其实就代表了脚踏实地和相互支撑,溪洛渡工程可喜的形象面貌作证:我们用担当书写了一个个高高大大的“人”字!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宁东发电: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8-03-03
- 淮北市电视台聚焦大唐淮北发电
2016-04-14
- · 电建核电公司沙特吉赞项目:红海东岸展波澜
- · 江西水电中电投分宜电厂扩建工程项目:追求卓越 铸就经典
- · 两河口水电站一二·五联合体:同心协力争先创优 志镶雪域高原璀璨明珠
- · 国家电投人才学院:一流班组,向新而生
- · 水电十一局郑州贾鲁河综合治理生态绿化工程中牟项目经理部劳动竞赛拔得头筹背后的“三件宝贝”
- · 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央企担当
- · 全国最大的沙漠光伏电站投产发电――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者项目建设纪实
- · 电建铁军山东电建一公司:建功“一带一路”献礼祖国华诞
- ·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霍煤鸿骏铝电公司电解二分厂副厂长刘玉轩:电解槽里装着的“创新梦”
- · 水电五局:奋斗2018,追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