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旗舰篇】风从中国来——记中国水电十局印尼佳蒂格德大坝的崛起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对佳蒂格德大坝给予了高度赞誉,让这座工程一时名声鹊起,整个印尼刮起了佳蒂格德风。
这风来自中国,它掠过太平洋,把印尼人带进了这条默默流淌了千年的芝马努河。逢假遇节,远近的民众坐着大小蓬车蜂拥而至,在大坝参观游览,尽管这里还没有开辟成旅游景区,但作为印尼的第二大大坝,他们喜欢先睹为快。
大坝蓄水头天,一位开着皮卡车、载着家人来观光的雅加达郊区市民马哈茂德·蒂拉尔说,“大坝很结实,很伟大,我们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了,中国人很能干,大坝蓄满水后我还要来。”
由中国电建承建的佳蒂格德大坝工程,历经七年,沐风浴雨,至此闪亮登场。
佳蒂格德大坝工程不仅仅由中国电建人施工、金属结构由中国水电十局制造,它的设计和资金均来自中国,可以说,大坝从头到尾,从里到外铭刻的都是“中国造”。
“几十年没办成的事,在中国电建手中实现了”
印尼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交汇的亚洲东南部,由17508个岛屿组成,被喻为“千岛之国”,而佳蒂格德大坝又为爪哇岛、甚至近两万个岛屿中竖起了一根靓丽的中国标杆,
早在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以“团结、友谊、合作、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五项基本原则为核心的“万隆精神”。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印尼时,提出了“进一步发扬光大‘万隆精神’,共同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和印尼的“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高度契合,可以说,佳蒂格德大坝是“万隆精神”半个多世纪传承的象征。有人说它是中国三峡大坝在印尼的“兄弟坝”,说法并不夸张。
“工程量和国内相比虽然不算大,但蓄水量几乎与紫坪铺水库库容相当,坝顶全长1715米,灌浆廊道是我做过最深的,一直通到大坝底部,这在面积不是很大的一个岛上,确实是一个相当于国内的三峡工程。”曾在国内外许多知名工程干过的大坝项目经理付伟说。
佳蒂格德大坝为粘土芯墙堆石坝,位于爪哇岛的芝马努河上,最大坝高110米,坝顶全长1715米,坝顶宽度12米,无论是坝的高度,长度,还是工程量,都算得上印尼在建的最大水利工程,建成后总库容10.6亿立方米,除了用于发电外,它的灌溉面积可达5000多平方公里,旱季供给居民用水,雨季防洪排涝,并将形成一个度假休闲的旅游景区。
这座大坝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开始设计,中途屡次中断。1995年,中国电建远渡重洋,登陆印尼建筑市场。在启动佳蒂格德项目建设后,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90%的优惠贷款,印尼政府自筹10%的工程建设费用,水电十局承建了大坝全部工程,于2007年进场,2010年正式施工。
“这个大坝对印尼太重要了,”付伟感慨地说,“在该项目施工期间,印尼几位部长多次到项目调研,甚至有一年来了三次,全力以赴保障这个项目的执行。”
大坝按期蓄水,让印尼政府长长地舒了口气,几十年没有办成功的事,在中国的援助下,几年就得以完美实现。
“我住了几辈子的家园被库区淹没了,我很伤心,但我帮工地打工,赚了很多钱。”在大坝现场参观蓄水的一位移民对采访他的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说,“这里将来成为一个景区后,我们这里热闹起来,我们还可以更多的赚钱,我和中国人是好朋友。”
这座大坝将带动印尼经济的繁荣,托起当地世世代代的梦想。
“付出了不小代价,但把巨大的风险消灭在了萌芽中”
2007年7月,一群施工人员挟着“中国风”,走进这片还是原始森林的小山沟,良好的植被为他们铺好了绿地毯,众多的飞禽动物向他们行着欢迎的注目礼,友善的当地土著居民用肢体语言向他们表达友好之意。
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美好,然而万事都在应验“开头难”。人员已进场,设备也已转动,但悬在空中的资金如在“深闺”迟迟不愿露面,这可苦了一群远道而来的建设者。没有资金撬动,这座印尼第二大坝也只是个空中楼阁。
预付款还未到帐,项目难以启动,时任项目经理的十局党委书记陈勇带领班子成员坐火车到业主所在的小镇催款,有时谈到深夜,如果没有提前预定火车票,还得坐闷罐车赶回项目。
“第二笔预付款就更折腾人了。”项目副经理吴建军回忆道,“跟业主在驻地、在现场沟通,反反复复地准备资料,中午吃盒饭,晚上还是吃盒饭,不知吃了多少盒饭。”
也不知道经过了多少磨难,预付款终于到手了,新购的设备也订到了货,进口设备是从几千公里以外十几个国家订货,从不同的进口渠道运送进工地现场。
谁料想,资金问题刚解决,征地又摆在建设者的面前。
征地是每个工程的老大难问题,在国外也不例外。当地居民十分留念祖先留下的土地,尽管他们也看好水库建成后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商机,但他们更看重眼前的利益。由于征地问题,项目部经常给业主去函,谈判,也通过中国大使馆和中国进出口公司做工作。
征地迫使工程推迟一年多后,2009年终于开工了,但项目一开工就遭遇了巨大阻力,这阻力来自消力池。
从大坝顶上俯视,消力池似乎只有巴掌大,几乎是个微不足道的“微工程”,为何成了拦路虎?
佳蒂格德大坝导流洞和消力池由印尼四家最大的国营土建公司组成,它们在道路、桥梁、市政建设方面负有盛名,但在水利工程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严重影响了大坝直线工期。这个900平方米、深约30米的小小消力池不完工,大坝开挖就要无限拖下去。
陈勇带领班子成员果断地与CIC谈判,与业主沟通交流,谈危害、谈后果、谈风险,并明确表示,如果CIC做不了,我们接手,就是承担再大的压力,也要把消力池按期完成。
“消力池工程接过来时基本到了旱季的末尾,工程几乎全程是在雨季进行施工的,难度相当大,中途还发生了一次超标洪水,造成围堰决堤,基坑淹没,设备消耗巨大,但我们成功了。”付伟和吴建军不约而同地把接手消力池当作佳蒂格德大坝最难忘的事件。“我们付出了不小代价,但把巨大的风险消灭在了萌芽之中。”两人说这话的时候,思绪似乎又回到了消力池施工的日日夜夜。
“照中国毛的话说,你们办事,我们放心”
佳蒂格德大坝,让每一个来参观者饱了眼福,他们看到的不仅是伟岸的坝体,也感受到了一颗中国“芯”。
“中国芯”就是质量,是中国电建海外伟业的灵魂品质。正因为佳蒂格德大坝有“中国芯”的强力驱动,才有了水电十局在印尼继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质量这一块,业主和咨询对我们非常认可。”陈勇曾自豪地说,这位时任大坝项目经理的中年人,自1996年进入老挝南累克项目后,二十年来一直在海外各项目打拼,积累了丰富的海外项目管理经验。2007年,他带领施工队伍扎进这片原始森林后,就把质量理念的根牢牢扎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在粘土芯墙堆石坝填筑施工中,按设计要求要掺30%的石子,国内施工方法一般是按比例铺一层土、再铺一层石子、再上覆一层土,再用设备搅拌就均匀了,但在佳蒂格德大坝工地就行不通。当地的沙土性能与公司施工过的老挝和伊朗等国的土质不一样,不易拌匀,极易造成压力实度不达标,最终导致整个大坝填筑质量不合格。
为了保证大坝品质,项目部暂时停止施工,把整个精力用在攻关克难上,一次次地实验,一次次地对比,施工场成了实验室。
他们最先购进了稳定土拌合机作业,但效果并不理想,他们不断进行技术改进,用拌匀的土和石料进行填筑,测试不达标再挖出来,这样不断调整比例反反复复几十次,终于得出最理想的数据,通过取料实验,大坝土与沙石非常均匀,就是下雨后冲掉了浮土,粘土和石子依然均匀地结合在一起,毫发无损。
西北设计院一位副院长带着疑虑到佳蒂格德大坝参观,参观结果让他吃了一惊,他说,“我一直都在考虑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不料想你们先把它攻克了。”
中国人对质量的执著,让业主方对中国人没有了偏见。
项目副经理任明海说过这样一件事,工程咨询从来不敢让当地承包商夜间施工,因为一到夜间,他们的施工质量根本不能得到保证、没法控制,但对中国人就不一样,咨询说,“中国人任何时候施工我们都放心,他们对质量控制得很严。”
按照常规,项目对粘土心墙铺料填筑之前,先放几个点,铺25厘米一层料,测量合格后碾压,碾压后测量压实度,再让业主签字。天天如此循环,天天百分之百的合格,让业主签字的笔也觉得“烦”了,于是干脆撤消了签字流程,放心让项目做,不再派人驻点检查,他们说,“照中国毛的话说,你办事,我放心。”
业主放心的是中国人铸就的“中国芯”,“中国芯”成就了佳蒂格德大坝的威名。
“佳蒂格德大坝工程堪称印尼水利建设项目的典范。”2014年6月,国际大坝委员会四十多名专家慕名来到佳蒂格德大坝施工,参观了填筑施工、灌溉洞、溢洪道及弧形闸门安装等施工工地,听取了工程施工工艺、外观质量、文明施工和安全环保等介绍后发出这样的赞叹。
“最难忘汶川‘5·12’特大地震,一面魂牵梦绕震区亲人一面坚守工地施工”
旱季的芝马努河是平静的,雨季的芝马努河是暴燥的,貌似平静的佳蒂格德,却也是如雨季的芝马努河,暗流汹涌。
佳蒂格德大坝成功截流后,项目部立即进入坝基开挖、清理河床阶段,当月就完成全部填筑准备工作,2011年12月底,坝体全面填筑到计划高程。
然而,CIC施工的导流洞依然在缓缓地爬行,给大坝的直线工期带来极大影响。
受到影响的还不限于合作伙伴的制约,还有着当地客观条件的影响。“这里的粘土受天气的影响非常大,一旦下雨,相关作业就只有停下来。”吴建军抓起一把泥土说。
印尼的土质特性是十局在海内外施工中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土壤膨胀系数非常强,一遇水就很容易膨胀,一膨胀就滑坡、塌方,造成了项目开挖工作不断重复,头天才开挖出来的工作面,第二天又要重新开挖。当地的雨量又非常充沛,持续时间也长。
大自然总喜欢搞一点恶作剧。
雨季期间几乎天天有雨,但项目部坚持施工,从来没有间断过,他们坚持的就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是的,川军出海,图的是志气,重的是信誉,守的是合同。项目部在外界干扰不断的情况下,狠挖内部潜力,从人力、物力入手,加大各方面的投入。
2012年大坝施工进入了高峰期。“3月15日,我们先开始填筑大坝的右岸, 4月23日开始从河床最深处填筑主坝芯墙,当年我们就完成大坝填筑量300万立方米,也就说我们2012年就完成了填筑总量的50%的工作量。”付伟还沉浸在项目激战时期。
当地的一位老人向中央电视台采访组描述当时的情景,兴奋得手舞脚蹈,脸上的皱纹闪烁着岁月的光芒,“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热闹的场面,我们一家人都来看,就像看电影。中国人,了不起。”
佳蒂格德大坝项目经过千锤百炼,迎来了自己的新纪元。尽管受到2013年持续7个月的雨季影响,加上征地问题导致现场施工停工25天,但项目部见缝插针,采用了各种方法继续保证填筑施工,业主制定的原计划是2014年12月31日完成大坝填筑,项目部提前到10月份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量。
“你问我在项目最高兴的是什么,当大坝提前两个月封顶后,那时我们最高兴,大家激动得不得了,好多人都哭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大坝封顶,让他们想起了一路走来的艰难;想起汶川“5·12”特大地震时一面坚守工地施工,一面魂牵梦绕家乡父老乡亲的心境。更重要的是,大坝见证了十局人的智慧和综合实力,为中国水电在印尼市场突围打开了一个漂亮的缺口。
“我们胜利了!”站在大坝顶上,项目员工闪着泪花摆出了剪刀手。
“佳蒂格德二期水电站工程施工钥匙也交给你们,我们放心”
佳蒂格德大坝库区如果蓄满水,将是一望无际的浩淼烟波,一条总长1715米的大坝牵手两座小山丘,牢牢地锁住了有利地势的咽喉,形成了一半是湖水一半是原始丛林的美丽景观。
在大坝填筑中,一系列的挑战前所未遇。但水电十局项目部耐心地讲解和帮助当地施工队,并在不致严重影响进度的情况下与业主作些让步。而每一次帮助,都是与当地上下友谊的升华;每一次退让,换来的都是大踏步的前进。
按照印尼建筑业规定,测量数据图纸必须用手工绘制,监理工程师不相信测绘数字输入计算机后自动生成的数据。项目部多次解释,但他们只相信手绘测量数据,项目部只好回到“原始社会””,原来只需一两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不得不安排大量人员。在慢慢的事实验证中,监理工程师最后还很高兴接受了软件计算的测量数据。
一套简易滑模在国内已是常规的施工法,但在印尼极为稀罕。当地专家看到滑模施工速度快,消力池壁面光滑美观,惊奇得像刚走出封闭世界的孩子,业主和咨询当着项目员工的面竖起大拇指,这是他们平时很难有的举止。印尼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希望项目部在印尼推广这项施工法。当地远近施工队闻讯,也跑到项目部学习取经。后来印尼伙伴在大坝溢洪道施工中,采用滑模施工又快又好,他们一个劲夸水电十局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水电十局在佳蒂格德大坝的成就和所为,得到了当地上下的高度信任和好感,在大坝还未全面完工的情况下,业主就迫不及待地将佳蒂格德二期水电站工程施工钥匙交到水电十局手上,他们说,佳蒂格德水电站工程这把大锁交给十局来开,我们放心。
辽阔的库区就是中国电建人坦荡的胸怀。有人说,中国电建建设的不是佳蒂格德大坝,而是中印两国互通有无的桥梁,是编织的中印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是维护中印两国人民互相信任的彩虹。可以说,佳蒂格德大坝为“一带一路”中国梦在印尼霞光的初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年9月,中国正式中标印度尼西亚140公里的高铁项目。
未来五年,印尼将推动135项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有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2650公里的普通公路、3258公里的铁路网、15座机场、49座水库、33座水利发电站以及高速铁路、城市轨道建设乃至大量的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园建设,这给中国电建在印尼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当地移民在大坝蓄水前日到大坝和即将淹没的库区告别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宁东发电: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8-03-03
- 淮北市电视台聚焦大唐淮北发电
2016-04-14
- · 电建核电公司沙特吉赞项目:红海东岸展波澜
- · 江西水电中电投分宜电厂扩建工程项目:追求卓越 铸就经典
- · 两河口水电站一二·五联合体:同心协力争先创优 志镶雪域高原璀璨明珠
- · 国家电投人才学院:一流班组,向新而生
- · 水电十一局郑州贾鲁河综合治理生态绿化工程中牟项目经理部劳动竞赛拔得头筹背后的“三件宝贝”
- · 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央企担当
- · 全国最大的沙漠光伏电站投产发电――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者项目建设纪实
- · 电建铁军山东电建一公司:建功“一带一路”献礼祖国华诞
- ·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霍煤鸿骏铝电公司电解二分厂副厂长刘玉轩:电解槽里装着的“创新梦”
- · 水电五局:奋斗2018,追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