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发电公司:用创新开启人才培育通道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劳动模范”、“集团公司劳模”、“全国工人先锋号”,1人被聘为国家发改委节能中心电力专家,5人次获集团公司优秀技能选手,1人获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企业员工累计发表专业技术论文400余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以上这些荣誉和成绩,不单是大唐阳城发电公司人才的展示,也是该公司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阳城发电公司将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通过创新机制建设、创新岗前和在岗培养模式、创新先进引领等方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模式,畅通了员工职业生涯的“四大通道”,并取得显著成效。
创新机制建设,开启人才发展通道
新员工在开展岗前培训
阳城电厂总装机容量330万千瓦,员工总数780余人,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90%,拥有中高级职称的员工占40%,拥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资格的员工占34%。虽然拥有高素质、高学历的员工,但多年来在各种技能竞赛中或各种人才选拔中鲜有佼佼者脱颖而出,这种现象在2014年引起了该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经过认真把脉后,该公司发现其症结不是潭中无龙,而是缺少激活潭中之龙的机制,缺少让一潭死水活起来的人才培育模式。为有效发掘人才潜质,激发人才培养活力,阳城发电公司把人才培育提升到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由专人负责员工培训和各种技能竞赛组织工作。建立了三级培训网络,制定出台了《阳城电厂员工技能竞赛管理办法》、《阳城电厂技术技能专家聘用考核管理办法》、《阳城电厂发电部部分岗位动态调整管理办法》、《阳城电厂各设备管理部岗位竞争上岗实施办法》、《阳城电厂设备可靠性绩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激励机制,一个个制度就像一把把开启人才成长之门的钥匙,有效激活了人才成长活力。有了激励机制,阳城电厂人才培育这一平静的潭水渐渐泛起了涟漪,激起了浪花,沉睡在潭底的蛟龙也不再甘于寂寞,渐渐浮出水面。在这种氛围影响下,每一名员工都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危机意识和紧迫感,亟待学习新知识、提升技能水平成为了每一名员工的内在需求。
创新岗前培训,开启人才培训通道
岗前,对刚跨出学校大门、迈入职场的青年员工来说,是意识形成、规矩养成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岗前培训开展的不好,势必为员工以后形成不良工作作风埋下隐患。为此,阳城发电公司把岗前培训作为新员工的“第一道大餐”抓实、抓细、抓严,确保员工在入厂之初就形成很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
——岗前培训作风“实”。在对新员工岗前培训期间,该公司从塑造学习作风、工作作风开始,将“务实、奉献、创新、奋进”的大唐精神从一开始就融入到新员工的“认知”体系当中,严格作息时间,引导新员工用军人硬朗的作风和顽强的执行力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引导员工养成严肃认真、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学习、工作作风。严格依据《阳城电厂员工劳动纪律管理办法》、《阳城电厂考勤管理办法》、《阳城电厂奖惩管理办法》、《员工宿舍4S管理条例》约束规范员工行为,着力打造一支行动军事化,作风严谨化,工作标准化的员工队伍;
员工利用机组大修期间钻研设备构造,研究设备性能
——岗前培训执行“细”。该公司制定了《全员岗位培训管理标准》、《教育培训工作管理标准》、《教育培训工作奖惩标准》,并针对新员工大学所学专业和基础能力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分类指导和量身定制培训计划。共分为集中认知培训、部门的系统专业培训和开展班组“一对一”培训。其中在集中认知培训期间,对于白天所学内容,每天会在晚自习时间进行测试考核,在班组“一对一”培训期间一级巡检(点检长)及以上岗位人员,作为新学员师傅,签订师徒合同,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定期由专工(主管)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测评结果直接与师徒双方当月考核挂钩;
——岗前考核把关“严”。为确保员工达到上岗要求,该公司针对各岗位制定了《岗位任职要求》、《岗位职责》和《岗位考核条例》、《岗位绩效考查制度》等规章制度。员工上岗前,对照《岗位培训检测手册》的内容和要求逐项进行自测,在相应岗位掌握程度符号上打“√”,完成自测后,班组负责人对其自测内容进行抽查,抽查率不低于80%,抽查合格率90%后,可向部门推荐,再由部门进行抽查,抽查合格后,才由人资部培训中心牵头所属部门组织岗位认定考评,笔试(安规+专业技术)和现场考试成绩均合格者,部门向公司申报上岗,但上岗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即将步入新的人才成长通道。
创新在岗培养,开启人才成长通道
在岗培养,是该公司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促进员工成长的重要通道,几乎覆盖了所有干部职工,形式多样且更加有针对性。
——搭建擂台“比”拼技能。该公司在每年都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职业技能竞赛,如:“单机运行指标百日劳动竞赛”、“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机务、热控、电气项目)”、“仿真机竞赛”、燃料采、制、化竞赛等活动,一系列技术比武活动,既为该公司营造了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竞争环境,也为其选拔业务骨干提供了有力参考;
——请进走出“鉴”他山之石。该公司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派人到系统内、外管理先进企业学习、调研,积极为员工开拓视野、学习新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平台,帮助员工找准定位、正视不足,补齐短板。同时还积极通过集团公司远程教学平台加强学习和交流,使员工在专业理论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提升。2014年组织参加外出培训项目46项,外送117人次员工外出参加培训。2014年积极组织员工观看“大唐人才讲坛”视频讲座共两期53人次。组织公司网上大学两批次学员20人继续进行后续学历教育,今年公司又有一批次高起本学员共18人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证书;
积极开展燃料采、制、化技能竞赛,图为开展理论竞赛
——内部讲堂“新”颖别致。在阳城发电公司每月都会开展一次知识讲堂,大力开展“人人上讲台、人人当讲师”活动,实行全员交叉式培训,取长补短,内容涉及各专业技术的“难点、热点”、“前沿新技术”等等,授课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2014年共有133人次登台讲课、4855人次听课,极大的提高了员工技术水平和业务技能;
——立足实“践”学以致用。该公司充分利用机组检修和各种设备技改的机会,为不同层次的员工量身定制切合实际的学习方案和培训计划。以2015年3号机、8号机A级检修为例,开展了“我在机组大修、技改中学习成长”活动,旨在通过“干中学”、“学中干”方式,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和对设备内部结构掌握程度。
创新先进引领,开启人才提升通道
阳城电厂有2名全国劳模,还有省劳模、集团公司劳模和多名集团公司技术能手,而且都是一线员工。为充分发挥劳模典型的导向、示范和带动作用,阳城发电公司坚持效益为根本、人才为保障、创新为驱动,成立了以全国劳模武旭升命名的“武旭升劳模创新工作室”,积极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实践,不仅在该公司营造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创新光荣、人才宝贵的文化氛围,更对激励广大职工为打造“效益阳电”发挥生力军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创新工作室以“推动科技创新、解决疑难杂症、提升团队活力”为目标,设立了创新工作活动专用场所,出台管理办法,配齐了相关设施,明确了工作室目标、计划、任务和各级人员职责,建立了工作、学习、会议、考核及经费管理制度。该工作室积极倡导“不是每个人都是发明家,但每个人都是创新工作的参与者”理念,吸纳各专业技术带头人、金牌点检员、岗位能手等新鲜血液不断加入,逐步形成了党委重视、行政支持、工会牵头、劳模挂帅、广大职工踊跃参与的良好格局。
生产现场师傅结合实际向徒弟讲解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实施“五小”成果119项,提出各类合理化建议325条,“一种W型火焰锅炉翼墙防结焦装置”、“一种锅炉静压上水装置”等32项发明获国家专利,各类科研成果获行业级和国家级奖项20余次,《“W”型火焰锅炉配煤掺烧安全和经济性分析》成果还被2012年世界工程师大会选用。广大职工参与创新热情不断高涨,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创新成果的质量不断提高,不仅解决了一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疑难问题,也有效提升了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素质,更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注入了强大的发展活力。
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引擎,阳城发电公司在机制上做好人才发展保障,坚持抓好“岗前”和“在岗”两大阵地上做好文章,坚持先进带动以优促优管理模式,形成了具有阳电特色的培训模式,打造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宁东发电: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8-03-03
- 淮北市电视台聚焦大唐淮北发电
2016-04-14
- · 电建核电公司沙特吉赞项目:红海东岸展波澜
- · 江西水电中电投分宜电厂扩建工程项目:追求卓越 铸就经典
- · 两河口水电站一二·五联合体:同心协力争先创优 志镶雪域高原璀璨明珠
- · 国家电投人才学院:一流班组,向新而生
- · 水电十一局郑州贾鲁河综合治理生态绿化工程中牟项目经理部劳动竞赛拔得头筹背后的“三件宝贝”
- · 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央企担当
- · 全国最大的沙漠光伏电站投产发电――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者项目建设纪实
- · 电建铁军山东电建一公司:建功“一带一路”献礼祖国华诞
- ·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霍煤鸿骏铝电公司电解二分厂副厂长刘玉轩:电解槽里装着的“创新梦”
- · 水电五局:奋斗2018,追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