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国际合作 特高压交流设备有望走出去
继2014年7月中标巴西美丽山水电±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送出一期工程后,今年7月,国家电网公司再次获得该项目二期30年的特许经营权,项目运作采取投资+总承包(EPC)+运营的模式操作,标志着中国特高压技术、装备和工程总承包走出去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依托特高压工程建设,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设备竞争力与日俱增,并占据了我国市场主导地位,特高压交流输电设备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未来将依托国内现有的特高压技术,打造‘一带一路’经济带输电走廊,实现与周边国家电网的互联互通,以及各国特高压交流输电的发展和建设,我国有望实现特高压交流输电设备走出去零的突破。”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宝林如是说。
设备制造和管理能力仍需提高
随着中国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建设的深入,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所代表的高效、清洁、节能特性将日益凸显,有助电能替代其它能源,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缓解电能运输压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将在世界范围内起到示范作用。同时,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也将促进跨国电网及洲际电网的建设,实现能源互联。特高压交流输电前景看好。
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研究及实践的成功,大幅提升了我国在输变电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我国输变电企业在世界电力发展格局中由 “追赶者”变为“领跑者”。
目前,俄罗斯、印度、巴西、哈萨克斯坦等国已将特高压输电作为能源电力发展的重要方向,并积极寻求与我国的技术合作。例如,印度计划建设12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2014年国家电网公司与哈萨克斯坦SK基金公司签 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都意味着这些国家有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的可能性。
同时也要看到,现阶段除我国外,世界各国尚没有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尽管在研究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但需求并不强烈;印度、巴西、俄罗斯等经济发展中国家尽管有特高压交流输电的需求,却处于观望阶段。
“我国特高压交流设备制造企业的制造、管理、经验、品牌知名度等,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另外,海外投资存在政治风险、在一些国家面临歧视性待遇以及大型设备运输等问题,都将成为制约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设备走出去的因素。”杨宝林说。
走出去可采取多元化商业模式
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国装备要以发展中国家为重点、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一幅产能国际合作的蓝图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而逐渐铺开,特高压装备作为与核电、高铁同等重要的“中国名片”,正逐渐受到国际市场认可。
特高压电网投资大,中长期经济效益显著,具有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等优势。国家电网公司独立中标巴西美丽山水二期项目,将有力推动国内特高压输电技术、装备和工程总承包一体化走出去,积极促进国际产能合作与互利共赢。
在一体化走出去模式之前,我国输配电设备企业经历了早期单纯产品走出去到技术走出去,再到资本走出去建立国际合作的发展模式。发展到今天,我国输配电设备企业已经能够对外提供变电站整体解决方案的交钥匙工程,包括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成立控股合资公司,与当地企业合作生产等等。 在杨宝林看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包括国内企业以EPC、BOT等模式走出去。在产品、技术走出去方面,中国西电集团与俄罗斯知名开关制造企业EK公司合作,充分利用合作方在当地的影响以及市场渠道、服务优势,采取贴牌生产的合作方式,将“XD”产品和服务行销俄罗斯。在资本走出去方面,中国西电集团通过合资新设公司、合作生产等方式在埃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开展了广泛的投资与合作,有力推动了中国西电集团国际化进程。基于良好的市场发展机遇以及提高产品成套性的市场需求导向,中国西电集团与通用电气为发挥双方的各自优势,加强互补,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在国际舞台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合作。
事实上,目前我国包括输配电行业在内的许多行业都面临着供需失衡、产能过剩的问题。但应该指出的是,包括特高压装备在内的很多技术、设备在国际市场上并不落后,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甚至是某些发达国家市场上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输配电设备企业应采取合适的商业模式借助当地的资源、成本、劳动力等优势,实现产能的国际化合作。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白马股”亨通光电头顶两百亿
2020-08-03
- 45家电气设备上市企业2019年度
2019-09-13
- 中天科技拟募资15.78亿,重注用
2019-03-02
- 上市11年,累计募资超80亿,利润不
2019-02-24
- 疯狂收购终酿恶果!远东智慧能源
2019-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