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松:工业互联网是高门槛蓝海,未来将走向数字孪生
文 | 任然
来自雷锋网(leiphone-sz)的报道
雷锋网按:近日,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组织召开的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围绕数字经济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刘松向大家分享了过去半年在互联网平台上所做的探索和思考。
“我们现在正位于从消费互联网迈向工业互联网的交叉点,在我国近两三年的探索中可以感受到,工业互联网从整体上要比消费互联网难得多。”刘松首先概括了对于工业互联网市场发展现状的基本观点。
高门槛、长周期的蓝海
过去的十年,无疑是属于消费互联网的十年,如今我们正处于下一个十年的开端。互联网会与物理世界进一步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的技术会渗透到产业升级的进程中去。
然而,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浪潮虽然带来比以往更多、更大的机会,但大家也同时深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每个机会的门槛比原来高一到两个数量级。“我们绝对不能以平视的方式来对待这次浪潮。”刘松非常严肃的分析道。
他表示,工业互联网的周期更长、影响面更多、垂直领域体系更复杂,其难题在于跨多个知识体系的头脑集成,也对每一个细分市场领域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我们还面临着芯片和高端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挑战。工业互联网对于中国来说比较特殊,不同于德国和美国,我们要同时帮助很多企业解决信息化时代的欠账。
工业互联网给予了中国制造业换道超车的机会,对于如何把中国在消费互联网取得的优势借鉴到工业互联网,刘松认为这不仅要考验企业的投资耐性,也对企业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如何创造价值提出了要求,其中需要注意五个要素:
-
第一,参与者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共生;
-
第二,平台不是单纯的物物连接,而是要做到整体的全域服务;
-
第三,不是先寻求全行业共性,而是先深耕细分行业差异化;
-
第四,不是信息化转型,而是企业要进行全方位数字化转型;
-
第五,企业用平台是因为平台更安全,而非担心安全问题而不用平台。
“长远来看,工业互联网以智能和网络为基础,最终将走向数字孪生。”刘松讲出了他对未来的判断,“数字孪生提出来的时候,人工智能还没经过深度学习的拐点,但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是天生的超级组合,其原因正是算力的不断降低,使我们能重造一个数字孪生去对应物理生态。”
走向数字孪生
雷锋网在谈话中了解到,十多年前提出数字孪生时,是希望让工业界有一个数字镜像,在数字镜像中做模拟测试可实现很低的成本。
刘松表示,现在由于有了云计算,算力成本出现戏剧性降低,美国的许多药厂已经开始关闭最重要的生物研发实验室,回归基于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数字空间中进行药品和新材料的研发,这对于整个研发体系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其实,数字孪生对于工业互联网体系的要求就在于网络体系,尤其对于标识解析体系。把所有物品标注清楚,在重新组合时知道源头在哪里,这个对于工业互联网在未来十到十五年里融合工业和物联网两个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标识解析体系是底层基础技术,有了标识解析体系,相当于每个物品都有了一个身份证,是对象全链路描述的中介,这极大地降低了人与物打交道的成本,也改变了物物交换的方式。”刘松进一步解释道,“网络这一侧先解决标识解析这一身份证问题,数据这一侧对数据标准和意义进行了统一和映射,以这个基础才形成模型和算法。”
虽然标识解析体系是整个工业互联网的神经中枢,但对于体系的异构兼容性、安全防御等问题,仍需要弹性大、计算能力强的平台形成生态来解决这个问题。刘松认为,标识解析体系的最终形态将是一个巨大的科技应用生态,是一种可溯源、全链路的运营监控的生态。
未来工业数字孪生的理想场景里需要工业建模能力、计算处理能力,而标识解析体系是基础,尤其是工业场景下大部分对象变成了备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物品时。未来标识解析体系在数据运用、供应链运用、全生命周期、追溯这些领域,都会有很深的价值。
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是关键
“中国的消费市场向来不缺需求。”
对于国内市场的需求体量,我们从未有过担忧,关键要看的是有效供给,并且是针对性的有效供给。而据雷锋网了解,目前国内的工业互联网领域恰恰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状况,市场上的几个大公司加在一起也无法满足行业需求。
刘松指出,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越是在早期,它的服务半径越小,越需要精耕细作,越需要下沉。“最开始的时候,应该是在逐步积累工业解决方案商里面,你最早招募的一些服务可能先有一个通用服务,但它又要的专业能力,你需要逐步的两边去不断的聚集,形成一个广场。”
现在来看,大公司通常可自行解决闭环问题,而中小工业企业则是希望可以拿来就用。阿里巴巴已经有足够多的潜力客户,包括长三角、珠三角、重庆、西南这些重要的工业基地,现在要把具体的每一个行业闭环的逻辑,包括提供的服务充实好。
无独有偶,Intel此前也曾表示,对于目前占比超过六成、产值在1000万元以下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而言,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更加具有挑战性。此类工厂缺乏IT基础设施,没有完备的生产管理流程,对工人操作规范的监督等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这些企业构思整个工业互联网的时候会更加从自己的诉求出发,如产能提升、良率提升、质检能力提升等,很少会构建自己的工业APP,这也是由具体的生产模式和业务规模决定的。对这些中小型企业来说,局部的、小型的部署一些非侵入性的方案,成本相对较低、成效也比较明显,这也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个体现。
作为第三方的供给服务商,阿里巴巴的统计显示,进行数字化转型合作的公司,大部分是规模刚好在百人左右的中小型一线公司,这样的公司更需要阿里的服务,目前已经聚集了四五十个。
刘松称,工业互联网解决中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问题,这是很重要一个方向。“先解决个性垂直问题,慢慢的汇聚同步的,共性问题。有可能10年之后,技术越来越通用了,标品越来越多了,这个平台才能成长为全国性甚至是全球性的平台。”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