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共同促进产业升级全面提速
2013-10-15 08:52:40 来源:工控网
A-
A+
电力18讯: 2013年8月8日,工信部召开年中电话会议,正式发布国家两化深度融合行动计划,最终目的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现今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国家先后发布政策及指导意见以推动两化融合从概念阶段向实践阶段发展。2007年10月,十七大首次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工信部为推动两化融合发展,陆续推出如《关于推进消费品工业两化融合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等具体政策措施,将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智能发展作为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基本原则。2010年工信部启动实施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2011年11月,工信部推出《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试行)》;同年12月发布了国家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工作思路及相关政策措施,明确了关于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保障措施。2013年上半年,工信部批准建设了16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同时确定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218家企业为首批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努力探索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途径模式,促进两化融合取得新成效。
2013年8月8日,工信部召开年中电话会议,正式发布国家两化深度融合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18年,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竞争能力普遍增强,信息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2。国家两化深度融合行动计划的发布,为解决当前制约工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指明了方向。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而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是“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举措,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根本要求,因此,对于实现我国工业由大到强转变具有战略意义。
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资源、信息化标准等信息化要素,在工业技术、工业产品、工业装备、工业管理、工业基础设施、工业市场环境等各个层面的渗透与融合,形成新型的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形态,形成新型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目前,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国际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核心竞争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成本上升等矛盾日益突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分工调整对我国工业发展既有挑战,也有实现赶超的机遇。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对于破解当前发展瓶颈,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入,工业各行业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单位GDP能耗、亿元GDP事故死亡率逐年下降。石化、有色金属、钢铁等行业实现了能耗物耗的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民爆器材、危险化学品等行业实现了生产经营动态监控,有效提高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但不可否认,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在煤矿、危化、民爆行业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部分企业工艺技术落后、设备老化陈旧、安全管理水平低,安全生产信息化应用主要集中在信息监测监控等单项环节和初级层面。工业产品质量监管能力亟待提升,依靠行政管制、人盯死守的传统监管监察方式,难以实现对工业产品质量的全过程实时监管。
工信部部长苗圩曾表示,在世界经济持续调整和快速变革的关键时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正在加速重构全球工业生产组织体系,成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为企业创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为应对资源环境挑战提供了新方式。他表示,要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坚持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两化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作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突出重点;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引领两化深度融合的根本要求。
工信部出台的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提升行动”,旨在加快民爆、危化、食品、稀土、农药以及重点用能行业智能监测监管体系建设,提高重点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水平;提高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智能化水平,推动行业绿色发展、安全发展。
此外,9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全文下发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计划》提出,到2018年,两化深度融合取得显着成效,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竞争能力普遍增强,信息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2。
其中,“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到全面推广。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两化融合水平逐级提升,处于集成提升阶段以上的企业达到80%,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强、应用效果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比例达到55%,应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达到50%。
信息技术向工业领域全面渗透,传统行业两化融合水平整体提升。基于信息网络的融合创新不断涌现,电子商务、工业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驱动的新型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企业间电子商务(B2B)交易额突破20万亿元。
食品、药品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体系建设取得进展。民爆、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水平得到增强。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50%的重点工业用能企业数字能源解决方案应用达到较高水平,实现节能量5000万吨标准煤。
信息技术支撑服务能力显着增强。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取得重大突破,在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得到快速应用,重点行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0%。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产品配套能力和信息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重点关键领域实现全面自主配套。
国家先后发布政策及指导意见以推动两化融合从概念阶段向实践阶段发展。2007年10月,十七大首次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工信部为推动两化融合发展,陆续推出如《关于推进消费品工业两化融合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等具体政策措施,将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智能发展作为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基本原则。2010年工信部启动实施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2011年11月,工信部推出《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试行)》;同年12月发布了国家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工作思路及相关政策措施,明确了关于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保障措施。2013年上半年,工信部批准建设了16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同时确定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218家企业为首批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努力探索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途径模式,促进两化融合取得新成效。
2013年8月8日,工信部召开年中电话会议,正式发布国家两化深度融合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18年,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竞争能力普遍增强,信息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2。国家两化深度融合行动计划的发布,为解决当前制约工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指明了方向。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而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是“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举措,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根本要求,因此,对于实现我国工业由大到强转变具有战略意义。
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资源、信息化标准等信息化要素,在工业技术、工业产品、工业装备、工业管理、工业基础设施、工业市场环境等各个层面的渗透与融合,形成新型的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形态,形成新型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目前,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国际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核心竞争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成本上升等矛盾日益突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分工调整对我国工业发展既有挑战,也有实现赶超的机遇。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对于破解当前发展瓶颈,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入,工业各行业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单位GDP能耗、亿元GDP事故死亡率逐年下降。石化、有色金属、钢铁等行业实现了能耗物耗的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民爆器材、危险化学品等行业实现了生产经营动态监控,有效提高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但不可否认,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在煤矿、危化、民爆行业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部分企业工艺技术落后、设备老化陈旧、安全管理水平低,安全生产信息化应用主要集中在信息监测监控等单项环节和初级层面。工业产品质量监管能力亟待提升,依靠行政管制、人盯死守的传统监管监察方式,难以实现对工业产品质量的全过程实时监管。
工信部部长苗圩曾表示,在世界经济持续调整和快速变革的关键时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正在加速重构全球工业生产组织体系,成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为企业创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为应对资源环境挑战提供了新方式。他表示,要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坚持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两化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作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突出重点;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引领两化深度融合的根本要求。
工信部出台的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提升行动”,旨在加快民爆、危化、食品、稀土、农药以及重点用能行业智能监测监管体系建设,提高重点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水平;提高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智能化水平,推动行业绿色发展、安全发展。
此外,9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全文下发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计划》提出,到2018年,两化深度融合取得显着成效,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竞争能力普遍增强,信息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2。
其中,“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到全面推广。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两化融合水平逐级提升,处于集成提升阶段以上的企业达到80%,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强、应用效果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比例达到55%,应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达到50%。
信息技术向工业领域全面渗透,传统行业两化融合水平整体提升。基于信息网络的融合创新不断涌现,电子商务、工业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驱动的新型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企业间电子商务(B2B)交易额突破20万亿元。
食品、药品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体系建设取得进展。民爆、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水平得到增强。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50%的重点工业用能企业数字能源解决方案应用达到较高水平,实现节能量5000万吨标准煤。
信息技术支撑服务能力显着增强。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取得重大突破,在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得到快速应用,重点行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0%。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产品配套能力和信息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重点关键领域实现全面自主配套。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