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电力数字化 > 观点 > 正文

智能电网建设将带来3000亿元电力智能设备需求

  2012-07-02 09:35:24    来源:亮报 
A- A+
电力18讯:    
  智能电网建设是拉动电力设备需求快速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成20~30项智能电网技 术专项示范工程和3~5项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建设5~10个智能电网示范城市、50个智能电网示范园区。预计2015年前后电网智能化建设将迎来投资 建设小高峰,未来5年间将带来3000亿元左右的电力智能设备需求。

发电、调度智能化

  发电、调度环节智能化,主要是间歇式新能源电源大规模接入智能化,实现厂网协调控制系统智能化。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我国新能源发电发展研 究报告》提出我国新能源发电发展规划目标和布局推荐方案,规划到2015年,风电装机达到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容量达到500万千瓦左右,海洋能发电装机 容量达到1万千瓦。随着间歇式、不稳定新能源电源装机容量的增加,并网比例不断提升,电网必然承受严峻的考验,电网智能化需求越来越迫切。依据可再生能源 并网相关技术标准和制度要求,实现间歇式新能源电源送出多种组态运行方式的友好并网,实现发电功率准确预测、智能调度控制功能。电网要求在装机容量3万千 瓦及以上的间歇式新能源电源建立功率预测和运行监控系统。这将扩大间歇式新能源并网设备的需求。

  根据中电联发布《报告》中风电、太阳能发电“十二五”期间装机规模,以及变流器、逆变器的市场目前单价,对“十二五”后三年新能源发电并网设备 国内总市场容量粗略测算约为114亿元。其中,光伏逆变器市场总需求预计将达到85亿元,风电变流器市场总需求预计将达到29亿元。

输电、变电智能化

  输电环节智能化,主要是交、直流柔性输电系统,利用大功率电力电子元器件构成的装置来控制调节交、直流电力系统运行参数或网络参数,优化电力系 统运行状态,提高交、直流电力系统线路的输电能力。该系统的建设将增加在线监测设备和交、直流柔性输电静止无功补偿器、静止同步补偿器等设备的需求增长。

  预计“十二五”后期将是柔性输电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投资将带来的设备需求超过190亿元。

  智能变电站是实现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接入电网的重要支撑。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新建变电站设计补充规定》, 要求从2011年起所有交流110(66)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新建工程均按智能变电站标准设计。预计到2015年,110(66)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智能变 电站占总座数的30%左右。预计到2015年国内市场容量为500亿元以上。

配电、用电智能化

  配电设备、智能配电站系统智能化。如果对目前配电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主要包括32个省会城市、283个地级城市和2010个县级城市在内的城 网配电自能化终端和主站。“十二五”期间按配网智能化率达到40%测算配电智能化终端和主站的总市场容量将分别达到230亿元和36亿元左右,总市场容量 接近280亿元。未来几年配电自动化增长潜力巨大。

用电环节智能化

  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通过对配电变压器和终端用户的用电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用电监控、推行阶梯电价和峰谷电价、负荷管理、线损分析,最终 达到用电检查、自动抄表、错峰用电、负荷预测和节约用电成本等目的。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需要智能电表、集中器、采集器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未 来2~3年,智能用电市场预计将保持20%~30%的年均增速,总市场容量约为1200亿元。

  电网智能化最终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电网智能化建设将推动我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升级和跨越。这将创造出电力设备市场强大的需求,为电力设备供应商创造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发展研究中心

2019-06-16

热点排行
  • · 未来能源的数字化素养
  • · “去思科化”时代 分析师看好中兴通讯
  • · 云计算可以将美国企业能耗降低87%
  • · 鲁旭中:ICT全电力领域爆发 华丽“质变”转身
  • · 数据中心设备市场增长放缓 已过高峰期
  • · 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发展研究中心业务策划总监李炳森: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思考及理解
  • · 王志海:棱镜门后企业数据安全之恙
  • · 电力设备企业信息化管理优势凸显
  • · 英特尔苗凯翔:大数据是计算和存储融合的产物
  • · 发电集团信息系统的整合和构建设想
推荐阅读
  • · 未来能源的数字化素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