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电力数字化 > 观点 > 正文

强力推广企业信息化 CIO们的“三不”原则 (2)

  2008-02-21 17:23:31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来源:赛迪网―中国计算机报    作者:赛迪网―中国计算机报



不谈ERP,本质就是一切以应用为先。“以购物中心为例,ERP就是前台POS系统、进销存系统、会员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应用模块,最后把它们整合在一起,相互联通,数据共享。如果把它们全部告诉业务部门,又多又杂,大家会越听越糊涂。”于是,当需要上人力资源系统时,郝先儒只和人力资源部说,其他模块一律不提,上进销存系统时,也只是销售部门的事。


“不谈ERP,首先让大家尝到信息化的甜头,先把应用做起来。其次才是系统的整合,才是信息化真正要做的流程变革。”郝先儒说。


在购物中心,前台上了POS系统后,后台上了进销存系统。前后台的系统都让工作人员感觉到了从手工解脱出来的轻松。这当中有一块传统的手工工作,就是每天销售数据和销售报表的汇总,每天都有十几人在从事这样的工作。前台后台分别上了信息系统后,这十几名工作人员体会到了计算机带来的方便,却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岗位危机: 前台与后台系统连接后,每天的销售数据自动生成,这十几个人下岗了。“如果在系统建设之前大家就能意识到下岗的危机,ERP绝不会推行得这么顺利。”郝先儒说,ERP势必来来流程变革,先谈应用,就能让信息化扎下根来,即使这变革是痛苦的,也是心服口服,大势所趋。


不谈ERP,让流程变革在应用中实现,子公司做得顺畅,却给集团信息部带来很大的压力。从一点一滴的需求做起,谈何容易?郝先儒清楚,买一套ERP,一次性上起来,看起来要轻松很多,麻烦却在后面。搞不好就是两头受气: 领导花钱不见效益,子公司用系统抱怨连天。“一切以应用为先,就是让CIO站在服务者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再充分发挥管理协调能力,就能两边都不受气,让各路神仙都来求我。”郝先儒承认,多年的管理经验起到了很大作用。


不说结果


“作为CIO,对于信息系统将带来的结果应该是能预见到的,但是谁也不能说,甚至连部门的同事也不行。让子公司在信息化运用中自己找出自己的毛病,自己改正。”不说结果,是郝先儒的第三条原则。


赛特购物中心在上进销存系统时,系统中有一个合同管理的子模块。合同管理是整个程序设计的起点,它赋予每个商品一个编码。这个编码就是商品的身份证,它将贯穿商品从库存到销售的一整套环节。


合同管理系统上有成千上万个供应商,对于每个供应商,如何约定供应商与购物中心的利益分配,有着严格的规定。作为供应商来说,一定要跟购物中心签订合同,有租金审批手续,才能谈到销售额的分配。然而,以往却存在这样的“灰色地带”: 某个供应商打通与楼层经理的关系,没有与购物中心签订合同就把货物摆进了商场。这样的做法会给购物中心带来很大的损失。


上了合同管理系统后,“灰色地带”终于曝光了。由于,每一个商品都按照合同严格写编码,即使供应商打通了经理这一关,把货物摆到了购物中心,也无法实现销售。“没有合同,商品就无法进行编码,编不了码,就进不了计算机系统。销售的时候,拿条码阅读器一读,库存里面没有这个产品,商品摆在那里也无法卖出去。”进销存系统上线后,购物中心一下就清理出了两百多家没有合同的供应商。


在上进销存系统前,购物中心即使知道存在着这样的“暗箱操作”,也无法从根源上杜绝。合同管理系统让购物中心自己找出毛病,并利用系统从根源上制止这种“暗箱操作”。系统的上线暴露了管理的漏洞,而堵住这个漏洞则留给具体的管理者去做。


其实,在上进销存系统前,郝先儒早就知道合同管理会带来一次“灰色地带”的大扫荡。“知道了我也不会说,否则系统的上线一定会受到很多阻挠。”郝先儒说,不应该让应用者看到阻碍,而是让他们在应用中自己找出自己的毛病,从而解决问题。


不说结果,郝先儒认为,这不是“蒙”人,子公司在应用中体会到信息化好处后,信息化必然要从浅层的工作方法转向深层的工作流程重组。原来的很多暗箱操作一定会曝光,可是这时,这股反对变革的势力已经抵挡不了信息化的洪流,只有企业自我革新,流程才能贯彻下去。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自我革新中,企业才开始慢慢成熟。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发展研究中心

2019-06-16

热点排行
  • · 未来能源的数字化素养
  • · “去思科化”时代 分析师看好中兴通讯
  • · 云计算可以将美国企业能耗降低87%
  • · 鲁旭中:ICT全电力领域爆发 华丽“质变”转身
  • · 数据中心设备市场增长放缓 已过高峰期
  • · 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发展研究中心业务策划总监李炳森: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思考及理解
  • · 王志海:棱镜门后企业数据安全之恙
  • · 电力设备企业信息化管理优势凸显
  • · 英特尔苗凯翔:大数据是计算和存储融合的产物
  • · 发电集团信息系统的整合和构建设想
推荐阅读
  • · 未来能源的数字化素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