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当资本遇上华能(上)
2018-12-19 09:19:45 来源:
A-
A+
电力18讯:历史是理解未来的钥匙。
让我们在改革开放40年这样一个特殊年份回望历史,为历史换一种“打开方式”,用资本故事读懂华能。
诞生:资本是一种磅礴动力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人民正铆足了一股劲儿想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改革开放,电力先行”,然而当时的“国民记忆”却是缺电,家中常备蜡烛,企业“停三开四”,电力短板一度成为限制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而电力发展的瓶颈则是一缺资金、二缺设备。可我们眼中的缺电,实际是国际投资人眼中的“蛋糕”——众多海外投资者和设备制造商正带着资金和设备积极洽商沿海城市推销设备、投资建厂。
“借外国的钱,建自己的电厂”,一个引进外资、多渠道筹资办电的想法逐步形成。1985年5月,国务院正式决定,由国家计委牵头,联合电力工业部、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华润集团公司,发起成立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华能开发公司”)。这是首家以“华能”字头命名的公司。
甫一成立,华能开发公司就是一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主体和法人实体,实行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的自主开发模式。利用外资、引进设备、自借自还的办电方式,作为间接融资,实际上也是资本运作在华能的开端。
有了引进外资的机制,加上“把电搞上去”的使命感,华能迅速开展设备供货谈判和电厂建设,大连、南通、福州、上安等一批电厂落地生根。
在华能开发公司成立后,“华能系”逐渐壮大,华能精煤公司、华能原材料公司、华能综合利用公司等一批公司相继宣告成立。在“政企分开、转变职能”的政府机构改革大背景下,1989年3月,华能集团正式组建,完成了国有企业从政府行政机关附属向独立的市场主体、法人主体的转变,成为我国首家独立发电企业集团。
上市:资本是一种放大效应
电力工业属资金密集型产业,资本金实力限定了企业扩张的边界。进入90年代,随着办电规模的迅速扩大,已建成电厂到达还贷高峰,新建电厂又急需资金投入。这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持续大幅贬值,国内人民币长期贷款利率也持续攀高。自有资金不足,负债率高,华能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融资渠道。
到国际资本市场去直接融资,成为华能发展的历史必然。
1993年底,华能争取到国家体改委股份制改造试点单位名额。抓住机遇,1994年,华能集团公司和华能开发公司分别选择一部分所属优质电力资产,发起设立了华能控股的原山东华能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华能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股份公司”),开启了中国企业到境外直接融资的先河。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1994年8月4日,山东华能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在上市前4个小时里即有1300万份托存股票(ADS)易手,融资3.33亿美元。1994年10月6日,华能股份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公开发行12.5亿股,当天交易263万份ADS,筹得资金6.25亿美元,也成了当时我国企业在美国股市筹得资金最多的一家上市公司。
当时为了能在纽约挂牌上市,我们多次到欧美进行路演,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当我们终于拿到支票时,大家心里都是无比高兴。在华能还贷资金面临断流的情况下,我们在纽约成功上市,成了上市公司,一些电厂的二期扩建资金问题完全得到了解决了。‘有钱好办事’,心里自然硬气多了。
原华能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王晓松
境外上市融资为华能偿还国外贷款、推进电源建设和资产收购提供了有力保证。大连电厂二期、福州电厂二期、山东德州电厂三期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围绕明晰产权,开展了一批电厂股权收购,进一步增强了上市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同时华能第一批投产电厂的还贷额已达40%以上,具备了自我滚动发展的实力。
华能国际、内蒙华电在我国电力发展建设资金极为稀缺的年代,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极大地推动了集团公司乃至中国电力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华能集团资本部副主任 陈学国
打通了国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华能并没有止步。1997年,华能股份公司在海外成功发行了我国电力企业第一只公司可转换债券;1998年,华能股份公司成功在香港挂牌上市。2001年,华能股份公司回归国内A股市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筹资27.8亿元人民币。
在被亚洲金融风暴猛烈摧残后的香港证券市场,华能股份公司采用“闪电”配售方式成功发行2.5亿H股,筹资约1.4亿美元,发行市盈率为15倍,并完成4亿股内资股的定向配售,令投资界为之震动。此次发行被《亚洲金融》杂志评为“1998年度最佳股票发行”。
境内外三地上市,给华能带来了国内外资本市场通畅的融资渠道。比获得资金更重要的是,经过了资本市场洗礼的华能,学习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规范了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控体系,提升了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率,赢得了良好的资本结构和企业信誉。
而华能成功“出海”的先例,也为众多后继者到美国上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资本市场为我国发电装机迅猛增长提供了资本支持,为经济腾飞建造了一台又一台“发电机”。
翻开华能的发展故事,每一篇一定有一个叫做资本的章节。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从最初的利用外资、引进设备,一心一意只想“把电搞上去”,到后来去资本市场融资发展壮大,可以说,每一次资本领域的突破都在助推华能电力主业“做强做优做大”。
在“当资本遇上华能(下)”中,我们将继续讲述华能的资本故事,看华能如何并购、整合、重组,持续进行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不断前行。敬请期待!
让我们在改革开放40年这样一个特殊年份回望历史,为历史换一种“打开方式”,用资本故事读懂华能。
诞生:资本是一种磅礴动力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人民正铆足了一股劲儿想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改革开放,电力先行”,然而当时的“国民记忆”却是缺电,家中常备蜡烛,企业“停三开四”,电力短板一度成为限制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而电力发展的瓶颈则是一缺资金、二缺设备。可我们眼中的缺电,实际是国际投资人眼中的“蛋糕”——众多海外投资者和设备制造商正带着资金和设备积极洽商沿海城市推销设备、投资建厂。
“借外国的钱,建自己的电厂”,一个引进外资、多渠道筹资办电的想法逐步形成。1985年5月,国务院正式决定,由国家计委牵头,联合电力工业部、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华润集团公司,发起成立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华能开发公司”)。这是首家以“华能”字头命名的公司。
甫一成立,华能开发公司就是一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主体和法人实体,实行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的自主开发模式。利用外资、引进设备、自借自还的办电方式,作为间接融资,实际上也是资本运作在华能的开端。
有了引进外资的机制,加上“把电搞上去”的使命感,华能迅速开展设备供货谈判和电厂建设,大连、南通、福州、上安等一批电厂落地生根。
在华能开发公司成立后,“华能系”逐渐壮大,华能精煤公司、华能原材料公司、华能综合利用公司等一批公司相继宣告成立。在“政企分开、转变职能”的政府机构改革大背景下,1989年3月,华能集团正式组建,完成了国有企业从政府行政机关附属向独立的市场主体、法人主体的转变,成为我国首家独立发电企业集团。
上市:资本是一种放大效应
电力工业属资金密集型产业,资本金实力限定了企业扩张的边界。进入90年代,随着办电规模的迅速扩大,已建成电厂到达还贷高峰,新建电厂又急需资金投入。这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持续大幅贬值,国内人民币长期贷款利率也持续攀高。自有资金不足,负债率高,华能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融资渠道。
到国际资本市场去直接融资,成为华能发展的历史必然。
1993年底,华能争取到国家体改委股份制改造试点单位名额。抓住机遇,1994年,华能集团公司和华能开发公司分别选择一部分所属优质电力资产,发起设立了华能控股的原山东华能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华能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股份公司”),开启了中国企业到境外直接融资的先河。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1994年8月4日,山东华能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在上市前4个小时里即有1300万份托存股票(ADS)易手,融资3.33亿美元。1994年10月6日,华能股份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公开发行12.5亿股,当天交易263万份ADS,筹得资金6.25亿美元,也成了当时我国企业在美国股市筹得资金最多的一家上市公司。
当时为了能在纽约挂牌上市,我们多次到欧美进行路演,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当我们终于拿到支票时,大家心里都是无比高兴。在华能还贷资金面临断流的情况下,我们在纽约成功上市,成了上市公司,一些电厂的二期扩建资金问题完全得到了解决了。‘有钱好办事’,心里自然硬气多了。
原华能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王晓松
境外上市融资为华能偿还国外贷款、推进电源建设和资产收购提供了有力保证。大连电厂二期、福州电厂二期、山东德州电厂三期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围绕明晰产权,开展了一批电厂股权收购,进一步增强了上市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同时华能第一批投产电厂的还贷额已达40%以上,具备了自我滚动发展的实力。
华能国际、内蒙华电在我国电力发展建设资金极为稀缺的年代,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极大地推动了集团公司乃至中国电力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华能集团资本部副主任 陈学国
打通了国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华能并没有止步。1997年,华能股份公司在海外成功发行了我国电力企业第一只公司可转换债券;1998年,华能股份公司成功在香港挂牌上市。2001年,华能股份公司回归国内A股市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筹资27.8亿元人民币。
在被亚洲金融风暴猛烈摧残后的香港证券市场,华能股份公司采用“闪电”配售方式成功发行2.5亿H股,筹资约1.4亿美元,发行市盈率为15倍,并完成4亿股内资股的定向配售,令投资界为之震动。此次发行被《亚洲金融》杂志评为“1998年度最佳股票发行”。
境内外三地上市,给华能带来了国内外资本市场通畅的融资渠道。比获得资金更重要的是,经过了资本市场洗礼的华能,学习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规范了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控体系,提升了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率,赢得了良好的资本结构和企业信誉。
而华能成功“出海”的先例,也为众多后继者到美国上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资本市场为我国发电装机迅猛增长提供了资本支持,为经济腾飞建造了一台又一台“发电机”。
翻开华能的发展故事,每一篇一定有一个叫做资本的章节。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从最初的利用外资、引进设备,一心一意只想“把电搞上去”,到后来去资本市场融资发展壮大,可以说,每一次资本领域的突破都在助推华能电力主业“做强做优做大”。
在“当资本遇上华能(下)”中,我们将继续讲述华能的资本故事,看华能如何并购、整合、重组,持续进行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不断前行。敬请期待!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习近平: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
2020-12-15
- “国之重器”三峡工程完成整体
2020-11-01
- 目标规模超2亿千瓦,完成率仅1/4
2020-06-21
- 两会访谈丨舒印彪纵谈能源“十
2020-05-31
- 11.24江西丰城发电厂致73死事
2020-04-24
热点排行
- · 意外!华电集团公司董秘王绪祥升任华电国际董事长
- · 五大发电集团2017年供电煤耗对比
- · 2019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补贴政策草案提前曝光!工商业0.1-0.12,户用0.15-0.18
- · 2018年1-12月各地火电装机及利用小时数情况及排名发布 山东居榜首
- · 涉及11省共34台机组已移出停缓建名单!2018年分省煤电项目汇总表公布!
- · 欲哭无泪!华电控股入驻凯迪生态 18亿定增两年缩水78%
- · 配额制将落地 绿证交易出现颠覆式变化!
- · 混改大幕揭开!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拟募资不低于200亿元,引入2-10个投资方
- · 重组改革硕果丰 奋进标注新时代──国家能源集团2019年工作会议解读
- · 华电集团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