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力巨大的我国煤层气产业迎来商业开发时代
2006-10-10 13:49:13 来源:新华社
A-
A+
电力18讯:
逐步扩大的我国天然气供需缺口将由煤层气弥补,作为世界第三大煤层气储量国,我国煤层气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已开始走向商业性开采。
我国煤层气家底基本摸清
开采煤层气具备三重效益。从经济上看,2003年,我国天然气首次出现供需缺口,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1800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10-12%。2010年我国需进口300亿立方米,2015年进口量将升至约400亿立方米。主要成分同为甲烷的煤层气是天然气最现实的战略接替能源。从环保上看,2020年以后我国将面临温室气体排放限制,而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高21倍,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大量甲烷会无效地排放到大气中。从安全上看,地面开发利用煤层气将从源头上降低煤层中瓦斯的储量,避免煤矿开采过程中巷道瓦斯浓度快速升高。
由中石油和中煤能源集团联合组建的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唯一的煤层气骨干企业,享有对外合作开采煤层气资源的专营权。在此前召开的第七届中美石油天然气工业论坛上,中联公司科技管理部主任范志强介绍说,目前我国煤层气资源总量为36.7万亿立方米,与陆上常规天然气的资源量相当,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三。
中联公司国际合作部主任张国良说,我国在地质史上有四个聚煤期――C-P(石炭-二叠系)、P2(晚二叠系)、J1-2(早中株罗系)和K1(早白垩系)。这4个聚煤期也是煤层气开发的重点层位。按埋深分布,2000米埋深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为31.46万亿立方米,1000米以浅的又占其中的三分之一。而从地区看,中东部地区约占资源总量的75%。
据介绍,我国目前已经掌握了煤层气评价选区的基本方法和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确定和筛选了重点有利的煤层气开发区: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我国重要的两条天然气管线也经过多个煤层气富集区:西气东输管线从源头的新疆塔(里木)北煤田、准(噶尔)南煤田开始,向东经过鄂尔多斯盆地、沁水盆地、豫西煤田直到两淮(淮南、淮北)矿区,共六个主要煤层气富集区,并在山西八角、河南郑州和安徽两淮留有分输口,陕京管线则经过山西的河东煤田和沁水盆地北侧,并在山西柳林留有分输口。这为煤层气产业的规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和时机。
自营勘探加速推进
我国煤层气地面钻井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但到2005年全国煤层气井数已经是前8年的总和。大约56%的煤层气井位于山西和陕西地区。到2005年12月,我国共投入煤层气勘探资金约23亿-24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内自有资金投入约6亿-7亿元,中联公司通过对外合作引进国外资金近17亿元人民币。
中联公司有八个自营勘探项目,包括陕西韩城、黑龙江三江、辽中(抚顺、铁法、阜新)、黄河北(山东省)项目、寿阳(山西沁水煤田)项目、山西潘河示范工程项目、滇东黔西项目以及我国煤层气资源评价项目。
其中,山西柿庄南项目建立了沁南枣园煤层气开发试验井组,由15口井组成,所产煤层气除供一座800千瓦电站之外,还建立了一座日压缩能力3.6万立方米的压缩气站,用罐向河南林州和山西长治供气,日供气量1万-2万立方米,初步实现商业试生产。
山西潘河煤层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一期工程投资3.64亿元,钻井150口,年产气1亿立方米。其中3000万立方米用压缩气车外运,供山西晋城、长治和河南林州等市城镇居民使用,其余7000万立方米进入输气主干线,供山西临汾、运城等市工业使用。这一项目到2010年三期工程结束,年产能可达6.8亿立方米,成为我国首个煤层气生产基地。
陕西韩城王峰-龙亭地区先导性试验项目目前已钻井6口,2006年拟新钻20口井,一期工程预计完成新增探明储量100亿立方米,2006年底建成2000万立方米/年产能,二期工程预计投资3.6亿元,最终形成年产能2亿立方米。
商业性生产已经揭幕
根据国家煤层气“十一五”规划,我国煤层气产业将以华北地区为重点,以山西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和陕西韩城项目为突破口,开展系统的可行性评价研究,实施分阶段勘探和开发部署,有步骤地进行我国煤层气商业性生产基地的建设。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示范工程属于综合治理瓦斯项目,其采取的煤层气地面开发利用模式已经建成。第一期已完成大部分工作量,将实现平均年产煤层气1.1亿立方米的示范商业生产规模,第二期将使平均年产气量达到3.795亿立方米,建成初具规模的煤层气田,第三期将使平均年产气量达到6.9亿立方米。
&nbs
逐步扩大的我国天然气供需缺口将由煤层气弥补,作为世界第三大煤层气储量国,我国煤层气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已开始走向商业性开采。
我国煤层气家底基本摸清
开采煤层气具备三重效益。从经济上看,2003年,我国天然气首次出现供需缺口,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1800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10-12%。2010年我国需进口300亿立方米,2015年进口量将升至约400亿立方米。主要成分同为甲烷的煤层气是天然气最现实的战略接替能源。从环保上看,2020年以后我国将面临温室气体排放限制,而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高21倍,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大量甲烷会无效地排放到大气中。从安全上看,地面开发利用煤层气将从源头上降低煤层中瓦斯的储量,避免煤矿开采过程中巷道瓦斯浓度快速升高。
由中石油和中煤能源集团联合组建的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唯一的煤层气骨干企业,享有对外合作开采煤层气资源的专营权。在此前召开的第七届中美石油天然气工业论坛上,中联公司科技管理部主任范志强介绍说,目前我国煤层气资源总量为36.7万亿立方米,与陆上常规天然气的资源量相当,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三。
中联公司国际合作部主任张国良说,我国在地质史上有四个聚煤期――C-P(石炭-二叠系)、P2(晚二叠系)、J1-2(早中株罗系)和K1(早白垩系)。这4个聚煤期也是煤层气开发的重点层位。按埋深分布,2000米埋深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为31.46万亿立方米,1000米以浅的又占其中的三分之一。而从地区看,中东部地区约占资源总量的75%。
据介绍,我国目前已经掌握了煤层气评价选区的基本方法和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确定和筛选了重点有利的煤层气开发区: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我国重要的两条天然气管线也经过多个煤层气富集区:西气东输管线从源头的新疆塔(里木)北煤田、准(噶尔)南煤田开始,向东经过鄂尔多斯盆地、沁水盆地、豫西煤田直到两淮(淮南、淮北)矿区,共六个主要煤层气富集区,并在山西八角、河南郑州和安徽两淮留有分输口,陕京管线则经过山西的河东煤田和沁水盆地北侧,并在山西柳林留有分输口。这为煤层气产业的规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和时机。
自营勘探加速推进
我国煤层气地面钻井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但到2005年全国煤层气井数已经是前8年的总和。大约56%的煤层气井位于山西和陕西地区。到2005年12月,我国共投入煤层气勘探资金约23亿-24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内自有资金投入约6亿-7亿元,中联公司通过对外合作引进国外资金近17亿元人民币。
中联公司有八个自营勘探项目,包括陕西韩城、黑龙江三江、辽中(抚顺、铁法、阜新)、黄河北(山东省)项目、寿阳(山西沁水煤田)项目、山西潘河示范工程项目、滇东黔西项目以及我国煤层气资源评价项目。
其中,山西柿庄南项目建立了沁南枣园煤层气开发试验井组,由15口井组成,所产煤层气除供一座800千瓦电站之外,还建立了一座日压缩能力3.6万立方米的压缩气站,用罐向河南林州和山西长治供气,日供气量1万-2万立方米,初步实现商业试生产。
山西潘河煤层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一期工程投资3.64亿元,钻井150口,年产气1亿立方米。其中3000万立方米用压缩气车外运,供山西晋城、长治和河南林州等市城镇居民使用,其余7000万立方米进入输气主干线,供山西临汾、运城等市工业使用。这一项目到2010年三期工程结束,年产能可达6.8亿立方米,成为我国首个煤层气生产基地。
陕西韩城王峰-龙亭地区先导性试验项目目前已钻井6口,2006年拟新钻20口井,一期工程预计完成新增探明储量100亿立方米,2006年底建成2000万立方米/年产能,二期工程预计投资3.6亿元,最终形成年产能2亿立方米。
商业性生产已经揭幕
根据国家煤层气“十一五”规划,我国煤层气产业将以华北地区为重点,以山西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和陕西韩城项目为突破口,开展系统的可行性评价研究,实施分阶段勘探和开发部署,有步骤地进行我国煤层气商业性生产基地的建设。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示范工程属于综合治理瓦斯项目,其采取的煤层气地面开发利用模式已经建成。第一期已完成大部分工作量,将实现平均年产煤层气1.1亿立方米的示范商业生产规模,第二期将使平均年产气量达到3.795亿立方米,建成初具规模的煤层气田,第三期将使平均年产气量达到6.9亿立方米。
&nbs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