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碳中和 新型电力系统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1电企工作会议 碳中和 国网剥离装备制造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综合能源服务 > 动态 > 正文

推动全社会绿色用能转型 亟待建设智慧能源系统

  2021-10-14 09:32:42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要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新型电力系统,就要不断促进能源技术的进步,实现能源利用的高效化和智慧化。未来,‘智慧+能源’的技术融合将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近日,北京京能能源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梅东升在中关村论坛“智能+能源”论坛上指出。


可再生能源不可控特性突出


在梅东升看来,作为降碳的必然路径,可再生能源势必要加快进入能源体系主流。但值得注意的是,和传统化石能源不一样,可再生能源发电不可控的特性十分突出,将为未来电力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国网北京经研院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秦冰表示,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系统将面临电力时空不确定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电力系统将从机械电磁系统转变为混合系统,导致机组的惯性走低、调节能力变弱。同时,系统也将由弱耦合转变为强耦合,导致故障耐受能力变差。一旦发生故障,有全电网扩散的危险。


“简单来说,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过程受天气影响较大,输出电力时多时少,其不可预测性远超传统化石能源。如果无法合理处理影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增加变量,则可再生能源就不能有效支撑电网平稳运行。”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四雄说。


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郭智认为,要推动全社会绿色用能转型,就要加大对能源科技的创新协作,建设智慧能源系统,促进绿色用能模式升级。


从硬件升级转换到软件突破


陈四雄告诉记者:“要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建设智慧能源系统,就离不开软件技术,让可再生能源变得智慧化、智能化。”


在此背景下,可再生能源产业正在迎来新一轮革新。以光伏逆变器为例,山东奥太电气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张洪亮表示:“以往,光伏逆变器功能比较单一,可谓被动式地送电,但如今,如何让光伏逆变器从被动送电转型到主动支撑,并且不造成电网污染,成为光伏逆变器产业升级发展的新方向。”


近年来,光伏逆变器技术多功能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突出。产业内部希望利用控制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完成从硬件升级到软件突破的转换。这种“以软带硬”的思想,不仅可以通过升级控制系统、优化控制算法的方式提高光伏供电品质,实现最高效率,还能降低光伏电站的开发成本,使其更具竞争力。


要真正让可再生能源独当一面,就要推动多能互补项目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建设,重视“智慧”技术在其中的运用。“在现实中,项目要根据不同需求将风光水火储进行多重组合搭配,充分挖掘各种电源间互补特性,结合送受端负荷特性,合理确定送电曲线。”中国电建西北院储能与微电网研究中心副所长田莉莎说,“这就需要统筹安排几种电源,将这些电源进行合理调度,制定最优的运行控制策略,最大化利用能源。”


实现发电全过程智能


“饮水思源”,随着可再生能源利用成熟度越来越高,产业内部希望可以利用AI、大数据、物联网等高科技技术预测可再生能源发电结果,掌握能源利用的源头,以此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全过程的智慧化、智能化,支撑绿色电网的转变、升级。


陈四雄解释,要解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不可控性,不仅要关注发电过程和用电环节,更要走在前面,预知发电量或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部署,有效、及时处理。“和传统化石能源电力不同,可再生能源电力处于波动状态,无法通过简单的公式计算发电效果,必须收集大量的数据,借助大数据等高科技技术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副代表戴文德介绍,目前可再生能源企业已经研发了可以预测风力发电的技术。将天气预报、历史气象数据以及风电场的历史发电数据等录入,利用AI等制作模型后自主、深度学习,即可提前预测风电场的发电量。


北京能源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陈义学表示,在开发基于能源工业互联网的产品后,可以实现对风机的主轴、齿轮箱等主要零部件的智能监控和预防性运维,更好地管理可再生能源电站,实现到绿色能源的转换。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中共中央 国务院正式发布《关

2021-10-24

南网综合能源增资扩股,智光电气

2019-09-14

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综合能源服

2019-09-14

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

2019-09-13

能源电力企业联合互联网、通信

2019-06-30

热点排行
  • · 综合能源系统:寻路能源变革
  • · 浙江大学丁一:长三角综合能源系统发展驱动力与关键技术探讨
  • · 2018年综合能源技术及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 · 综合能源服务 您的用能管家
  • · 以东京电力公司综合能源服务为例——国外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实践与启示
  • · 山东电力:共建综合能源服务产业生态圈
  • · 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综合能源服务创新应用”专题论坛
  • · 综合能源服务知识体系研究
  • · 综合能源服务模式成效调查
  • · 福建分公司福清元洪投资区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一期工程顺利并网发电
推荐阅读
  • · 中共中央 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 · 能源电力企业联合互联网、通信、家电巨头“搞事情” 中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即将成立
  • · 2019年的综合能源服务:风口还是入口?
  • · 综合能源服务万亿市场的运行法则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