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低碳智慧能源综合利用海棠湾示范区项目投产运营
9月8日,三亚低碳智慧能源综合利用海棠湾示范区项目投产运营,将向海棠湾区域内公共建筑提供集中供冷服务,替代各公共建筑自建的分散制冷系统。据悉,项目已与海棠湾内9家经营性公共建筑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完全达产后,每年将节省标准煤约3.2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近10万吨。
2018年1月9日,项目由三亚市政府和法国电力集团在北京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12.6亿元人民币,将在三亚海棠区建设3个能源站和供冷管网约30公里,具备为区域内470万平方米经营性公共建筑提供供冷服务的能力。本次投产的为项目一期工程,包括B能源站和海棠广场以北部分管网,具备130万平方米面积的供冷能力。
三亚地处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5℃左右,常年空调用冷需求量大。在海棠区,国际高端酒店和配套商业设施集中,大型公共建筑使用的传统分散制冷模式存在能耗大、噪音杂、成本高等弊端。作为三亚市的低碳示范项目,三亚低碳智慧能源综合利用海棠湾示范区项目采用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方式,可优化和解决传统分散制冷产生的设计过量、运营管理、负荷控制、设备老化、能源互补等多方面问题。
据介绍,该项目通过对多级压缩超高效制冷机组、冰蓄冷技术、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冷、热、电三联供)技术以及水源热泵技术多种先进、节能技术融合利用,利用智慧能源输送网,向三亚海棠湾区域内的经营性公共建筑集中供应空调冷媒水。项目团队引入能源互联网+,打造智慧供能管网,引进智能群控系统和用户协同能源管理平台,将区域内分散的制冷系统集中化管理,实现区域内制冷系统的高效协同
“我们可根据用户能源消耗进行全过程自动化调节和控制,实时传输用户的能耗信息和系统运行数据,实时地规划和调度能源的生产、输配和使用,综合能效较传统的控制系统能提升5%-20%左右,实现基于需求侧管理的智能生产、供应。”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
项目通过技术手段,在夜间用电低谷时期使用电制冷主机制冷,将冷量以冰的形式储藏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期停开或少开电制冷机组,将蓄冰设备中的冰融化释放冷量,满足建筑物的空调用冷需要。该技术可有效缓解电网调峰压力,改善电力质量,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和碳排放,两者相辅相成,实现区域能源的规模化效益。
“项目建成投产,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各用冷建筑的空调能效比,从而节约用户用能成本,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实现区域空调节能与社会效益优化,而且为各家经营性公共建筑管理者提供智能决策和管理评估支持,剥离与其主营业务无关的供冷维护工作,获得经济、舒适、最安全、准确的专业用冷服务。”上述负责人表示。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中共中央 国务院正式发布《关
2021-10-24
- 南网综合能源增资扩股,智光电气
2019-09-14
- 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综合能源服
2019-09-14
- 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
2019-09-13
- 能源电力企业联合互联网、通信
201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