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新片区:鼓励绿色建筑科技应用 提升建筑能效水平
为推进临港新片区建设智慧生态、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根据《上海市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沪建建材〔2020〕494号),上海临港新片区近日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试行)。
方案提出,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100%,绿色生态城区面积规模不断扩大,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各类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绿色建材积极应用,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
以绿色生态城区创建为引领,统筹绿色建筑发展目标,打造绿色建筑集群。根据已有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经验,科学布局绿色建筑位点,打造绿色建筑集群。临港新片区新建建筑(包含民用建筑及工业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二星及以上标准,政府投资项目和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2万m2)、地块标志性建筑、具有影响力的建筑、环境敏感地块建筑及其他有必要提高绿色标准的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鼓励新建建筑在设计时执行更高的节能标准、申报运行阶段标识。
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建设,临港新片区滴水湖核心片区及综合产业片区ZH-02单元内新建民用建筑应符合《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要求,并经相关主管部门审核通过。每年选取至少2个适宜的公共建筑或住宅建筑,开展近零能耗建筑建设示范,探索产能建筑试点。
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强化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基于临港地区气候条件,推广风能和太阳能利用,积极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充分利用工业建筑、公共建筑屋顶等资源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探索光伏柔性直流用电建筑或园区示范。临港新片区政府投资项目应当采用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其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量核算系数达到上海市《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核算标准》中先进值标准。
基于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针对重点用能建筑、高耗能建筑开展能源审计,强化既有公共建筑节能监管,督促低能效建筑整改。
依托临港大建设的整体环境,鼓励绿色建筑科技应用。积极试点5G、物联网、人工智能、建筑机器人等新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推动绿色建造与新技术融合发展。推进建筑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应当在设计、施工阶段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进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建设,加强BIM技术与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的融合应用。鼓励建设单位建立基于BIM的运营管理平台,在运营阶段应用BIM技术。以BIM应用为牵引,开展从建设到区域智慧管理的试点示范,探索BIM技术在建筑运营和城市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模式。新建公共建筑类、居住建筑类、工业建筑类项目,均应实施装配式建筑,且建筑单体预制率不低于 40%或单体装配率不低于60%。大力发展钢结构、组合结构等结构形式。鼓励建设主体开展装配式建筑示范。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中共中央 国务院正式发布《关
2021-10-24
- 南网综合能源增资扩股,智光电气
2019-09-14
- 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综合能源服
2019-09-14
- 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
2019-09-13
- 能源电力企业联合互联网、通信
201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