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碳中和 新型电力系统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1电企工作会议 碳中和 国网剥离装备制造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综合能源服务 > 动态 > 正文

数字化建设成储能电站发展的关键一环

  2021-07-21 09:28:4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某储能电站1个月的实际运行响应统计中,单体过压中度告警28980次、单体欠压重度告警69次、过温重度告警24次。真这样的话,运营团队的腿得跑断了。”日前,国网江苏省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展部主任王庭华以一份“失真”的统计表为例,揭示出储能电站存在的安全管理失效或“伪数据”问题。


多位业内专家坦言,作为保障安全的重要一环,储能电站数字化建设情况堪忧。


储能电站发展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我国储能产业呈快速增长态势,2020年新增电化学储能更是突破“吉瓦”大关。业内预计,“十四五”期间,储能产业将保持57%的年负荷增长率,如何应对频发的安全事故,是保障行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据记者了解,电化学储能电站的设备选型、系统集成、电站设计、运营维护等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隐患。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开展电池状态分析、预判和主动预警,实现运行维护的提前判断、故障急早排查,是行业主动解决储能电站安全的积极举措。


在华能集团储能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朱勇看来,储能电站数字化建设意义重大,一方面,实时获取电站的运行数据,通过模型测算出电芯的健康状态和寿命,对出现故障或存在潜在隐患提前发出预警,将切实提升电站安全性;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有助于提高电站运维水平,降低故障率,间接提高电站的经济性。


储能电站经过多年发展,管理模式已逐渐由“粗放式”走向“精细化”,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数字化建设还将助力储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与新能源发电协同,参与现货市场交易等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数字化基石。


投资力度明显不足


尽管储能电站数字化建设箭在弦上,但实际上,当前行业的积极性并不高。


“现阶段,储能电站在安全设计部分的投资力度较小。”业内人士坦言,对新能源投资者来讲,配建储能是沉没成本,考虑到控制投资总量,最先砍掉的就是安全消防部分。


“储能电站的早期预警非常重要,现在采用的传统烟温方式要20-30分钟才能达到报警阈值,这种情况下爆炸可能已经发生。”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所研究员张颖琮指出,当前国内储能电站整体造价中消防方面的投入占比不到2%,而国外电站占比为3%—5%。


“整体而言,当前储能电站的故障预测及运行维护存在困难。”王庭华举例指出,“江苏户用侧储能电站约有112座,这些项目投资成本较低,安全防护水平参差不齐,其中2/3的电站没有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50%以上的小型电站没有室外灭火系统。”他进一步表示,目前行业对电池管理系统的安全风险分析管控不足,检测粗放、数据失真、数据迟缓、数据丢失造成基础感知数据失效,储能电站运行工况下热失控特征缺少预警和多重安全保护,消防处置手段缺乏,防爆灭火技术不足等屡见不鲜。


数据规范性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储能电站的算法是‘一事一议’,根据不同厂商电池、电芯,开发相应的算法进行调参,较为复杂。换一个电站、换一家公司就不适用了。”朱勇坦言,储能电站数字化建设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决策者的观念。早期储能电站不具备数据传输条件,改造难度较大,数据采集传输在设计早期就应予以考虑。


“仅对华能集团内部投建的几座储能电站进行数据接入,就面临各种问题,每家电站利用的数据标准不统一,收集以后会有大量的清洗工作,很麻烦。”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储能项目开发部主任刘明义坦言,规模化电化学储能数据密集,行业缺乏统一的智慧运维,若现在不进行规范,随着未来储能电站项目的增加,再进行调整会更棘手。


相较于电动汽车,储能电站数据更为分散,参与厂家更多。华为储能产品总监刘石川认为,储能电站数字化建设的难点在于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将电池内部检测的可靠性提升到90%以后,再提升一个点都是很难的事情,这需要整个行业长时间的积累。”他建议,储能行业可借鉴电动汽车的做法,从车辆端对数据规范、格式和纲要信息等内容进行系统性规范,再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诊断、处理。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中共中央 国务院正式发布《关

2021-10-24

南网综合能源增资扩股,智光电气

2019-09-14

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综合能源服

2019-09-14

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

2019-09-13

能源电力企业联合互联网、通信

2019-06-30

热点排行
  • · 综合能源系统:寻路能源变革
  • · 浙江大学丁一:长三角综合能源系统发展驱动力与关键技术探讨
  • · 2018年综合能源技术及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 · 综合能源服务 您的用能管家
  • · 以东京电力公司综合能源服务为例——国外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实践与启示
  • · 山东电力:共建综合能源服务产业生态圈
  • · 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综合能源服务创新应用”专题论坛
  • · 综合能源服务知识体系研究
  • · 综合能源服务模式成效调查
  • · 福建分公司福清元洪投资区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一期工程顺利并网发电
推荐阅读
  • · 中共中央 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 · 能源电力企业联合互联网、通信、家电巨头“搞事情” 中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即将成立
  • · 2019年的综合能源服务:风口还是入口?
  • · 综合能源服务万亿市场的运行法则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