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路上情不怯——清远连南供电局三排供电所助力瑶寨旅游产业发展“不差电”
清远连南供电局三排供电所运行班前往“千年瑶寨”为瑶族村民检查线路,助力瑶寨旅游产业发展“不差电”。邵思红 摄
清远佛冈供电局员工为烟岭村老旧线路进行修复,确保返乡创业的淘宝店主用电无忧。 卢晓宇 摄
揭阳供电局员工走进揭东军埔电商村,了解电商用电诉求。欧阳庭 摄
广东的夏天分外闷热。在江门侨胞李超明管理的工厂里,生产、验货正如同这天气一样火热,一批户外家具整齐地排列在装货区,安静地等待进入市场,去到客户的阳台、花园。李超明与他的姐夫都是归国华侨,他们凭借丰富的家具行业经验,回国建立了恒达家居工艺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达家居”),在江门台山市冲蒌镇小有名气。
谈起这个客户,江门台山供电局冲蒌供电所所长张佳锡也难掩自豪。他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守护返乡者的创业梦,逐渐沉淀成了一种原生动力,成了侨乡供电人的一种信念。
实际上,返乡者不仅仅是归国人士,其中不乏从珠三角回流的人群。回流意味着参与当地生活、生产的人员有所增加,而新行业、新技术的涌入,让创业大军对电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的考验,供电部门通过农网升级改造、“绿色通道”、延伸业扩工程投资界面等举措,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为返乡创业的客户消除后顾之忧。
让漂洋回来的他们心里有底
返乡创业的大军里,不乏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新技术、新模式的广泛应用,对电力、人才等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李超明所在的恒达家居为例,切割木材等工序需要使用自动化设备,因此,他们的用电量在冲蒌供电所的客户里一直居于前列。而且,从去年开始,他们将自动化的覆盖范围构思得更广,对充足电力的要求就更高了。“随着周边国家人力成本逐渐降低,国内企业在人工上越发没有优势了。”李超明说,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抢占国际市场,他们斥巨资专门设计了自动编织车间,而这张蓝图的实现与可靠供电密不可分。
“恒达的发展是我们电建规划的一部分”,张佳锡介绍,由于用电量较大,恒达家居成了冲蒌供电所的前三位用电大户,所里的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到客户的实际需求,并且具备一定的超前性。“供电部门不能拖侨胞创业的后腿,我们得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张佳锡说。
去年底,恒达家居向冲蒌供电所提出了扩容需求。原来,春节过后恒达家居需要迎接客户的实地调研,厂里必须具备足够的生产能力,才能顺利通过产能调研。面对如此重要的任务,冲蒌供电所赶紧行动,抢在节前将原250千伏安的配变更换成630千伏安的配变。这让负责迎接事宜的李超明有了更足的底气。最后,恒达家居顺利通过客户的大考。
李超明告诉记者,他与姐夫一家共同管理着这家企业,当初一家子漂洋回来,未知的创业环境让归国之行更像一场“华丽的冒险”。但建厂以来,他们的信心愈发充足。信息优势、人脉优势、投资优势再加上源源不断的电动力,让他们的生产线流畅运作,生产局面越来越开阔。
由于经常与上门走访的供电人员沟通互动,李超明已经成了厂里半个“供电通”,对供电部门延伸业扩工程投资界面等举措都十分了解。在2015年9月1日广东电网正式执行新的业扩投资界面标准、将投资界面延伸至客户规划用地红线后,李超明很快迎来了前来走访的供电人员。“政策一出来,我们就很快告知了客户”,张佳锡告诉记者,对称的信息可以帮助客户准确、及时调整生产规划,“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打通用电服务最后一公里’”。
让离开北上广的他们敢想敢干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近年来,新农村、新农业开始慢慢崛起,北上广这些发达城市不再垄断发展红利,在外奋斗的人群开始回流。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全国返乡创业人数猛增,累计超过450万。
黄逸丰是返回粤东西北的其中一个寻梦者。在佛山国企工作15年后,返乡回到肇庆四会老家创业。“看到四会江谷供电人守护着我的创业梦,仿佛看到沉睡4年后苏醒的春天。”看到正在忙碌着检查用电的“保电服务队”,黄逸丰感慨地说。
5年前,黄逸丰回到肇庆四会创业,创立逸丰葡萄生态庄园,庄园占地100亩,已种植葡萄20多亩,大米10多亩。他农庄里的所有农作物都不撒农药,鸟不赶、鼠不抓、蛇不捕、草不除,彼此不去侵占别的物种的资源。理念如此独特,干起来却没那么容易,很长一段时间,农庄的产量都不见起色。
2015年农网改造期间,肇庆四会江谷供电所负责人了解到逸丰庄园的情况,在多年接触农户的经验下,几个护电服务队员建议逸丰庄园采用现代化自动灌溉,“在供电帅哥回去后的一个晚上,我一夜未睡,就是在思考该不该马上采取建议修建水池,购买离心泵然后用电加压实现自动灌溉,这样就不用担心急需用水时的短缺和人工灌溉的成本高问题了。第二天早上我一个电话,他们马上又过来了,也正是他们长期对我果园的关心和每次电话的过来速度,让我坚信供电问题我可以放心的。”黄逸丰说。
“在他给我们电话的时候,我们所也立即启动了业扩报装绿色通道,临时调集人员集中力量,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现场用电勘测、设计、架线、安装、接电‘一条龙’服务。”江谷供电所营配综合班班长邱伟洪说。令一直在现场忧心忡忡的黄逸丰“惊喜”的结果出现了,2015年开始建设的水池,今年年初完工并增加了两台离心泵,用电实现了自动灌溉。截至目前,逸丰庄园预计葡萄产量最少能达到每亩2000斤,比人工灌溉产量增加了4倍,预计今年收入达160万元。“有了你们供电所这么好的服务作保障,目前庄园生产前景看好,过段时间我还准备扩大生产规模呢!”黄逸丰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最辛苦的日子有电力人的建议,如今有电力人的供电保障,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如今,随着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逐步推进,黄逸丰们的憧憬又多了几分发展后劲。据悉,截至7月底,广东电网公司已经完成农网改造升级投资逾4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近40%。正如黄逸丰所说,“如今有电力人的供电保障,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许浩然 伍嘉阳 陈敏霞)
>>延伸阅读
好电孵化电商弄潮儿
夏季,漫步在粤东西北的农村,常常可以看到村民、采购员、快递人员拥在一个店面前,各自忙碌着面前的水果。这是农村电商的一个常见场景,特色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类型的产业逐步进入农村,农村发展迎来了新的视野与经验。
弄潮儿里不乏返乡人士,人力的回流也带来了新技术、新模式,同时也向电力等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就像空气,平时可能没有感觉到它的存在,到了关键时刻,才发现它的重要性。”广东茂名高州根子镇回乡经营水果电商的何以锋如是评价。
何以锋所在的根子镇是粤西地区有名的荔枝之乡,这里种植荔枝历史悠久,早已形成一个稳定的鲜果批发市场。近年来,一股电商之风吹到了根子镇,很多果农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便利,走上了网络销售之路。
荔枝虽美味,却极难保鲜,在常温之下必须一两天内食用。如果要把荔枝运输到较远的地方,一摘下来,必须马上用冰块、冰袋和泡沫箱包装好,通过物流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消费者手里。于是,冰箱、空调、冷库,成了必不可少的电器。“好在电力供应比较给力。”何以锋感慨。
后来,何以锋又购置了烘干炉、包装机、封口机等设备,建立起加工荔枝干、桂圆干、桂圆肉的现代生产车间。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何以锋的公司对电的依赖也越来越高。烘干炉、冷库、包装机、封口机,都是大功率、高耗能电器。其中,2台烘干炉的功率是6000瓦,冷库的电压是380伏,对电压质量的要求都非常高。如果达不到额定电压,冷库将启动不了,烘干炉也没法运转。
在购置这些设备之前,何以锋曾经有过顾虑:“鲜果的保鲜,干果的加工储存,一刻都离不开电,电力不足,这些产品就很容易变质,生意就会大受影响。”
根子供电所用实际行动打消了何以锋的担忧。供电所早已注意到了传统果乡的悄然变化。为了提高供用电质量,满足像何以锋这样的果农的需求,从2012年起,根子供电所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资金用于新建配网和大修技改等工程,改善原来薄弱的农村电网。据统计,在3年时间内,根子镇共更换13台重过载配变,整改14个低电压台区。
以强牌果品供电线路所属的西坑台区为例,原来供250多户的用电,供电半径超过一公里,在荔枝收购季节和春节等用电高峰期,台区末端电压只有160伏。后来,供电所对西坑台区进行了改造,拆分出新西坑台区,拆分用户70多户,新装了一台容量100千伏安的变压器,新增10千伏线路200多米,改造低压线路4000多米,使新西坑台区供电半径缩至400米。
稳定的电压让何以锋吃上了定心丸,供电人热情周到的服务也让他赞不绝口。何以锋的成功让当地果农看到了电商广阔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返乡创业。作为“电保姆”的供电人员也更加忙碌,他们及时走访客户,了解他们的用电需求,提前谋划,合理规划,整改低电压台区,默默地发挥着作用,为果乡美好的明天保驾护航。 (许浩然 黄舒娴)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