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供电局莫锡明:我与越南人的11年
本网讯 11年前,莫锡明第一次见到越南的电力同行。那是2004年的国庆节,中越双方约定早晨8:30于关口见面。“你好!”这是他对越南人讲的第一句话,“接下来我们可以做的就只剩憨笑了”莫锡明自嘲道。
由于语言不通,“你好!”这句最简单的中文问候,以及全球通用的微笑表情,便共同承载了中越双方初次见面的所有热情与友好。其实,越方对此次见面已有所准备,“因为约定的工作官方语言是中国普通话,对方在见面前正在突击学习中文。”莫锡明介绍,在参加对越抄表前,中方相关工作人员也受过一些培训,比如学习越南语,以及越南的风俗和礼仪。
南方电网公司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云电外送”大通道作为继公路、铁路、航运之外连接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第四条经济大通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4年9月25日起,红河电网110千伏河口至老街线正式对越送电。作为红河供电局客服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员,莫锡明除了负责红河供电局大客户每月末的电费回收,还要在每月1日到越南跨国抄表。
“莫锡明做这项工作认真负责,11年来从未出过差错。”客服中心副主任王连说,他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与人交往很有吸引力。在对越抄表中,他充分发挥长处,与越南友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个工作对他来说可谓游刃有余。”
于旁观者而言,多半只看到结果。但对于莫锡明而言,这是一个适应陌生世界的过程。“现在我们去越南很随意,因为我们知道对方公司所在地、翻译人员的家,我们之间不存在阻碍。去到很熟悉的环境中,是很随意的。”莫锡明解释,从对陌生世界的认知、畏惧到熟悉与认可,人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工作上的交往是固定模式,不是很复杂,复杂的却是人与人的交往。”
我们四个是好搭档
对越抄表这项工作需要整个团队共同完成。11年来,它既属于相继参与者们的接力跑,也可谓是莫锡明式的长跑。
11年前中越双方第一次抄表时,莫锡明与王保柱被派往越南,邹洲则被安排留在中国河口。“热情归热情,在开展工作时还是要做到位。我们代表南方电网的形象,也代表中国的形象。”邹洲现在是客服中心副主任,对越抄表是他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参与的国际贸易合作。
“第一次见面的越南人叫阿南”,由于是首次因工作关系与外国人交往,当时的邹洲对此感到很兴奋。邹洲回忆,中越双方在工作时都很严谨、细致。一共六张表,为确保无误,需要反复核对。如果写错一个字就要重新来,在到达河口之前,邹洲便对每套表都作了充足的备份。
2006年,邹洲结束了对越抄表工作,接力棒传递到下一位抄表人手中。而莫锡明与王保柱这两位长跑选手,11年来每月一次的跨国抄表,他们从没落过。
现在,莫锡明与同事胡蓉每月1号都会通过河口口岸,在越南关口与越方同行汇合。同时,越方也派出两名工作人员,与王保桂、周桂珍在中国河口的关口见面。根据要求,两支抄表队伍会在约定的时间同步抄表,然后复核与填写。
周桂珍是在2011年12月1日开始加入抄表队伍的,她和王保柱负责在河口接待越南同行。“我们客服中心派出来对越抄表的这四个人,工作中配合很默契。我们四个是好搭档,互相心里也没有隔阂,就像姊妹一样相处。”周桂珍说,分工是两个人一组。抄表的时候,一个念、一个抄。结束后,一个算、一个审。核对无误才签字确认。
“我第一次去对越抄表时,具体工作是王保柱教我的。”胡蓉是在2011年11月1日参与到对越抄表工作中。她认为,与越南人相处起来自然随和,没有拘束感。“老莫他们之前已经做了很多年的铺垫工作,与越南人之间营造了很好的交往氛围,所以我们后来加入进来就容易得多。”
使用肢体语言来辅助
胡蓉在河口海关第一次见到的越南人是阿春。一见面就握手,“握手、微笑,基本礼节就是这样的。”在胡蓉眼中,阿春作为一名越南女性,在电力公司中胜任工会主席一职是比较少见的。
“平时她很开朗,爱说爱笑的一个人。”多年接触下来,胡蓉觉得阿春很善良,懂得照顾人。交往下来,唯一的隔阂就是语言不通。
翻译陈生礼在11年的中越交往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个越南人讲着一口地道的个旧话,太少见了。”莫锡明介绍,陈生礼因父辈在中国修建滇越铁路而出生于红河州个旧市,在个旧念完中学,1974年才回越南参加国家建设。他对本国文化,以及红河州文化都十分娴熟,总是能做出最恰当的翻译。
每月1号,陈生礼会推掉其他事情,在海关关口等待莫锡明一行人的到来。他认为自己在从事一项可以促进中越双方交流的有意义的工作。即使每次工作时间很长,报酬也不高。“他是我们之间的桥梁,是不可替代的。”莫锡明说,陈翻译本人对此拥有很强的职业自豪感,我们的合作将近10年了。
“中越两国的文化一脉相承,是相通的。”通过翻译的帮助,莫锡明发现,与越南人的交流十分顺畅,文化上并没有障碍,价值观也相同。“所谓千年传统,他们比我们做得更好,很多东西他们都传承了下来。”
“我只会向越南友人做简单的问候。”一起对越抄表的同事周桂珍表示,由于语言不通,交流只能通过翻译。“我不会像莫师傅那样天南地北的聊天。”
“听老莫跟越南人聊天,还是很佩服他的。”胡蓉认为,自己更愿意倾听,听他们讲话就已经很有意思了。“我跟他们很熟悉,但是语言不通,我也不太会讲话。所以我喜欢听他们讲。”胡蓉说。
越南人的直率依然给胡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会直接表现自己的喜好,不隐藏什么。”胡蓉回忆,比如越南人会直接评价,说“你很漂亮”这样的话。
其实,中越双方都在尝试学习对方的语言。莫锡明就曾参与过红河供电局组织的几次越南语培训。现在,莫锡明还记得“你好、身体健康”等几句简单的越南语。
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双方的交流便只能使用肢体语言进行辅助。“比如越南人接到我后,如果他碰巧要买什么东西,我就会伸手拉住他,然后指指手表。”莫锡明解释,他很容易就明白我想告诉他,时间不多了,应该马上出发。然后他就会很快做出调整。
有时候肢体语言也无法避免误会。有一次,车子刚从越南220千伏变电站驶出4公里,越南同行接了个电话后,便示意莫锡明下车。莫锡明刚一下车,车子掉头就往变电站的方向飞驰而去。被独自留在荒郊野外的莫锡明一头雾水,他找了一块石头坐下,甚至萌生了要步行回国的念头。但是因为距离关口太远,他只好选择在原地等候。
两个半小时后,越南友人回来接莫锡明,并连连道歉。后来通过翻译,莫锡明才知道,刚才是因为变电站里发生跳闸事故,越方赶着回去处理,事出紧急不太方便,才把他放在路边。
但莫锡明肯定,语言不通并不会对工作造成影响。“因为我很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几点几分、必须到什么地方、见什么人、坐什么车、前往何地。”莫锡明认为,工作上的交往是固定模式,不是很复杂,复杂的是人与人的交往。
“工作有统一模式与流程,即使没有翻译,我们也可以很好完成。”胡蓉在工作过程中讲得最多的词是“ok”,她认为,“ok”可以表示很多意思,比如核对结束、签字结束等等。“越南人喜欢称呼人名的最后一个字,喊最后一个字对方就可以回应了。”胡蓉说,平时跟她合作最多的越南人是阿春和阿显。
跟随对方,即入乡随俗
刚开始去越南抄表的两年,莫锡明和其他同事回国后都会拉肚子。“越南的饮食习惯偏酸、冷,说实话,我是很不适应。”莫锡明说,越南人喜欢带他去吃他没有见过、和没有接触过的食物,这是很真诚的展示与分享。“我印象中,比如毛毛虫什么的,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动物与植物,他们给你时,眼睛里带着善意的微笑,就看你吃不吃。”
在去越南之前,客服中心就专门开会讨论过越南的文化、风俗等问题。“实际上,越南人的传统文化保留得比我们好,他们不只挂在嘴上,还真正付诸实践。”莫锡明认为,很多东西,只要跟随对方来,就会被认可,即入乡随俗。
莫锡明在面对新鲜事物时从来不犹豫。比如当越南友人分享一种味道很臭的虾酱蘸水时,很多人会接受不了。莫锡明却是大口大口的品尝。这种敢于尝试与接受的态度令对方很高兴,很快便得到认可。
在越南,有一种餐厅需要席地而坐,每个人都要打盘脚。“一开始,越南人认为从我们的体型和饮食文化来看,都不具备打盘脚的条件。”莫锡明说,中方的很多同事确实是不会,但他打盘脚可以两三个小时一动不动,连越南人都坚持不了那么久,这让对方很惊讶与佩服。“我学生时代在武术队和排球队参加过训练,身体柔韧度很不错,打盘脚对我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
入乡随俗不仅体现在敢于接受对方的差异,还需要建立在相互包容与尊重的基础上。有几次国庆节到越南抄表,刚好遇上中国的大阅兵。越南友人特意找来电视机,调出中央四台,为中方抄表人员播放大阅兵。大家一起观看到精彩的地方时,越南友人还会对中方抄表人员竖起大拇指。
“那边有很多很美好的东西。”现在,莫锡明已经喜欢上了越南的食物。他认为,越南人吃的是食物的本味,即食物本身的鲜甜。蔬菜不打农药,海鲜品种多、量又大。“关于越南的美食,印象相当美好。就像青春少女不经任何涂抹,展现美丽。”莫锡明打趣道。
当时我36岁,现在我47岁
“我变化不大,只是头发白了。”翻看第一次抄表的照片,莫锡明感慨万千,你看,陈翻译那时候一头黑发,现在也是一头白发了。
“当时我36岁,现在我47岁。”对于尘封已久的回忆,他依然清晰:“这是第一个与我们打交道的老街电力厅厅长,叫戚孟雄。这个女员工早已经去省公司。这张照片上的安全帽是河口公司临时借给我们的......”
11年的时间,渐长的除了白发,还有抄表途中的孩子。女工会主席阿春的儿子罕,是被莫锡明看着长大的。莫锡明刚认识罕时,罕才念小学。每月一次的跨国抄表,莫锡明经常会遇到罕。“他常常在放学后来变电站找妈妈。”
去年,罕已经考上了越南最好的大学,正念大一。莫锡明说:“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小孩,现在那个雅皮士发型是他去大学后才弄的,过去他的发型是很规矩的类型。不过对待年轻人我们都需要包容。”
现在,莫锡明已是三个越南孩子的干爹。5年前,越方220千伏变电站站长的孩子还有几个月就要出生了。站长向莫锡明主动提出,孩子出生后,认莫锡明做孩子的干爹。“后来生了一个儿子,现在已经长大,开始上学了。”莫锡明介绍,另外一个干女儿和干儿子也都是越方同事的孩子。
“现在与越南人交往的随和氛围,是我们用时间和真心打拼出来的。”莫锡明认为,很多感情都是靠点点滴滴的积累。因为工作的关系互相认识,又在工作的过程中知道彼此,最后在长期合作中获得对彼此的认同。这个相识、相知、相同的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发展的。
三年前,莫锡明一行人的抄表时间恰遇大年初一,越南大街上的商铺全部歇业。中方抄表人员就被越南同事邀请到了家中做客,参与到当地的民俗活动中。莫锡明介绍,在越南,乡邻间人情味很浓,他们以村民小组为基层组织,在春节期间,70户人要互相登门拜访。
胡蓉在越南抄表时也有春节的经历。陈翻译当时很热情的邀请中方抄表人员去家里做客。“他们家的布置十分温馨,客厅里的那棵桃花实在太漂亮了。花瓣缓缓飘落,就像世外桃源。”胡蓉回忆,那次与同事一起在异国过年得到越方的贴心照顾,心情特别好。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上,他们都会尽可能的给予我们支持。”莫锡明说,从他们的眼神或者行为上就能感受到。比如他们会为你的一句话去忙碌,会很认真的商量讨论。“你能感觉到他们在用心为你做事,你的要求是被在意的。”
有一次莫锡明刚好在抄表时间病了,发热很严重,越南同事直接帮他把药买了回来。然后通过翻译告诉他用药剂量。“他们这样的照顾我并不会觉得特别感动,因为已经习惯了,和他们在一起就像回家一样的感觉。”莫锡明说,每月一次的抄表也像每月一次的朋友见面,这已经成了很习以为常的事。
自2016年1月1日起,中越双方终止110千伏线路购售电协议,110千伏线路断开,不再用作对越输电通道,越方仅通过220千伏线路进行购电。根据越方电力体制,110千伏变电站与220千伏变电站分属不同的电力公司。110千伏线路的断开,则意味着110千伏变电站工作人员与中方抄表人员11年合作关系的结束。
云南电网公司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成为全国第一个“走出去”的省级电网公司。11年来,红河供电局对越送电共计32.12亿千瓦时。在2016年元旦的告别会上,110千伏变电站所属电力公司的总经理邓世和说:“谢谢你们,在11年的合作中供用电稳定,没有出过任何差错。即使业务中止,我们之间的兄弟情谊也依然不变。”
“我不会有舍不得的感觉,因为我们不会因为工作的结束,就结束交往。”莫锡明解释:“我们每个月1号还要继续去220千伏变电站抄表。到了抄表时间,110千伏变电站的人会过来跟我们相聚,这是我们约定好的。”(薛筱晔)
- 国家电网公司最“大方”的人!是
2018-02-10
- · 铁厂村的“老铁们”——记楚雄牟定供电局扶贫干部
- · 桃李不言——记云南电网公司基建部小型基建及基础管理科专责杨荆秋
- · 瑶乡心灯——记广西电网公司桂林临桂供电局五通供电所黄沙营业点阳昌彬
- · 当好村民脱贫致富引路人——记遵义凤冈供电局驻村干部罗文武
- · “南网创客”梁钰:从半路出家到行家里手
- · 海南电网公司驻村书记郑德怀:做贫困户的知心人
- · 《国家电网》丨国网山西运城供电公司总经理张军六:做工作要严谨、彻底
- · 贵州晴隆供电局:“阿妹镇”上的“供电哥”
- · 他愿当山乡“孩子王”,义务服务家乡教育十余年打开一扇窗 洒下一片光——记梅州供电局变电管理所琴江巡维中心技术负责人廖金威
- · 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输电管理所副主任谭永殿获得了第十四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