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灯火明——同仁沿河供电局加大电网改造升级和优化
沿河县城乌江两岸的璀璨灯光。 冉和勇 摄
沿乌江逆行而上进入贵州,首站便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该县是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为了助力沿河县脱贫奔小康,贵州电网公司同仁沿河供电局近年加大电网改造升级和优化,投入近3亿元强化了电网结构,为当地老百姓用电无忧、助力沿河脱贫奔小康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电亮移民新生活
侯荣清今年46岁,年轻时就在乌江边上打鱼谋生,这条沿河人民的母亲河与渔船成了他谋生的伙伴,每次打来的鱼卖给当地小餐馆和群众,就这样一直到2002年。
“打来的鱼都是卖给别人,自己为什么不自己加工呢?”侯荣清动起了念想,就在河边上搭起简易的竹棚,从家里拉来了电线,买来了简单的桌椅,开起了小小的鱼庄。
由于当时每年都有洪水,竹棚被冲走一次重新盖一次,河滩鱼庄被迫搬到了船上,这一上船就是11年。
侯荣清说,我的船上鱼庄空间小,但生意还不错,每次打来的鱼当天就卖光。自从2003年以来,随着乌江重庆彭水电站开工建设,60%的淹没区在沿河,涉及该县的洪渡、毛渡、思渠、黑獭4个集镇需整体搬迁,侯荣清与其他村民一样成了搬迁户。
大规模的移民搬迁过程中,侯荣清一边搬迁、一边坚持船上的鱼庄生意,直到2015年,船上鱼庄随着一公里以外的新居落成也搬迁至此。
如今10余间自建的新居里,空调、电视以及鱼庄用的电器设备应有尽有,相比3年以前的船上鱼庄有了较大的改变。
“这几年我的鱼庄也扩大了规模,家里经济收入不仅得到了增加,还解决了本村几户困难户的就业。”侯荣清说,自从移民搬迁到这里后,供电部门对电力进行了科学规划,增加变压器,用电问题得到大大的改善。
近几年来沿河县进行大规模的移民搬迁,沿河县委、县政府以易地扶贫搬迁为重要抓手,向全县人民庄严承诺:让4.4万贫困群众走出深山。
“自电站开工建设以来,我们就开始了安置区电网建设准备工作,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电力安装等基础设施投入,保障搬迁群众和困难群众的生活、生产用电,让贫困群众早脱贫、早致富!”沿河供电局局长陈泉说。
为做好全县移民搬迁工程的电力保障工作,沿河供电局提出“移民搬迁到哪里,电就通到哪里”的服务承诺,全力保障搬迁工程建设用电需要和电力配套设施同步建设。同时该局与当地政府部门做好对接,依据搬迁规划电力实施方案,将移民安置点电网建设作为特殊的用电户来开展工作,予以优先解决,开辟专门的服务通道,让广大移民户享受到优质服务。
截至目前,沿河县易地扶贫搬迁有和平街道联桥、黄土镇打闹丫、中寨镇垭口场等10个县内安置点和碧江区灯塔、响塘龙两个跨区安置点,目前县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安置群众1740户851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18户8400人;跨区域搬迁安置群众249户1226人。
“小康电”托起致富梦
“山高缺水石旮旯,红苕洋芋包谷粑,要想吃顿白米饭,除非坐月生娃娃。”这是流传于沿河县沙子镇十二盘村的顺口溜,足以想象昔日的十二盘村环境的恶劣和生活的贫困,如今这样的顺口溜已成为过去。
要脱贫,电先行。今年,沿河县作为贵州电网公司电网建设的重点两县之一,投资27435.22万元,聚焦沿河县50个深度贫困村农网改造升级,着力解决电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让人民群众“用电上”,更要“用好电”。
8月31日,笔者在沿河县甘溪镇桂林村小岩底看到,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架线、安装变压器一派繁忙景象。据当地供电所负责人介绍,这里的改造将于9月上旬完成并投运。
“新安装的50千伏安变压器的投运,将极大解决该村公路沿线新建住户的用电不稳定问题。”供电所负责人清楚地知道该村每年的春节期间用电不稳定很明显,通过改造后,这样的问题就能得到大大改善。
沿着架设好的400伏绝缘化专线,我们来到该村显万养殖场,养殖户兰显万正在推着装满猪食的小车忙个不停,并向前来开展用电服务的供电所副所长肖登贵介绍了养殖场的用电情况。
显万养殖场分布在两个地方,养殖有100余头成品猪和几十头仔猪。兰显万说,他的养殖是自产自养自销,10年来一直是这样做的。
谈起10年来的养殖经历,兰显万说最让他头痛的就是用电不稳定的问题,特别是以前加工饲料用不上机器,全靠人工来加工,不仅要花大量的时间,还花了不少的人工费用。现在加工饲料不仅节约了人力,更节省了钱。
如今,兰显万的养殖场已进行了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安装了动力电,养殖场用上了饲料加工机器,同时让他一直忧愁的抽水用电也得到了可靠保障。
兰显万说,如今电压稳了,计划在明年扩大养殖规模,把村里的困难的群众带动起来,让他们的生活过得更殷实、更幸福。
(陈举 陈厦华 冉和勇)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