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碳中和 新型电力系统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1电企工作会议 碳中和 国网剥离装备制造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电网 > 科技创新 > 正文

风电产业能否扛起“双碳”大旗

  2021-11-14 12:08:11    来源:国家电网报 王轶辰
A- A+
电力18讯:

  日前,为期4天的202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1)拉开帷幕。

  自2008年首次举办以来,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已经走过十余个年头,成为观察风电产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双碳”目标下,风电产业如何重新定位?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风能又将扮演何种角色?本届大会都将给出答案。

  制造企业实力大幅提升

  风电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体能源,是支持电力系统率先脱碳,进而推动能源系统和全社会实现碳中和的主力军。风电产业大规模、高质量发展是落实“双碳”目标任务的重要战略选择。

  在去年召开的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来自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的代表共同签署并发布了《风能北京宣言:开发30亿风电,引领绿色发展,落实“30·60”目标》,提出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保证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2025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6000万千瓦。按照上述目标,风电年平均装机将呈现倍增局面。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高达7167万千瓦,创历史新高。今年前8个月,我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达1463万千瓦,同比增加459万千瓦,业内预计今年全年风电并网装机容量有望达到4000万千瓦左右。

  技术创新为行业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近年来,得益于政策推动和行业共同努力,我国风电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速度正在稳步提升,不仅具备大兆瓦级风电整机自主研发能力,还形成了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制造企业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大幅提升,达到了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风电机组技术研发水平。

  展览会上,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展示了其研制成功的我国首个陆上4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单列圆锥结构主轴轴承,标志着我国大功率风力发电装备技术取得关键性进展。瓦轴集团风电轴承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张丽娜介绍,近年来,公司重点加强了包括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核心部件在内的关键技术研发,目前已具备国际领先的设计、试验一体化和研发、制造一体化能力。

  此前,西门子歌美飒再生能源(上海)有限公司曾透露,公司有意调整全球风机销售市场布局,考虑退出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市场。

  风电能源更具竞争力

  风电不仅是零碳电力,随着技术进步,风电也正成为最具经济性的能源,在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扛起“双碳”大旗,在经济性上,风电行业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业内人士透露,“十四五”期间,在我国高速风资源区,风电度电成本有望降低至0.1元,即使加上配置储能的成本,仍然比煤电更具竞争力。

  即便是成本最高的海上风电,成本也随着技术进步大幅下降。不久前,中广核汕尾甲子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20号风机基础开始沉桩作业,这是全国首个实现海上主体工程开工的平价海上风电项目,拉开了广东省乃至全国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的序幕。预计到2024年,我国海上风电有望实现全面平价。

  再看两个风电发展案例。广东省阳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苏玉均介绍,阳江市将在“十四五”期间完成10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和投产,落实新增项目,推动集风力开发、装备制造、研发设计、运维管理等于一体的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加快建设世界级风电产业基地和国家新能源基地。

  不同于中西部地区,江苏省江阴市人口密度大,可利用资源少,在规划、国土、环保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尽管如此,江阴市依然投资了14台风机,大力发展分布式风电,服务港区和周边企业。目前,江阴市两个码头所用的风电占码头总用电量近50%。

  事实上,无论从风资源、气象还是建设条件,阳江市都不是我国最适合发展海上风电的区域,江阴市同样如此。

  “这两个案例充分说明,在中国发展风电,可能更需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说。

  风电产业渴望“破圈”

  “从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新增发电量数据,以及风能、太阳能全年发电量的预估数据看,距离‘十四五’期间新增能源大部分由非化石能源满足的构想仍有很大差距。”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坦言。

  未来,风电产业要持续提升发展质量,必须进一步扩大“朋友圈”,与地方政府、工业园区、高耗能产业、金融机构等各行各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成为它们实现碳中和的“伙伴”。

  10月17日,北京国际风能大会召开前夕,118个城市与600多家风电企业共同发起了“风电伙伴行动·零碳城市富美乡村”计划。计划提出,伙伴城市和风电企业要形成面向未来的全方位伙伴关系。

  行动计划目标之一是助力乡村振兴。将风电与新能源特色小镇建设、区域旅游开发等工程相结合,壮大村集体经济。在条件较好地区率先启动“百县千村万台示范工程”。力争2021年年底前启动首批10个县市总规划容量500万千瓦示范项目。“十四五”期间,在全国100个县优选5000个村安装1万台风机,总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为5000个村集体带来稳定持久收益,惠及农村人口300万人以上。

  行动计划的另一重要方向是支持城市工业领域零碳化进程。打造零碳电力基地,助力东北再振兴和西部大开发,缓解中东部减排压力。风电产业通过上下游协同和技术创新,持续降低成本,以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绿色电力支援出口产业园区、高载能工业区、加工制造、数据等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

  “希望政府机构与开发、制造及风电相关企业能拧成一股绳,共同建设零碳社会。”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表示,推进行动计划还须着力解决行业痛点,一是要提高申请土地使用流程效率;二是为高能耗企业使用绿电建立评价标准,运用市场机制为企业建立“碳账簿”。

  (原载10月26日《经济日报》6版)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2019第十七届保护和控制学术研

2019-09-14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成功举办首届

2019-09-14

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的配网运维管

2019-01-05

重磅!输变电工程将进入三维数据

2018-07-26

真型实证技术助力配网接地故障

2018-06-30

热点排行
  • · 无人机配网“试飞”——广东电网公司机巡中心与江门台山供电局密切合作,共同打造配网机巡作业样板示范单位
  •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 迟永宁:新的风电并网技术要求和国际情况对比
  • · 山东济宁供电公司成立电力大数据实验室
  • · 云南电网公司上半年机巡里程突破6.5万公里
  • · 河北电科院山区输电线路故障防御关键技术介绍
  • · 打造“单兵作战武器”
  • · 国内首例利用无人机清除特高压线路缺陷
  • · 四川电科院:成功研制特高压换流阀晶闸管级综合检测系统
  • · 安徽合肥公司:全国首座35千伏站外移动变电站投运
  • · 国网湖北电力开展2019年科技储备项目评审工作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