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故事】斯班达兄弟的故事
在南部非洲的纯净夜空下,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旺吉项目的生活区里,灯光璀璨,一片安宁。受疫情影响,中外员工在晚餐后没有进行过多的聚集性室外运动,只有零散的职工在营区内散步。夜幕下,项目部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员,也开始对生活营地进行例行巡检。
在巡检到外籍员工生活区时,一个贴着中国对联的宿舍里传出了一段有趣的对话:“这个项目带来的不仅仅是建造了房屋、维修了道路和建设了发电厂,还带动咱们旺吉镇青年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工作收入,你要知道,我们正在建设的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光明,所以,工作中你一定要用心做事。”
看看门上贴的住宿信息,应该是奥利安·斯班达。出于对对话人的兴趣,我不由的敲响门,看到开门的来人却是尼利森·斯班达。提起尼利森,在项目上也算是名人,2018年进入项目时,25岁的他还只是一位没有任何技能的普通工人,但是他很珍惜项目部提供的各项技能培训机会,看着大大的塔式起重机和灵活的履带式吊车,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合自身有过多种机械车辆驾驶的特点,他选择了吊车操作员培训。经过一番努力学习并顺利通过培训考核后,他成为项目部自行培养的第一批合格的吊车操作员。
随着操作资格的获取,他在项目部的收入增多,可以更轻松的为家人提供幸福生活的保障。同时,他对未来也变的非常有信心,经常在“朋友圈”里炫耀“即使项目结束以后,我也可以去其他地方继续担任操作员,因为我是经过中国电建培训并取得资格的技能人员。”
看到出来的是尼利森,我们突然明白,这是“过来人”给自己的亲弟弟进行“谈心”呢!
弟弟奥利安·斯班达,今年25岁,在哥哥的引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19年10月份通过项目部面试成为物资公司的一名仓库管理员。
自入职以来,奥利安每天在上下班路上都会路过为津巴员工培训的教室和技能训练场,看着电焊工、吊车操作工、起重指挥、施工用电等各类技术培训,奥利安感受到项目部浓厚的技术气息和学习氛围,看着坐满了工友的培训教室,听着技能训练场传来的欢声笑语,他感受到这才是国际大公司该有的景象!
身边不断有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津巴青年走向了技术岗位,他们的成功激励着年轻的奥利安。
因为入职时间尚短,还没有被列入培训计划,所以他有一些着急,不能踏实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项目部仓储主管李俊华将这一幕看在眼里,主动与他进行了沟通,并告诉他“中国有句谚语‘行行出状元’,只要本职工作干的精、干得好,一样可以成为有价值的人才”。随后,李俊华又找到了在仓储区卸货的尼利森,让他抽时间跟弟弟聊一下,使其安心工作。这才有了我们那晚听到的兄弟间的“对话”。
随着奥利安渐渐稳下心神,开始在中国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学习仓储管理的相关知识。之前他眼中的库管就是存放和发放物品,而中国老师的言传身教却让他大开眼界。他现在经常感叹“通过学习,我才知道仓储管理是一门专业,不是简单的收发物品,这还涉及到物资分类、设备保养、库房的干湿度控制、消防保障、照明保障等等因素”。
“项目工程需要到数以亿计的各类材料,我们的工作就是把它们全都梳理的井井有条,分门别类的存放在指定地点,按不同物资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存放方式,并做好细致入微的库存记录。”现在奥利安对仓储管理越来越得心应手,还有了自己总结出的工作体会。
每天看着吊车升起落下,听着货物搬运叮当作响,站在物资库房中的奥利安很自豪的说:“项目建成后,我们津巴布韦将远离黑暗,减少限电,我今后也可以对自己的孩子说,爸爸曾在中国电建公司为国家光明事业做出过贡献。”
斯班达兄弟的故事只是旺吉项目263名当地员工的侧写,他们奋战在项目部各条战线,为项目顺利推进,为实现自己理想,为国家电力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津巴布韦时,引用津巴布韦谚语“一根火柴煮不熟萨杂”比喻中非团结一心之重要。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到非洲东南部这个美丽的国家时,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旺吉项目部以中国央企特有的社会责任挺身而出,不仅向旺吉当地医疗中心捐助150万津币和1.5万只口罩用于当地医疗设施升级和防疫,还充分运用国内成熟的防疫措施、制定具针对性的隔离方案、采取网格化管理,并成立了“若水志愿者”心理疏导小组,不定期询问中外员工的生活困难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帮助,这不仅展现了中国电建的责任与担当,更为中津团结友谊贡献着电建力量。
哥哥:尼利森·斯班达 弟弟:奥利安·斯班达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投公司王会生:四十年来家国梦
2018-11-20
- 谢开:我国电力市场体系发展路径
2018-10-18
- 电力员工职业病图鉴及自救指南
2018-10-18
- 【改革开放40年】一位“黄金人
2018-07-11
- 有人说我搞垮了光伏行业!我现在
2018-07-11
- · 双达标-夜巡
- · 酷暑潭电人
- · 大唐梦
- · 渔家傲•赞潭电迎峰度夏
- · 改革添活力 拼搏铸辉煌――写在贵池供电成立30周年之际
- · 【珍藏30年】清流变迁
- · 夏日风情
- · 水天之恋
- · 改革开放30年 丹棱电力大变迁
- · 【最美一线员工】贵州脱贫公路的“骄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