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故事】一场延期婚礼见证爱与坚守
“各位亲朋好友,非常抱歉的通知您:受疫情影响本人不能回国,原定于五月一日举行的婚礼延期,但我们相信幸福不会延期,大家的祝福也不会延期……”
五一前夕,身在印尼宾坦岛南山热电项目的90后小伙任师良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婚礼延期”的消息。
2020年元旦刚过,物资供应/物贸科技公司负责物流港口协调工作的任师良便主动请缨,踏上了飞往印尼宾坦岛南山热电项目的征程。原本计划四月底回国,五一举办婚礼。谁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他所有的计划。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任师良说:“女孩子对婚礼都有美好的憧憬,因为这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而且两家人也为婚礼筹备了很久,就这么临时取消,我总觉得亏欠她……但是特殊时期特殊对待,疫情当前,能坚守工作岗位是职责使然,使命所在,也是对家人、对公司、对祖国负责……。”说这话时,任师良的眼眶红了。
从任师良出国那天起,两家人就开始忙着张罗筹备婚礼了,订婚车、包喜糖、订喜宴、发请柬……耗费了很大心力和精力,就等着两位准新人大喜日子快点到来。
让任师良欣慰的是,从小青梅竹马的未婚妻对此表示格外的理解和支持,这也是让他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的最大动力。
“等疫情彻底结束,我们再举办一场风光的婚礼”,这是任师良和未婚妻在电话里的互勉。两人都默契的和双方父母解释并通过各种形式通知亲朋好友婚礼推迟。
2019年进厂的任师良,虽然工作时间不到一年,但却完成了从职场“新人”到职场“新秀”的完美蜕变,工作中完全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
他负责的印尼宾坦岛南山热电项目,境外物流港口设备卸船及发运工作全部由他一人承担。项目工期紧张、设备发货密集、工作强度大,清关办理、卸船倒运、理货盘点、货损理赔等大量繁琐的工作需要集中协调处理。他每天“两点一线”的奔忙在港口和项目现场之间。白天,他在港口现场全程监督卸船、倒运、落地工作,协调跟踪清关进度,与项目仓库沟通,传递倒运设备信息;晚上,又要统计、核对接收设备货量,整理货损货差资料,与保险公司沟通办理理赔工作,编写物流工作日报,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才能入睡。
紧张忙碌的工作不仅没有阻碍两人感情升温,还让彼此成为了对方最重要的牵挂。
2020年农历春节,项目设备集中发运,3批散货船、1批集装箱集中抵达宾坦岛,货量多达1800吨/20000余方的设备接收工作,让24年来第一次在异国他乡过年的任师良感受到了别样的一番“年味”。当时国内疫情开始蔓延,满满的思乡之情和为祖国疫情的忧虑占据了他全部的心。除夕夜,忙完一天监督卸船工作的他,一边与同事们吃着年夜饭,一边关注着电视里不一样的“春晚”——“确诊病例多少、疑似病例多少、死亡病例多少……”。在给父母和未婚妻的拜年电话里,任师良哽咽了,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不陪在亲人身边,他心怀愧疚,难以平静,只能默默祈祷祝福。
婚期临近,当全家人盼着任师良回国的时候,全球疫情爆发,任师良所在的地区确诊病例迅速增长,国内人员无法赶赴印尼接替,任师良没有迟疑,毅然决定继续坚守一线,用他的话说:“婚礼取消了,可以找个好日子再办,但是如果设备卸船发运工作延误了,那就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安装进度,况且现在正是设备发运高峰期,我责无旁贷!”言语间,那略显稚嫩的脸庞上无不透着几分坚定与认真。
相隔千山万水,任师良每天都要利用工作“缝隙”时间和父母、未婚妻简单联系,报一声平安。
任师良说,每次和未婚妻联系,她总会千叮咛万嘱咐:一定带好口罩,保护好自己,千万注意安全。每次和父母视频通话,老人家都要接连发问,那边疫情怎么样了?什么时候才能回家?……这让任师良无以言对。
透过手机屏幕,任师良看到了年迈母亲眼中泛着的点点泪光。
还有年过八旬的奶奶,更是一天天盼着,每次听到飞机嗡嗡从头顶飘过,奶奶总会默念:是不是良良该回来了……
2020年的这场疫情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每一个坚守岗位的人,都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奉献和坚守。大爱面前,也让无数小爱承载了别样的无奈和考验,同时也演绎了普通人在大是大非面前的笃定与担当。
婚礼取消,爱情犹在,幸福仍在。让我们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这对准新人,相信待到疫情彻底结束时,一定会有一场热闹、幸福的婚礼在等待着他们。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投公司王会生:四十年来家国梦
2018-11-20
- 谢开:我国电力市场体系发展路径
2018-10-18
- 电力员工职业病图鉴及自救指南
2018-10-18
- 【改革开放40年】一位“黄金人
2018-07-11
- 有人说我搞垮了光伏行业!我现在
2018-07-11
- · 双达标-夜巡
- · 酷暑潭电人
- · 大唐梦
- · 渔家傲•赞潭电迎峰度夏
- · 改革添活力 拼搏铸辉煌――写在贵池供电成立30周年之际
- · 【珍藏30年】清流变迁
- · 夏日风情
- · 水天之恋
- · 改革开放30年 丹棱电力大变迁
- · 【最美一线员工】贵州脱贫公路的“骄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