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新能源并网与运行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年会召开
2018-10-18 23:28:00 来源:中国电科院
A-
A+
电力18讯:10月11-12日,2018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新能源并网与运行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年会在武汉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新能源并网与运行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中分部、湖北省电机工程学会协办,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新能源与储能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能源基金会、远景能源(江苏)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电网技术》、《中国电机工程学报》、《CSEE电力与能源系统学报》支持。
本次年会围绕我国电力系统随着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的大量投运、新能源发电规模的快速增长,面临的诸多新机遇、新挑战,通过特邀报告、主旨报告和分论坛交流等形式,为参会代表提供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共商发展平台。薛禹胜院士、潘垣院士、程时杰院士、刘吉臻院士、罗安院士受邀出席会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陈小良、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陈建国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电力系统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院长)郭剑波院士,新能源并网与运行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王伟胜教高主持。来自全国电力领域相关单位300余人参加会议。
陈小良副秘书长代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表示在新形势下,学会将准确把握新时代能源电力发展的主要矛盾,围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充分发挥智力资源、成果资源、信息资源优势,推动电力与能源的绿色、低碳、开放、智能化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专委会开展活动提出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四个服务”等六方面要求。
陈建国副校长在致辞中,向前来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专家学者多年来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详细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自2000年三校合校以来自我建设各方面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已逐渐形成“学在华中大”的品牌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本次年会特邀薛禹胜院士、刘吉臻院士、罗安院士为参会代表作特邀报告。
薛禹胜院士以“能量域中的功角稳定性统一理论”为题,希望在功角稳定性研究领域找到统一的研究方法,通过时间域-空间域-能量域的协调分析,将功角稳定性分析统一在振荡模式之间的能量交换上,提出了一种功角稳定性统一理论,从方法论、机理、算法上实现了统一。
刘吉臻院士以“大规模新能源电力消纳的瓶颈与对策”为题,指出新能源电力消纳是我国能源转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并给出集中与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并举、加快燃煤火电灵活性改造、加大抽水蓄能建设、开发利用需求侧灵活可调度资源、构建新一代新能源电力系统、建立适应大规模新能源消纳的市场机制等六项对策建议。
罗安院士以“新能源发电基地直流外送面临的安全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探讨”为题,针对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基地外送面临的宽频带振荡、谐波谐振、换相失败等安全问题,采用频域阻抗法可分析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的稳定性,电网阻抗增大、逆变器台数增多和锁相环带宽增大都会导致新能源并网稳定性变差。
在主旨报告中,来自电网企业和高等院校的九位专家分享了各自最新研究成果与经验,郭剑波院士、王伟胜教高主持会议。
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张启平教高作了题为“现代电网在能源转型发展中的作用”的报告,分析我国能源转型可能遇到的挑战,提出现代电网已形成较为完善二次能源输配网络,充分利用现有电网推进能源转型发展是现实而可行的选择。
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李明节教高作了题为“大电网仿真技术在国家电网中的应用”的报告,介绍了国家电网公司在大电网仿真技术,以及仿真体系建设方面做的创新工作,提出先进的仿真工具和健全的仿真体系是支撑大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柳焕章教高作了题为“抽能高抗匝间保护原理及应用”的报告,提出了一种抽能电抗器匝间短路保护原理,消除了匝间短路与外部接地短路闭锁的定值配合,同时保护主电抗绕组匝间故障和抽能绕组匝间故障。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孙光辉研高作了题为“从电力系统动态特性视角看新能源快速功率控制的必要性”,通过对电力系统总体认识、对电力系统动态特性的理解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新能源电源的特点,充分发挥新能源快速控制的特长。
华中科技大学袁小明教授作了题为“交流系统动态分析的幅频动力学方法”的报告,从系统数学化关系、模型化、线性与非线性以及不同时间尺度的耦合几个角度介绍了幅频动力学方法。
清华大学康重庆教授作了题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挑战与应对”的报告,将所面临的挑战梳理为运行方式多样化、电力平衡概率化、源荷界限模糊化、灵活资源稀缺化、能源耦合复杂化、电网潮流双向化等,并相应给出应对措施。
河海大学鞠平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与智能电网的若干思考”的报告,系统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及未来展望,指出人工智能优势突出但并非万能,并从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分别介绍了可能的应用模式和场景。
上海交通大学蔡旭教授作了题为“应对高比例并网的风电机组电压源型控制与评估”的报告,介绍了四种典型的风电机组虚拟同步控制方式,均能实现对电网频率的阻尼和一次调频功能,且效果基本一样。
浙江大学徐政教授作了题为“电力网络谐振稳定性的定义与分析方法”的报告,提出了电力网络谐振稳定性的概念,并给出具体定义和分析方法,将电压、电流响应中以谐振频率振荡的自由分量是否衰减为零作为稳定的判断依据。
本次联合学术年会自3月份发出征文通知,共收到投稿论文203篇,经两个专委会邀请专家评审,收录论文集113篇,评选优秀论文37篇。年会对优秀论文作者进行现场表彰,并在第二天的分论坛中进行论文交流报告。
本次年会围绕我国电力系统随着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的大量投运、新能源发电规模的快速增长,面临的诸多新机遇、新挑战,通过特邀报告、主旨报告和分论坛交流等形式,为参会代表提供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共商发展平台。薛禹胜院士、潘垣院士、程时杰院士、刘吉臻院士、罗安院士受邀出席会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陈小良、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陈建国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电力系统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院长)郭剑波院士,新能源并网与运行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王伟胜教高主持。来自全国电力领域相关单位300余人参加会议。
陈小良副秘书长代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表示在新形势下,学会将准确把握新时代能源电力发展的主要矛盾,围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充分发挥智力资源、成果资源、信息资源优势,推动电力与能源的绿色、低碳、开放、智能化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专委会开展活动提出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四个服务”等六方面要求。
陈建国副校长在致辞中,向前来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专家学者多年来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详细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自2000年三校合校以来自我建设各方面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已逐渐形成“学在华中大”的品牌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本次年会特邀薛禹胜院士、刘吉臻院士、罗安院士为参会代表作特邀报告。
薛禹胜院士以“能量域中的功角稳定性统一理论”为题,希望在功角稳定性研究领域找到统一的研究方法,通过时间域-空间域-能量域的协调分析,将功角稳定性分析统一在振荡模式之间的能量交换上,提出了一种功角稳定性统一理论,从方法论、机理、算法上实现了统一。
刘吉臻院士以“大规模新能源电力消纳的瓶颈与对策”为题,指出新能源电力消纳是我国能源转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并给出集中与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并举、加快燃煤火电灵活性改造、加大抽水蓄能建设、开发利用需求侧灵活可调度资源、构建新一代新能源电力系统、建立适应大规模新能源消纳的市场机制等六项对策建议。
罗安院士以“新能源发电基地直流外送面临的安全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探讨”为题,针对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基地外送面临的宽频带振荡、谐波谐振、换相失败等安全问题,采用频域阻抗法可分析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的稳定性,电网阻抗增大、逆变器台数增多和锁相环带宽增大都会导致新能源并网稳定性变差。
在主旨报告中,来自电网企业和高等院校的九位专家分享了各自最新研究成果与经验,郭剑波院士、王伟胜教高主持会议。
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张启平教高作了题为“现代电网在能源转型发展中的作用”的报告,分析我国能源转型可能遇到的挑战,提出现代电网已形成较为完善二次能源输配网络,充分利用现有电网推进能源转型发展是现实而可行的选择。
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李明节教高作了题为“大电网仿真技术在国家电网中的应用”的报告,介绍了国家电网公司在大电网仿真技术,以及仿真体系建设方面做的创新工作,提出先进的仿真工具和健全的仿真体系是支撑大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柳焕章教高作了题为“抽能高抗匝间保护原理及应用”的报告,提出了一种抽能电抗器匝间短路保护原理,消除了匝间短路与外部接地短路闭锁的定值配合,同时保护主电抗绕组匝间故障和抽能绕组匝间故障。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孙光辉研高作了题为“从电力系统动态特性视角看新能源快速功率控制的必要性”,通过对电力系统总体认识、对电力系统动态特性的理解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新能源电源的特点,充分发挥新能源快速控制的特长。
华中科技大学袁小明教授作了题为“交流系统动态分析的幅频动力学方法”的报告,从系统数学化关系、模型化、线性与非线性以及不同时间尺度的耦合几个角度介绍了幅频动力学方法。
清华大学康重庆教授作了题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挑战与应对”的报告,将所面临的挑战梳理为运行方式多样化、电力平衡概率化、源荷界限模糊化、灵活资源稀缺化、能源耦合复杂化、电网潮流双向化等,并相应给出应对措施。
河海大学鞠平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与智能电网的若干思考”的报告,系统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及未来展望,指出人工智能优势突出但并非万能,并从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分别介绍了可能的应用模式和场景。
上海交通大学蔡旭教授作了题为“应对高比例并网的风电机组电压源型控制与评估”的报告,介绍了四种典型的风电机组虚拟同步控制方式,均能实现对电网频率的阻尼和一次调频功能,且效果基本一样。
浙江大学徐政教授作了题为“电力网络谐振稳定性的定义与分析方法”的报告,提出了电力网络谐振稳定性的概念,并给出具体定义和分析方法,将电压、电流响应中以谐振频率振荡的自由分量是否衰减为零作为稳定的判断依据。
本次联合学术年会自3月份发出征文通知,共收到投稿论文203篇,经两个专委会邀请专家评审,收录论文集113篇,评选优秀论文37篇。年会对优秀论文作者进行现场表彰,并在第二天的分论坛中进行论文交流报告。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2019 IEEE PES年会在美国亚特
2019-09-14
- 2019第十七届保护和控制学术研
2019-09-14
- 聚焦电网调控人工智能 助力“
2019-09-13
-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启动建设新一
2019-01-05
- 中国核电ERDB系统发布 赋能电
2018-11-24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