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东莞供电局实现通过调度自动化主站网络“五防”对输电线路实施程序化远方操作从30分钟到3分钟
佛山供电局配电运维人员在平板手机上接受网络发令。(刘安琪 摄)
“可以一键将输电线路由运行操作至冷备用状态,中间过程无需调度、现场人工干预,较传统操作模式,耗时从30分钟降至3分钟以内。”近日,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东莞供电局实现了通过调度自动化主站网络“五防”(防止恶意登录、防止恶意攻击、防止非法受令、防止误发指令、防止误操指令)对输电线路实施程序化远方操作。据介绍,此操作可以大幅提升调度操作效率和事故、应急快速处置能力,降低现场等待时间、人员误操作风险和人身安全风险,实现了效率、效益双提升。
东莞供电局
以智能系统实现远方改变设备状态
6月16日10时6分,东莞供电局调控中心开展110千伏彭石乙线程序化操作,只见现场一切准备就绪后,调度员张水平在自动化系统点击“一键操作”,3分钟内便顺利完成线路的状态转换。据了解,这是国内首创通过调度端开展的自适应程序化操作。至此,该局可将各侧开关、刀闸均具备常态化远方操作条件的线路实现一键转换状态,操作时间从30分钟降至3分钟以内。
不囿于单一站点和固定线路 自适应性让操作“一步到位”
“调度操作是有序指挥操作单位在现场完成设备状态改变,最终协同性地完成电网局部设备的状态改变。可指挥会存在沟通的时间成本,我们就想,与其指挥他人,还不如调度自己操作,与其一步一步操作,还不如程序化自动操作,调度端自适应程序化操作就是这么提出来的。”东莞供电局调度控制中心主网调度分部主管罗煜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了这一外行人看来“不明觉厉”的操作。
据了解,一般概念上的程序化操作通常只能适用于单一站点或简单线路的程序化,而东莞供电局的调度端自适应程序化操作可适用于所有具备远方操作条件设备的程序化。“大多数的程序化操作止于线路开关,刀闸操作还是要指挥操作单位去进行,所以这并不能节约很多的操作时间。”张水平介绍。而东莞供电局已实现了多端T接线路、任何刀闸的远方程序化操作。例如,本次试点中的彭洞站、石鼓站为GIS刀闸,赤岭站则为敞开式刀闸,这表明该局已将程序化操作上升至新的应用水平。
可能有人会疑惑,那些不具备远方操作条件的设备该如何处理呢?“针对这类设备,我们通过网络发令自动下发至现场进行操作,完成后均通过系统自动校核,无需人工干预也能确保操作安全、顺畅地自动进行,实现了全量设备的调度端自适应程序化操作。”张水平解释道。
目前,该局44座变电站设备、9条线路已实现程序化远方操作,预计今年年底,将实现60座变电站刀闸的常态化远方操作,至2020年争取实现全局设备具备程序化远方操作功能,该局正不断扩大调度远方操作范围,争取实现全网设备的程序化远方操作。
时间和人力资源效率双提升 安全防误全流程智能化运行
据悉,运用自适应程序化操作后,改变设备状态操作的平均需时由30分钟降低到3分钟内,线路停送电速度实现了质的飞跃。此外,该操作方式大面积推广应用后,还可提升人力资源利用效率,调度员可直接改变设备状态,每次可减少现场状态确认、操作电源投退人员3名。
该局通过不断进行规则安全校验和规则优化,形成了更坚强、更完备的智能校验规则库,提升了调度操作安全。“可以说,这种程序化操作模式给调度操作安全上了双重保险。”东莞供电局调度员张水平说。系统能够依据设备状态及网络发令进行分析,判断每一步操作内容是否满足安全性要求,解析操作过程是否满足电网方式要求,对操作状态和下令条件作出自动判断,整个校验过程全部嵌入操作流程实现智能运行,充分运用智能化技术完成复杂的逻辑推理判断,为电网操作安全再上一道保险,相对于人工判断更加准确可靠。
设备要安全,人更要安全。调度端程序化远方操作降低了操作中的人身风险,变电人员只需一人来进行操作前后的辅助性检查,有效将人员与操作中的设备隔离,减少因设备故障引发的人身风险。
下一步,该局调控中心将进一步优化自适应程序化操作的全景展示,使调度员能更直观地观察程序化操作过程,做到任何人都看得懂操作过程、看得清操作流程、感受得到安全校核,将操作过程更加可视化。
(张鑫 顾萱)
佛山供电局
配网调度APP移动网络发令上线使用
只要有停复电下达就必然会用到调度令。调度命令是保障电网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必须使用专业术语进行逻辑下令、复诵和确认等繁琐而又必须的过程。“一直以来是通过电话进行调度令的下达,耗时长,效率低,现在用上了APP,随时查看,一目了然。”佛山供电局配网调度技能专家吴树鸿说。
据了解,为提高配网调度操作指令票的执行效率,佛山供电局组织研发的配网调度APP软件——移动网络发令于5月底正式上线。与传统调度人工下令模式比较,移动网络发令每单平均减少耗时10分钟。“这是多为客户供电10分钟,一年2万次就是3333小时的用电,对于用电客户就是更多的生产、生活用电时间。”吴树鸿说。
与“互联网++”理念相融
“以往每次都是电话跟调度沟通,他们逐项下达调度令,我们又要复诵一次,多的时候10多条指令,一次电话都得10多分钟。”佛山南海供电局九江供电所运维一班副班长关家樑日常要带领班组人员负责当地其中44条线路的运行维护工作。他表示,每周都有两到三天需要开展停、复电等操作,如遇到较为棘手的问题,调度令有接近20项,人工时间耗费较大。
在佛山配网有超过1000个跟关家樑一样的基层受令人。“受令人员数量多、年龄大、文化差异、口音差异等不利因素普遍存在,难免出现耗时更长的情况。特别是故障抢修消缺停电时,操作指令票是由调度员实时填写的,现场人员无法提前打印,只能以电话人工受令,存在很大的风险因素。”吴树鸿说,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配网工期时间安排得非常紧,不确定的操作时长增加了延时停送电的可能。
为此,该局在分析了配网调度发令的现状后结合“互联网+”理念,探索应用配网发令移动交互模式,开发移动网络发令APP。从此,调度员可以与现场人员的移动终端交互指令,实现快速、规范发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靠地缩短发受令时间,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吴树鸿说,移动网络发令系统将复杂的防控、策略置于后台,通过加入业务逻辑校核策略,具备防止恶意登录、防止恶意攻击、防止非法受令、防止误发指令、防止误操指令等“五防”安全特点,确保发令的安全可靠。
调度令实现可视化、规范化
“我申请采用移动网络发令接受1704750号调度令。”6月26日,关家樑需将一条10千伏线路的其中一个开关后段线路由检修转为运行状态。他到达现场并致电调度进行网络令申请后,用PDA打开了移动网络发令APP。不到一分钟,APP内就能收到指令。“这样可以减轻我们人工复诵的压力,操作比以前快很多。”关家樑说。据统计,目前该所的网络令执行率已占调度令的99%以上。
据介绍,该APP应用南方电网移动应用门户部署移动网络发令,使得应用不仅可以在移动作业PDA上使用,还可以在个人手机上安装,且终端软件简洁、易上手。“第一次用的时候还不大熟练,用了两次后现在我们跟调度对接得很流畅了。”关家樑道出了体验感受。
采用移动网络发令后,电子指令可视化,命令传达规范明晰,与传统调度人工下令模式比较每单平均减少耗时10分钟。当前,佛山供电局正开展变电站10千伏母线接地方式改造工作,近170个变电站的数千条线路需要配合停电施工,将有大量配网线路转电、停电操作。“调度命令下达预计会增加1倍,移动网络发令的投入可谓是正合时宜。”该局设备部配电管理分部副主管程凌森说。
移动网络发令具有重应用、易推广等实用特点,可快速普及到全网各单位。“接下来应用还会加入互媒体技术,如将下令调度员图片和现场受令人图片互传,提升双方‘认知度’,解决以往调度与某现场人员已有10年下令交流,却互不知对方模样的尴尬。”吴树鸿说。
(刘安琪 何炎)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2019 IEEE PES年会在美国亚特
2019-09-14
- 2019第十七届保护和控制学术研
2019-09-14
- 聚焦电网调控人工智能 助力“
2019-09-13
-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启动建设新一
2019-01-05
- 中国核电ERDB系统发布 赋能电
2018-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