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砻江水电开发的“主力军”――走近二滩公司
2005-11-09 11:42:16 来源:四川日报
A-
A+
电力18讯:加速开发雅砻江再铸二滩新辉煌(三)
我国二十世纪最大水电站的建设者,经营者;
我国第一个大额度使用世界银行贷款、全方位实行国际招标和合同管理、建起风险与权益共担机制的独立发电企业;
我国大型基建工程中第一个有限责任公司……
这张高含金量名片的“主人”,正是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始终挺立于改革开放的潮头,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肩负重要使命―――以建设、经营我国二十世纪建成的最大水电站二滩电站为基础,积极进行雅砻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完成对雅砻江水能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
二滩公司,正倾力奏出一曲新世纪中国水电开发的强音。
建设:“二滩模式”
筑起我国水电建设史上一座“里程碑”
二滩水电站,无论是从建设规模、管理体制,还是从其与国际水电建设市场接轨的进程来说,都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性工程。
二滩公司在二滩电站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被誉为“二滩模式”。它为我国大型基建项目按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管理制度运行、全方位与世界接轨提供了新鲜经验,也为我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和水电体制改革提供了成功范例,为三峡电站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积累了经验。
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感慨:“二滩公司是目前国内按照国际惯例建立现代市场体制运作得最好的企业之一。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远在天边,近在二滩……”
世行在相关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今后雅砻江滚动开发如需贷款,只对工程项目评估,对二滩公司则给予免于评估的待遇。
创新体制: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
1989年二滩公司成立伊始,就着眼于突破我国水电工程建设中建管分离的旧体制,走国际通用的建管一体化的新路子。
1995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后,公司在业内较早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多元投资主体持股,改变国有独资办电厂的传统投资体制;以公司董事会作为法人的项目法人责任制,改变原来“工程建设指挥部式”的项目管理体制。
承担筹资、建设、运营、还贷、发展五大任务,二滩公司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及资产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这一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二滩水电项目的高效率建设、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创新机制:推行“四项制度”
依照国际惯例,二滩水电工程全面推行菲迪克条款管理,形成独特的“四项制度”,即:业主负责制、工程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
通过国际招投标,二滩项目聚集起全球40多个国家的专家和建设者。在水轮机组的国际招标中,二滩从有利于本国民族工业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出发,首创“斜线切割法”,要求外国公司与国内企业组成联营体参加招投标,促进国内生产厂家引进技术专利,使我国水轮发电
机组的制造能力从40万千瓦一举跃上55万
千瓦的新台阶。
在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的过程中,二滩率先在国内建筑行业引进“争议复审团”。这一处理合同争议的创新组织形式,被世行写进了贷款导则。
1200多份合同的缜密制订和严格施行,使二滩水电工程成为一个科学、庞大的合同管理系统,其经验被世行列为东南亚的范本,被财政部定为我国利用世行贷款工程项目的合同范本。
创新技术:创下多项全国纪录
二滩电站在设计、施工、安装中,大量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改变传统的施工布置方式,创下多项全国纪录,并有数项技术指标居世界前茅。
二滩的技术突破包括:240米高的溢流式双曲拱坝为中国第一高坝;其地下厂房洞室群为亚洲最大;其左右岸两个大断面导流洞堪称世界第一洞;创下水电站年浇筑混凝土226万立方米的全国纪录……
经营:“二滩现象”
在电力体制的矛盾中迎难而上
在企业工作重心由工程建设向生产经营的转变中,按照向机制要现实生产力,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从精干高效的原则出发,二滩电厂的生产运行人员由原概算核定的1260人减少为195人,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居电力行业前茅。
然而,二滩水电站竣工投产之际,正遇川渝地区电力供应阶段性、结构性过剩。暂时低迷的电力市场、亟待改革的电力体制,对作为独立发电企业的二滩公司而言,挑战与考验异乎寻常。
从1998年首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到2000年整个工程全部竣工,3年间二滩电站可发电量约320亿千瓦时,但实际上网电量不到140亿千瓦时,不得不大量弃损电量。与此同时,过低的上网电价加剧了二滩经营之困。数以亿计的亏损发生在优质工程、高效企业身上,“二滩现象”备受关注。
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大势下,在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二滩公司以求实的态度、攻坚的魄力,全力破解“二滩现象”,特别注重“眼睛向内”,进行二次创业,努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向深化改革要活力,向科学管理要
我国二十世纪最大水电站的建设者,经营者;
我国第一个大额度使用世界银行贷款、全方位实行国际招标和合同管理、建起风险与权益共担机制的独立发电企业;
我国大型基建工程中第一个有限责任公司……
这张高含金量名片的“主人”,正是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始终挺立于改革开放的潮头,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肩负重要使命―――以建设、经营我国二十世纪建成的最大水电站二滩电站为基础,积极进行雅砻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完成对雅砻江水能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
二滩公司,正倾力奏出一曲新世纪中国水电开发的强音。
建设:“二滩模式”
筑起我国水电建设史上一座“里程碑”
二滩水电站,无论是从建设规模、管理体制,还是从其与国际水电建设市场接轨的进程来说,都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性工程。
二滩公司在二滩电站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被誉为“二滩模式”。它为我国大型基建项目按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管理制度运行、全方位与世界接轨提供了新鲜经验,也为我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和水电体制改革提供了成功范例,为三峡电站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积累了经验。
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感慨:“二滩公司是目前国内按照国际惯例建立现代市场体制运作得最好的企业之一。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远在天边,近在二滩……”
世行在相关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今后雅砻江滚动开发如需贷款,只对工程项目评估,对二滩公司则给予免于评估的待遇。
创新体制: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
1989年二滩公司成立伊始,就着眼于突破我国水电工程建设中建管分离的旧体制,走国际通用的建管一体化的新路子。
1995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后,公司在业内较早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多元投资主体持股,改变国有独资办电厂的传统投资体制;以公司董事会作为法人的项目法人责任制,改变原来“工程建设指挥部式”的项目管理体制。
承担筹资、建设、运营、还贷、发展五大任务,二滩公司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及资产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这一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二滩水电项目的高效率建设、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创新机制:推行“四项制度”
依照国际惯例,二滩水电工程全面推行菲迪克条款管理,形成独特的“四项制度”,即:业主负责制、工程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
通过国际招投标,二滩项目聚集起全球40多个国家的专家和建设者。在水轮机组的国际招标中,二滩从有利于本国民族工业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出发,首创“斜线切割法”,要求外国公司与国内企业组成联营体参加招投标,促进国内生产厂家引进技术专利,使我国水轮发电
机组的制造能力从40万千瓦一举跃上55万
千瓦的新台阶。
在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的过程中,二滩率先在国内建筑行业引进“争议复审团”。这一处理合同争议的创新组织形式,被世行写进了贷款导则。
1200多份合同的缜密制订和严格施行,使二滩水电工程成为一个科学、庞大的合同管理系统,其经验被世行列为东南亚的范本,被财政部定为我国利用世行贷款工程项目的合同范本。
创新技术:创下多项全国纪录
二滩电站在设计、施工、安装中,大量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改变传统的施工布置方式,创下多项全国纪录,并有数项技术指标居世界前茅。
二滩的技术突破包括:240米高的溢流式双曲拱坝为中国第一高坝;其地下厂房洞室群为亚洲最大;其左右岸两个大断面导流洞堪称世界第一洞;创下水电站年浇筑混凝土226万立方米的全国纪录……
经营:“二滩现象”
在电力体制的矛盾中迎难而上
在企业工作重心由工程建设向生产经营的转变中,按照向机制要现实生产力,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从精干高效的原则出发,二滩电厂的生产运行人员由原概算核定的1260人减少为195人,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居电力行业前茅。
然而,二滩水电站竣工投产之际,正遇川渝地区电力供应阶段性、结构性过剩。暂时低迷的电力市场、亟待改革的电力体制,对作为独立发电企业的二滩公司而言,挑战与考验异乎寻常。
从1998年首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到2000年整个工程全部竣工,3年间二滩电站可发电量约320亿千瓦时,但实际上网电量不到140亿千瓦时,不得不大量弃损电量。与此同时,过低的上网电价加剧了二滩经营之困。数以亿计的亏损发生在优质工程、高效企业身上,“二滩现象”备受关注。
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大势下,在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二滩公司以求实的态度、攻坚的魄力,全力破解“二滩现象”,特别注重“眼睛向内”,进行二次创业,努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向深化改革要活力,向科学管理要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众多电力央企前领导任中央企业
2021-01-03
- 大唐集团原董事长陈飞虎去向落
2021-01-03
- 能建总经济师:电力投资建设的“
2020-12-31
- 国网旗下平高许继并入西电后,下
2020-12-25
- 章建华: 今后新能源发展基本不
2020-12-24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