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新闻 > 深度 > 正文

煤炭产业应抓住时机补欠账

  2016-02-02 00:00:0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煤炭产业的发展步伐太快,整个煤炭产业的历史欠账与其他行业相比明显偏多,而补齐这些欠账并非一日之功。总的来看,煤炭产业必须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在硬件方面和民生改善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只有如此,才能为全行业实现长期科学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转发了15家煤炭企业的联合倡议书,呼吁全行业在保障安全生产和煤炭稳定供给的前提下,于2016年春节期间停止生产和建设施工,让广大职工休假。

  这一倡议,是煤炭产业偿还历史欠账的必然举措之一,也是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的具体体现,不应被狭隘地理解为“煤炭产业应对产能过快释放、市场供给大于需求的无奈之举”。

  一方面,煤炭企业在春节期间停产放假,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国内煤炭市场的供需格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达36.85亿吨。这意味着,春节停产7天有望减少国内原煤供给约7000万吨。但是,这期间,全国多数用煤企业也处于停产状态,煤炭消费需求也会相应减少。况且,与已经持续49个月超过3亿吨的全社会库存相比,减产7000万吨无法从根本上改变高库存的供给格局。

  另一方面,由于发展阶段的原因,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煤炭供需格局相对紧张,煤炭产业会面临“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的巨大压力,导致煤炭工人的休假权益长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形成历史欠账。如今,市场行情已经完全逆转,煤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煤矿企业完全有条件让煤矿工人在节假日期间正常休假。

  目前,我国煤炭生产能力40亿吨左右,在建规模11亿吨。煤炭产业的发展步伐太快,整个煤炭产业的历史欠账与其他行业相比明显偏多。比如,煤炭产业粗放型、掠夺式的发展模式,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在重速度和规模扩张的格局下,煤炭企业“小、散、乱、差”的顽疾根深蒂固,产业集中度偏低;煤炭企业“黄金十年”期间赚钱太容易,导致企业局限于挖煤、卖煤,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偏短。

  这些历史欠账,正是被煤炭产业“黄金十年”的辉煌所掩盖的矛盾。而当煤炭市场形势发生大逆转时,所有累积的问题和矛盾集中暴露,给煤炭企业带来沉重一击,加剧了其发展困难。

  当前,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已经从供需偏紧转为供给总量过剩。这一行情让许多煤炭企业苦不堪言,但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全行业放慢扩张脚步、补齐历史欠账创造了有利时机。要想补齐这些短板、补上历史欠账,煤炭产业必须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出发,认真梳理煤炭产业粗放发展和快速扩张带来的困难和问题。

  当然,煤炭业该补的欠账还很多,而补齐这些欠账并非一日之功。总的来看,煤炭产业必须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重视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又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既要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治理、清洁利用等硬件方面加大投入,也要在保护工人合法权益、关注矿工收入增加等民生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只有如此,才能为全行业实现长期科学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林火灿)

李梁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配合政府、混改、主辅分离,从国

2020-02-22

可再生能源消纳关键:进一步明确

2019-09-14

省级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

2019-09-14

陈宗法:煤电解局:如何度过第二个

2019-09-13

2025年煤电装机—政策的能动空

2019-09-13

热点排行
  • · 电力现货市场为什么要搭配中长期电能量交易?
  • · 深度剖析:转供电何去何从?
  • · eo辣评 | 山西燃气集团初步落地,国新能源从“大哥”变“小弟”,前景堪忧
  • · 关于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若干建议
  • · 从中核薪酬改革说起 央企员工的工资可以比领导高吗?
  • · 国际油价下跌对煤化工影响几何
  • ·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三点原因致中国能源转型更为困难
  • · 关注|山东省自备电厂价格政策解读
  • · 关于再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的思考
  • · 赵文广:电力期货市场与期货合约特点
推荐阅读
  • · 藏在输配电价里的“隔墙供电”逻辑
  • · 配合政府、混改、主辅分离,从国网改革文件看换帅后的新思路
  • · 2025年煤电装机—政策的能动空间在哪里?
  • · 谜一样的用电量增速?我国过去十年用电量低速增长的启示
  • · 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核心是各省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在电力消费中的占比
  • · “清洁煤电”热下的冷思考:超低排放的代价
  • · 关于再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的思考
  • · 触动谁的利益?涉及哪些市场主体?分析新版配额制对各市场主体的影响!
  • · 民营售电现阶段盈利模式分析、增值服务路线、业务定位
  • · 解读《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