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南智能用电管理模式探访
2013-11-04 09:52:2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中,营销经营成果、各项经营指标在人工抄表和收费后才能体现,工作效率较低,指标分析处理体系不尽完善。天津城南供电公司着力探索可推广复制的城区营销新模式。这个全新的智能用电模式是如何实现的呢?10月23日,我来到天津市和平区一探究竟。
2013年,天津城南供电公司在小站镇率先实现智能电表全覆盖、全采集,但是其模式并不能全盘复制。“我们想要探寻出一种适合市区、可供复制推广的新模式。”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此次试点开展智能用电管理模式的和平区,地处天津市核心地带,居民户数多,组成复杂,相比小站,其营销模式转变在城区更具推广价值。
在参考小站模式的基础上,城南供电公司创新建立一种以管控中心为核心,通过现场运维组、检查组、业务组专业化协同工作的管理模式。管控中心通过日数据分析、日故障运维,实现线损、售电量等各项经营指标日管控;现场运维班依据线损分析系统实时故障分析平台实施运维,解决远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检查班根据日线损波动,确定检查目标,到现场检查;业务班实时查询客户用电情况、故障范围和类别、处理情况,做好服务工作。
该公司员工历时5个月,核对台区816个,梳理了台区、客户逻辑关系,在8月底全面完成台区鉴定工作,打赢管理模式建立的第一仗。
目前,和平区智能电表换装8万余户。城南供电公司一方面组成计量推动组,积极开展换装工作,另一方面着手深化采集系统的深度应用。每个台区要实现采集成功,需要主站、集中器、户表三个环节环环相扣,解决传输通道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更换中,表的检测成了难题。为了提高户表的换装效率,城南供电公司研制出一种检测仪,一次可测试10块表计,调试完毕后再运到现场更换,实践成功率100%。现场运维组的武立彬说,这样一来,他每天可以更换表计150只。
管控中心组员黄琨说:“每次我们解决一个问题,采集率就能提高一大截,很有成就感!”在97个智能电表换装全覆盖的台区内,曾经出现过采集率100%的台区成功率回落的现象。组员们百思不得其解,调查发现是由于某几户更换了智能电表,集中器不对应造成的。针对这个问题,城南供电公司在系统内新增了“换表未接档”模块,显示每个台区更换的智能表户数,及时更新台区档案。
而在很多新建小区,集中器安在地下室,信号容易被屏蔽,采集率一直上不来。监控运维组组长时子悦介绍说:“我们因地制宜,延长通信接线,安装放大器扩大信号,在地上部分安装替代表计,对地下的几户补漏抄表,多管齐下,将数据传回了管控中心。”
经过努力,和平地区的线损逐步下降,目前稳定在8%左右。而在不久的将来,工作人员打开线损监控管理系统,选择某一台区,日线损波动曲线一目了然,点击某一坐标点,则可查阅当日明细表,当一户居民剩余电量持续不变,系统会告警,提醒可能出现了表计故障……
2013年,天津城南供电公司在小站镇率先实现智能电表全覆盖、全采集,但是其模式并不能全盘复制。“我们想要探寻出一种适合市区、可供复制推广的新模式。”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此次试点开展智能用电管理模式的和平区,地处天津市核心地带,居民户数多,组成复杂,相比小站,其营销模式转变在城区更具推广价值。
在参考小站模式的基础上,城南供电公司创新建立一种以管控中心为核心,通过现场运维组、检查组、业务组专业化协同工作的管理模式。管控中心通过日数据分析、日故障运维,实现线损、售电量等各项经营指标日管控;现场运维班依据线损分析系统实时故障分析平台实施运维,解决远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检查班根据日线损波动,确定检查目标,到现场检查;业务班实时查询客户用电情况、故障范围和类别、处理情况,做好服务工作。
该公司员工历时5个月,核对台区816个,梳理了台区、客户逻辑关系,在8月底全面完成台区鉴定工作,打赢管理模式建立的第一仗。
目前,和平区智能电表换装8万余户。城南供电公司一方面组成计量推动组,积极开展换装工作,另一方面着手深化采集系统的深度应用。每个台区要实现采集成功,需要主站、集中器、户表三个环节环环相扣,解决传输通道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更换中,表的检测成了难题。为了提高户表的换装效率,城南供电公司研制出一种检测仪,一次可测试10块表计,调试完毕后再运到现场更换,实践成功率100%。现场运维组的武立彬说,这样一来,他每天可以更换表计150只。
管控中心组员黄琨说:“每次我们解决一个问题,采集率就能提高一大截,很有成就感!”在97个智能电表换装全覆盖的台区内,曾经出现过采集率100%的台区成功率回落的现象。组员们百思不得其解,调查发现是由于某几户更换了智能电表,集中器不对应造成的。针对这个问题,城南供电公司在系统内新增了“换表未接档”模块,显示每个台区更换的智能表户数,及时更新台区档案。
而在很多新建小区,集中器安在地下室,信号容易被屏蔽,采集率一直上不来。监控运维组组长时子悦介绍说:“我们因地制宜,延长通信接线,安装放大器扩大信号,在地上部分安装替代表计,对地下的几户补漏抄表,多管齐下,将数据传回了管控中心。”
经过努力,和平地区的线损逐步下降,目前稳定在8%左右。而在不久的将来,工作人员打开线损监控管理系统,选择某一台区,日线损波动曲线一目了然,点击某一坐标点,则可查阅当日明细表,当一户居民剩余电量持续不变,系统会告警,提醒可能出现了表计故障……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247亿!国家电网最先发力,能源新
2020-06-16
- 2019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在江苏
2019-09-13
- 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数字化转型建
2019-06-13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
2019-02-24
- 谋求整体上市?国网信通拟以“云
2019-01-28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