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破解难题 太仓供电公司智能费控试点“先行”掠影
2013-10-30 16:34:4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以往对于欠费客户停电、复电需要亲自到现场操作,现在我只要在电脑上轻轻一点鼠标,就可以实现对费控客户的停复电,既省时、又省力。”10月25日,太仓市供电公司沙溪供电所副所长曹建国向笔者介绍智能费控系统时说道,该系统不仅可以详细的反映客户的日用电量、电费记录、电费余额等信息,还可以对欠费和余额不足的客户及时发送短信提醒,真正实现了对电费回收工作的智能化管控。
由于传统的销售方式,电无法像其他商品一样遵循“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场等价交易模式,长期以来形成了“先用电、后交钱”的交易模式,对公司电费回收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为此,太仓市供电公司在沙溪供电所试点推行智能费控工作,着力引导和改变客户采取“先交费、后用电”的用电模式,以有效降低电费回收风险。
电费“老大难”主动上门预交费
9月23日,沙溪供电所迎来了一位“稀客”,着实让沙溪供电所负责抄收电费的李强既吃惊又欣喜。
刘先生是沙溪镇永久商业广场的商铺店主,时常拖欠电费。李强每到收费例日,都需要三番二次上门催缴其按时缴纳电费,可不是因为店主外出被吃“闭门羹”,就是店主以“马上去交费”敷衍推脱。为此李强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可效果依然不是很理想,这令他头痛不已。
“李师傅,真是不好意思,月底一忙常把交费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昨天看到你们的短信提醒,这不今天我一有空就来了。”刘先生说完就掏出手机,翻出昨天的短信给顾晓红看,上面显示“22日止,您户当前电费余额为-133.18元,低于停电阀值0元……”
像刘先生这样的客户,并不是个例。因此,今年沙溪供电所在启动费控试点工作前,先行对电费回收中遇到的“老大难”进行了分析,发现除了流动性人员、上海来太购房者等外,大多为交费渠道单一的客户。为此沙溪供电所就有意识地将这些客户纳入其中,制定了年度实现1320户智能费控客户的推广工作。
智能费控系统是以用电采集系统为依托,利用智能费控电表实现对电量、电费的实时监测,将原先需要人工操作的集抄、告警、停电、复电等一系列动作,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
今年3月,沙溪供电所按照智能费控试点的总体目标,采取先易后难、以点代面、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思路,确定了智能电表更换和采集系统建设同步实施的进度计划,并邀请省电科院(300215,股吧)技术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现场模拟和操控演练,使供电所一线员工基本掌握和熟悉了相关流程。
截止10月底,已开通费控功能的652户客户无一欠费,电费回收实现月结月清。而对这些用户,供电员工的工作重点也从抄表催费转变为维修服务。
“实时计费”一目了然
“为什么我9月存了电费,现在才过了不到一个月又给我发来了欠费短信?”10月12日,沙溪供电所营销员徐国强刚刚接通电话,那头便传来星太花园张女士的一阵质问。
“张女士,您先不要急,我来给你算算帐。”徐国强通过费控系统查询到了用户信息,随后耐心地解释起来:“9月底您预存电费1000元,9月消费电费800元,还有余额200元,对吧?”
“对呀。”刘女士不以为然地回答。
“但是10月1日您产生电费34元,2日……至10日您已消费330元电费,所以才会收到欠费130元的短信。”
徐国强快速又准确的报出张女士每日电费使用情况,着实让她吃了一惊。“您是我们费控用户,在签订协议的时候我们已经向您做过说明的,可能当时您没在意,我再向您详细解释一下。”
随后为了打消疑虑,徐国强将消费记录通过微信发了过去,刘女士这才回过神来。“这样呀,实在不好意思,我这就来交电费。”
费控试点工作实施以来,由于以往电费结算是按照单、双月两月进行一次结算,而智能费控则是按照“实时计费”的方式进行结算,电费结算方式的转变造成不少客户的误解。为此,沙溪供电所积极通过张贴公告、发放传单等方式加强宣传推广力度,并在办理开通智能费控时与客户一一签订费控协议,明确告知客户智能费控的各项功能和特点。
8月12日,“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微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沙溪供电所又针对费控用户,及时上门走访,邀请近200余客户通过手机实现电费账单查询、缴费记录查询、准实时电量查询等新服务功能,确保客户的电费花的清楚、用的明白。
80后担当调试“大任”
今年26岁的夏瑞光是沙溪供电所最年轻的一员,凭着勤奋刻苦的精神,才工作2年已成为所里的骨干精英,这次智能费控调试的艰巨任务再次落在了他的肩上。
建立工单、掌机下载、现场调试,这是他每天完成费控调试的工作流程。
“如果一个电表一张工单,操作起来太繁琐;可如果几个电表放到一张工单,碰上一户采集不成功,整张工单就要作废了,有时一整天只能完成几户的调试工作”,夏瑞光没想到看似简单的调试,一开始就碰到想不到的困难。
有一次,当天的调试工作极不顺利。由于信号问题,每一块电表都得经过了四、五次才能调试成功,最多的一块试了八次,一直干到晚上七点多。当他回到家看到一桌子的菜,这才想起来今天说好要为母亲庆祝生日,为此他内疚了好一阵。
“后来,我想了个办法,用两个掌机,一个表箱上面五户建一个工单,下面五户再建一个工单,调试的时候两个掌机同时操作,效率比以前提高不少。”谈起这个“小创新”,他不免沾沾自喜。
“这孩子能吃苦,肯动脑,虽然调试工作很枯燥,但是他完成的很好。”曹所长对他的表现竖起了大拇指。因为费控系统智能化、信息化要求高,需要较短时间内掌握需要一批业务素质好、接受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在沙溪供电所,像小夏这样的一批80后大学生,通过该项试点工作中,已崭露头角并逐步走上前台担当大任。
直面“缺陷” 完善再提升
“智能费控调试过程中出现信号不稳定,调试步骤繁琐,远程服务器响应慢等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和解决。要真正实现"全采集、全覆盖、全费控"的目标,带给客户一个全新完善的费控体验,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曹建国打开《智能费控进展情况汇报》,上面罗列了亟待改进和解决的问题。
目前该试点工作,已完成了载波采集建设、业务培训、业务宣传等前期准备工作,与拟试点的1320户全部签订费控协定,并完成安装智能费控电表1223户,完成调试652户。
由于智能费控工作尚处于试点阶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他们发现,费控系统的稳定性还不高,各项功能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客户的居住环境差异性较大,存在因信号弱或接收不到信息的情况等亟待解决的“缺陷”。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沙溪费控试点公关小组清醒的认识到:在创新破解难题的征途上,必须直面“缺陷”,完善再提升。为此,公司在费控试点推广的过程中一方面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避免因为费控系统的问题对客户造成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大量探索实践,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对“缺陷”进行梳理分析,总结提炼试点工作经验。通过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技术支持部门沟通,充分暴露问题,通过顶层设计、完善提升的思路,为智能费控工作的全面推广真正起到“试点先行”作用。
由于传统的销售方式,电无法像其他商品一样遵循“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场等价交易模式,长期以来形成了“先用电、后交钱”的交易模式,对公司电费回收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为此,太仓市供电公司在沙溪供电所试点推行智能费控工作,着力引导和改变客户采取“先交费、后用电”的用电模式,以有效降低电费回收风险。
电费“老大难”主动上门预交费
9月23日,沙溪供电所迎来了一位“稀客”,着实让沙溪供电所负责抄收电费的李强既吃惊又欣喜。
刘先生是沙溪镇永久商业广场的商铺店主,时常拖欠电费。李强每到收费例日,都需要三番二次上门催缴其按时缴纳电费,可不是因为店主外出被吃“闭门羹”,就是店主以“马上去交费”敷衍推脱。为此李强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可效果依然不是很理想,这令他头痛不已。
“李师傅,真是不好意思,月底一忙常把交费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昨天看到你们的短信提醒,这不今天我一有空就来了。”刘先生说完就掏出手机,翻出昨天的短信给顾晓红看,上面显示“22日止,您户当前电费余额为-133.18元,低于停电阀值0元……”
像刘先生这样的客户,并不是个例。因此,今年沙溪供电所在启动费控试点工作前,先行对电费回收中遇到的“老大难”进行了分析,发现除了流动性人员、上海来太购房者等外,大多为交费渠道单一的客户。为此沙溪供电所就有意识地将这些客户纳入其中,制定了年度实现1320户智能费控客户的推广工作。
智能费控系统是以用电采集系统为依托,利用智能费控电表实现对电量、电费的实时监测,将原先需要人工操作的集抄、告警、停电、复电等一系列动作,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
今年3月,沙溪供电所按照智能费控试点的总体目标,采取先易后难、以点代面、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思路,确定了智能电表更换和采集系统建设同步实施的进度计划,并邀请省电科院(300215,股吧)技术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现场模拟和操控演练,使供电所一线员工基本掌握和熟悉了相关流程。
截止10月底,已开通费控功能的652户客户无一欠费,电费回收实现月结月清。而对这些用户,供电员工的工作重点也从抄表催费转变为维修服务。
“实时计费”一目了然
“为什么我9月存了电费,现在才过了不到一个月又给我发来了欠费短信?”10月12日,沙溪供电所营销员徐国强刚刚接通电话,那头便传来星太花园张女士的一阵质问。
“张女士,您先不要急,我来给你算算帐。”徐国强通过费控系统查询到了用户信息,随后耐心地解释起来:“9月底您预存电费1000元,9月消费电费800元,还有余额200元,对吧?”
“对呀。”刘女士不以为然地回答。
“但是10月1日您产生电费34元,2日……至10日您已消费330元电费,所以才会收到欠费130元的短信。”
徐国强快速又准确的报出张女士每日电费使用情况,着实让她吃了一惊。“您是我们费控用户,在签订协议的时候我们已经向您做过说明的,可能当时您没在意,我再向您详细解释一下。”
随后为了打消疑虑,徐国强将消费记录通过微信发了过去,刘女士这才回过神来。“这样呀,实在不好意思,我这就来交电费。”
费控试点工作实施以来,由于以往电费结算是按照单、双月两月进行一次结算,而智能费控则是按照“实时计费”的方式进行结算,电费结算方式的转变造成不少客户的误解。为此,沙溪供电所积极通过张贴公告、发放传单等方式加强宣传推广力度,并在办理开通智能费控时与客户一一签订费控协议,明确告知客户智能费控的各项功能和特点。
8月12日,“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微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沙溪供电所又针对费控用户,及时上门走访,邀请近200余客户通过手机实现电费账单查询、缴费记录查询、准实时电量查询等新服务功能,确保客户的电费花的清楚、用的明白。
80后担当调试“大任”
今年26岁的夏瑞光是沙溪供电所最年轻的一员,凭着勤奋刻苦的精神,才工作2年已成为所里的骨干精英,这次智能费控调试的艰巨任务再次落在了他的肩上。
建立工单、掌机下载、现场调试,这是他每天完成费控调试的工作流程。
“如果一个电表一张工单,操作起来太繁琐;可如果几个电表放到一张工单,碰上一户采集不成功,整张工单就要作废了,有时一整天只能完成几户的调试工作”,夏瑞光没想到看似简单的调试,一开始就碰到想不到的困难。
有一次,当天的调试工作极不顺利。由于信号问题,每一块电表都得经过了四、五次才能调试成功,最多的一块试了八次,一直干到晚上七点多。当他回到家看到一桌子的菜,这才想起来今天说好要为母亲庆祝生日,为此他内疚了好一阵。
“后来,我想了个办法,用两个掌机,一个表箱上面五户建一个工单,下面五户再建一个工单,调试的时候两个掌机同时操作,效率比以前提高不少。”谈起这个“小创新”,他不免沾沾自喜。
“这孩子能吃苦,肯动脑,虽然调试工作很枯燥,但是他完成的很好。”曹所长对他的表现竖起了大拇指。因为费控系统智能化、信息化要求高,需要较短时间内掌握需要一批业务素质好、接受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在沙溪供电所,像小夏这样的一批80后大学生,通过该项试点工作中,已崭露头角并逐步走上前台担当大任。
直面“缺陷” 完善再提升
“智能费控调试过程中出现信号不稳定,调试步骤繁琐,远程服务器响应慢等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和解决。要真正实现"全采集、全覆盖、全费控"的目标,带给客户一个全新完善的费控体验,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曹建国打开《智能费控进展情况汇报》,上面罗列了亟待改进和解决的问题。
目前该试点工作,已完成了载波采集建设、业务培训、业务宣传等前期准备工作,与拟试点的1320户全部签订费控协定,并完成安装智能费控电表1223户,完成调试652户。
由于智能费控工作尚处于试点阶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他们发现,费控系统的稳定性还不高,各项功能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客户的居住环境差异性较大,存在因信号弱或接收不到信息的情况等亟待解决的“缺陷”。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沙溪费控试点公关小组清醒的认识到:在创新破解难题的征途上,必须直面“缺陷”,完善再提升。为此,公司在费控试点推广的过程中一方面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避免因为费控系统的问题对客户造成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大量探索实践,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对“缺陷”进行梳理分析,总结提炼试点工作经验。通过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技术支持部门沟通,充分暴露问题,通过顶层设计、完善提升的思路,为智能费控工作的全面推广真正起到“试点先行”作用。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247亿!国家电网最先发力,能源新
2020-06-16
- 2019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在江苏
2019-09-13
- 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数字化转型建
2019-06-13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
2019-02-24
- 谋求整体上市?国网信通拟以“云
2019-01-28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