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阜川供电所信息采集系统应用记
2013-10-22 09:07:5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典型经验:阜川供电所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试点工作为契机,以解决山区农电管理薄弱环节为目标,通过积极吸收外部先进技术,紧密结合本地工作实际,走出了一条“技术进步为基本手段,管理升级为根本目的”的新路子。
10月16日见到陕西汉中阜川供电所的王鑫时,他正在电脑前统计电量。“以前,一个农村台区需要6名抄表工,外出花3天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1个人点击鼠标半天就搞定了,而且数据准确率达100%。”他高兴地说。其实,王鑫所说的电量远程集抄只是该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众多功能中的一项,今年,该所在管辖的农村台区试点安装这一系统,成为农电管理工作的有力助手。
破解难题有希望
阜川镇位于大巴山深处,地理环境十分险峻。辖区内线路复杂,设备维护量大,巡视、抄表、检修等工作不安全隐患多,是阜川供电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供电所的同志要在山路上骑摩托车去抄表和检修,费时费力风险大不说,人员成本管理成本都较高。”在所里工作多年的王鑫体会颇深。
如何把员工从这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安全状况低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是摆在阜川供电所面前的巨大挑战。“所里想了很多办法,设置用电临时代办点、派出流动巡视人员……但这些都治标不治本。”王鑫坦言。
是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让阜川供电所看到了希望。通过对老旧线路设备的逐步改进换代,使该所管辖的17个行政村全部建成电气化村。有了这个基础,该所决定运用技术进步解决管理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试点,今年2月份,该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正式开始建设。
好处说不完
连续数月的加班加点之后,阜川供电所各台区智能电表、采集箱、智能配电箱等设备安装就位。“苦点累点倒没啥,关键是要学会功能模块的使用,必须得摸准吃透!”那一阵子,王鑫和所里的同事们可没少下功夫。为了做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一片、应用一片”,该所强化建设与应用的同步推进,一方面参加厂家的培训会,另一方面向其他供电所学习取经,使系统的上线率、准确率等指标达到和超过标准。
较好的准备工作使该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很快发挥了作用,除大大减少了每个月的抄表工作量之外,线损管理工作也得到了提升。依托这一系统,该所理顺了台区中线路、变压器、村组、客户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档案与现场的一致,实现了线损计算由人工到自动的过渡,解决了统计不准确、线损超标查找原因难等弊端。
“还不仅仅是这些,供电所还通过系统的实时电压值判断是否有低电压现象,能够及时调整变压器分接开关确保电压合格率;利用系统的综合信息分析农村地区用电负荷发展趋势,为今后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编制提供依据。”王鑫对系统得到充分应用很得意。
不断提升的过程
“技术进步推动管理升级,而管理升级也对技术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个相互促进、不断上升的过程。”王鑫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有着自己的认识理解。
他的这番话主要基于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目前系统中的表计和装置仍然处在磨合阶段,调试维护的工作量较大,该所将电量远程集抄后省下部分抄表人员转换职能,变成系统管理和消缺人员。“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重建设、轻运维’,必须全面掌握系统的综合知识,不断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做到管好和用好。”王鑫表示。
其实相对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这种技术上的提高,阜川供电所把管理方法、管理思维的变革看得更重要,就系统运行以来积累的大量数据,该所正在积极与生产MIS系统、营销管理系统等接轨,力求建立一个能够为生产、营销等多个方面服务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打破专业间的壁垒,做到信息的充分共享和互通,这是供电所精细化管理的一个方向”。王鑫对该系统的深化应用信心满满。
10月16日见到陕西汉中阜川供电所的王鑫时,他正在电脑前统计电量。“以前,一个农村台区需要6名抄表工,外出花3天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1个人点击鼠标半天就搞定了,而且数据准确率达100%。”他高兴地说。其实,王鑫所说的电量远程集抄只是该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众多功能中的一项,今年,该所在管辖的农村台区试点安装这一系统,成为农电管理工作的有力助手。
破解难题有希望
阜川镇位于大巴山深处,地理环境十分险峻。辖区内线路复杂,设备维护量大,巡视、抄表、检修等工作不安全隐患多,是阜川供电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供电所的同志要在山路上骑摩托车去抄表和检修,费时费力风险大不说,人员成本管理成本都较高。”在所里工作多年的王鑫体会颇深。
如何把员工从这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安全状况低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是摆在阜川供电所面前的巨大挑战。“所里想了很多办法,设置用电临时代办点、派出流动巡视人员……但这些都治标不治本。”王鑫坦言。
是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让阜川供电所看到了希望。通过对老旧线路设备的逐步改进换代,使该所管辖的17个行政村全部建成电气化村。有了这个基础,该所决定运用技术进步解决管理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试点,今年2月份,该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正式开始建设。
好处说不完
连续数月的加班加点之后,阜川供电所各台区智能电表、采集箱、智能配电箱等设备安装就位。“苦点累点倒没啥,关键是要学会功能模块的使用,必须得摸准吃透!”那一阵子,王鑫和所里的同事们可没少下功夫。为了做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一片、应用一片”,该所强化建设与应用的同步推进,一方面参加厂家的培训会,另一方面向其他供电所学习取经,使系统的上线率、准确率等指标达到和超过标准。
较好的准备工作使该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很快发挥了作用,除大大减少了每个月的抄表工作量之外,线损管理工作也得到了提升。依托这一系统,该所理顺了台区中线路、变压器、村组、客户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档案与现场的一致,实现了线损计算由人工到自动的过渡,解决了统计不准确、线损超标查找原因难等弊端。
“还不仅仅是这些,供电所还通过系统的实时电压值判断是否有低电压现象,能够及时调整变压器分接开关确保电压合格率;利用系统的综合信息分析农村地区用电负荷发展趋势,为今后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编制提供依据。”王鑫对系统得到充分应用很得意。
不断提升的过程
“技术进步推动管理升级,而管理升级也对技术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个相互促进、不断上升的过程。”王鑫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有着自己的认识理解。
他的这番话主要基于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目前系统中的表计和装置仍然处在磨合阶段,调试维护的工作量较大,该所将电量远程集抄后省下部分抄表人员转换职能,变成系统管理和消缺人员。“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重建设、轻运维’,必须全面掌握系统的综合知识,不断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做到管好和用好。”王鑫表示。
其实相对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这种技术上的提高,阜川供电所把管理方法、管理思维的变革看得更重要,就系统运行以来积累的大量数据,该所正在积极与生产MIS系统、营销管理系统等接轨,力求建立一个能够为生产、营销等多个方面服务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打破专业间的壁垒,做到信息的充分共享和互通,这是供电所精细化管理的一个方向”。王鑫对该系统的深化应用信心满满。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247亿!国家电网最先发力,能源新
2020-06-16
- 2019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在江苏
2019-09-13
- 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数字化转型建
2019-06-13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
2019-02-24
- 谋求整体上市?国网信通拟以“云
2019-01-28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