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供电局全面普及主配网生产移动作业平台业务
2013-07-17 11:00:19 来源:
A-
A+
电力18讯: 7月15日,记者在中山供电局220千伏德隆变电站主变停电试验工作现场中了解到,该站主变间隔预试工作在移动作业使用后比使用前共减少了8个小时,整个主变试验报告生成时间从原来六七个小时下降到只需10秒。工作负责人刘工称,使用移动作业平台,仿佛将办公室电脑搬到了工作现场,现场交底、作业、分析、录入、报告生成等工作一站妥,手指动一动,工作效率“飞”起来。
据悉,中山局作为广东电网公司推行生产移动作业的试点单位,已从2012年10月份开始在各生产单位试行移动作业,并于今年6月17日全面普及该模式,实现移动作业的单轨运行。近日,该局配合起草了《广东电网公司移动作业平台业务标准》,协助完成该作业模式在全省范围推广。
移动作业是指按照“计划+工单+移动终端”的模式,使用可移动的终端设备与信息系统通信,实现下载工单、记录作业情况、保存并回传工单等功能,以完成作业任务的作业方式。据悉,中山局自从推广移动作业后,受到一线员工的欢迎,现场工作效率有了较大提高,“两册”落地固化有了载体,现场正式告别纸质表单。
现场“玩PAD” 不是“偷懒”
“升压、绝缘、阻抗……”记者在220千伏德隆变电站主变停电工作现场,看到三个工作小组,分别在做不同的工作,每个工作小组都有人拿着一个类似“IPAD”的平板电脑用手指“指指点点”,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那位员工在工作现场“偷懒”呢。其实不然,他们在使用移动作业平台,用科技手段来“偷懒”。
平板电脑是移动作业终端中的一种。移动终端,是指用于开展移动作业的便携式电子信息类设备,包括掌上电脑(PDA)、平板电脑及笔记本电脑等。老师傅也学着“玩PAD”,简单易用。
“刚一开始推广移动作业的时候,确实有点不习惯,历来都是纸和笔去记录数据,一下子换成了平板电脑,功能那么多,担心自己用不好。” 一位在变电管理二所工作多年的老师傅说,边向记者展示操作平板电脑的熟练程度,“后来看大家用得很轻松,我就学着用,从安全生产系统上查看派工单到下载作业表单再到现场作业,没想到一点都不难用,以前要用笔记录大量的数据,回办公室再录入,现在点几下就可以传回系统了,参数还可现场查询,怪不得大家都喜欢现场玩PAD。” 移动作业与以往的作业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从纸质表单过渡到电子表单,从手写作业过程到平板电脑记录分析数据的电子化转变。
对于这一生产方式的变化,作为最先推广移动作业的试验研究所最有心得。中山局试验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去年10月前,试验所就对参与现场生产作业每位员工进行了移动作业操作方式培训和现场作业应用的讲解,并结合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和软件开发公司研讨改进方法,对移动作业终端软件进行优化。如今该作业方式已在中山局全面普及,涵盖试验、继保、检修、通信、自动化、配网等专业,缩短工作时间10%至40%不等。”
管理人员在线“问诊” “对症下药”只需几分钟
一个“PAD”在手,专责、班长对于工作状态实时在控,仿佛在线“问诊”的“电网医生”。
在每个移动作业终端,都有3G功能,工作进度、安全措施完成情况、风险情况、各类数据都能通过现场填写的电子表单,实时传送到电脑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中,专业专责、班长可以随时查询,如临现场,参与各类工作的结果判断、总结、故障处理,为工作现场提供技术支持。
5月30日,中山局试验所胡雷华、罗蔚等工作人员在110千伏沙口变电站进行10千伏#2电容512开关试验检测工作,当时测得一相电容的电阻偏高,达到60.4欧姆,该组电容的部分数据出现异常。怎么办?若按照以往的方法,就是暂停试验工作,抄录故障数据,将情况汇报至班长、专责处,等待管理人员给故障下结论。以前,唯一的通讯工具就是电话,有时候电话也说不清楚,故障处理效率低,一般都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处理完。
“推广了移动作业后,管理人员‘安坐家中’也能为设备‘问诊把脉’。”高压试验专责冯宝指着电脑显示的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说:“这就是5月30日沙口变电站的电容故障记录,当时他们将测试数据通过3G通讯网络回传,系统自动记录分析,我马上从电脑中查询到该电容往期试验的数据,进行比对,几分钟找出问题症结所在。20分钟后,变电运行人员入场更换电容,设备恢复了正常,故障处理时间大幅缩短,质量也更高。”
“两册”固化 告别纸质表单
早在2012年初,中山局对广东电网公司“两册”进行承接落地,成为省公司推广应用试点单位,实现“两个全覆盖”“三个维度展示流程固化”,打通了各个业务链,并通过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推动“两册”应用落地,利用移动作业平台将“两册”固化到了作业现场,正式告别繁多的纸质表单。
以往,生产班组每天早上都会召开班前会,班组长安排当天工作任务、进行技术交底,班员打印纸质表单,进行作业前准备,还需指派专人抄录预试、定检、验收的设备参数。推广移动作业后,工作负责人只要拿到终端平板电脑就能知晓当天的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班前会时间从原来的一个小时缩短到20分钟。 “两册”、安风体系的要求、作业指导书、表单格式等都在平板电脑中,带着它就仿佛同时带上了《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作业风险评估》、《工作票》、《两本手册》、《设备参数资料库》等多本资料了。
中山局输电所管理员王金城说:“自班组开展移动作业以来,巡线等告别了纸质表单的时代,在表单携带、保存方面有了飞跃式的改变。以前巡视一条220千伏输电线路,一般要填写8份作业表单,手工录入上百个数据,有时候在巡视环境恶劣的地方,抄录数据容易出错。在移动作业固化表单后,工作标准就带在了身边,工作记录、数据填写更加规范,数据质量有了保证;对班组作业表单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更加简洁明了。”
据了解,中山局已全面打造了试验类、定检类、验收维护类、巡视类等四大移动作业类型,“计划+工单+移动终端”的模式极大地为基层减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今后该模式将朝着更实用、更高效、更全面的方向发展。(谭茂茜 谭锐)
据悉,中山局作为广东电网公司推行生产移动作业的试点单位,已从2012年10月份开始在各生产单位试行移动作业,并于今年6月17日全面普及该模式,实现移动作业的单轨运行。近日,该局配合起草了《广东电网公司移动作业平台业务标准》,协助完成该作业模式在全省范围推广。
移动作业是指按照“计划+工单+移动终端”的模式,使用可移动的终端设备与信息系统通信,实现下载工单、记录作业情况、保存并回传工单等功能,以完成作业任务的作业方式。据悉,中山局自从推广移动作业后,受到一线员工的欢迎,现场工作效率有了较大提高,“两册”落地固化有了载体,现场正式告别纸质表单。
现场“玩PAD” 不是“偷懒”
“升压、绝缘、阻抗……”记者在220千伏德隆变电站主变停电工作现场,看到三个工作小组,分别在做不同的工作,每个工作小组都有人拿着一个类似“IPAD”的平板电脑用手指“指指点点”,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那位员工在工作现场“偷懒”呢。其实不然,他们在使用移动作业平台,用科技手段来“偷懒”。
平板电脑是移动作业终端中的一种。移动终端,是指用于开展移动作业的便携式电子信息类设备,包括掌上电脑(PDA)、平板电脑及笔记本电脑等。老师傅也学着“玩PAD”,简单易用。
“刚一开始推广移动作业的时候,确实有点不习惯,历来都是纸和笔去记录数据,一下子换成了平板电脑,功能那么多,担心自己用不好。” 一位在变电管理二所工作多年的老师傅说,边向记者展示操作平板电脑的熟练程度,“后来看大家用得很轻松,我就学着用,从安全生产系统上查看派工单到下载作业表单再到现场作业,没想到一点都不难用,以前要用笔记录大量的数据,回办公室再录入,现在点几下就可以传回系统了,参数还可现场查询,怪不得大家都喜欢现场玩PAD。” 移动作业与以往的作业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从纸质表单过渡到电子表单,从手写作业过程到平板电脑记录分析数据的电子化转变。
对于这一生产方式的变化,作为最先推广移动作业的试验研究所最有心得。中山局试验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去年10月前,试验所就对参与现场生产作业每位员工进行了移动作业操作方式培训和现场作业应用的讲解,并结合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和软件开发公司研讨改进方法,对移动作业终端软件进行优化。如今该作业方式已在中山局全面普及,涵盖试验、继保、检修、通信、自动化、配网等专业,缩短工作时间10%至40%不等。”
管理人员在线“问诊” “对症下药”只需几分钟
一个“PAD”在手,专责、班长对于工作状态实时在控,仿佛在线“问诊”的“电网医生”。
在每个移动作业终端,都有3G功能,工作进度、安全措施完成情况、风险情况、各类数据都能通过现场填写的电子表单,实时传送到电脑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中,专业专责、班长可以随时查询,如临现场,参与各类工作的结果判断、总结、故障处理,为工作现场提供技术支持。
5月30日,中山局试验所胡雷华、罗蔚等工作人员在110千伏沙口变电站进行10千伏#2电容512开关试验检测工作,当时测得一相电容的电阻偏高,达到60.4欧姆,该组电容的部分数据出现异常。怎么办?若按照以往的方法,就是暂停试验工作,抄录故障数据,将情况汇报至班长、专责处,等待管理人员给故障下结论。以前,唯一的通讯工具就是电话,有时候电话也说不清楚,故障处理效率低,一般都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处理完。
“推广了移动作业后,管理人员‘安坐家中’也能为设备‘问诊把脉’。”高压试验专责冯宝指着电脑显示的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说:“这就是5月30日沙口变电站的电容故障记录,当时他们将测试数据通过3G通讯网络回传,系统自动记录分析,我马上从电脑中查询到该电容往期试验的数据,进行比对,几分钟找出问题症结所在。20分钟后,变电运行人员入场更换电容,设备恢复了正常,故障处理时间大幅缩短,质量也更高。”
“两册”固化 告别纸质表单
早在2012年初,中山局对广东电网公司“两册”进行承接落地,成为省公司推广应用试点单位,实现“两个全覆盖”“三个维度展示流程固化”,打通了各个业务链,并通过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推动“两册”应用落地,利用移动作业平台将“两册”固化到了作业现场,正式告别繁多的纸质表单。
以往,生产班组每天早上都会召开班前会,班组长安排当天工作任务、进行技术交底,班员打印纸质表单,进行作业前准备,还需指派专人抄录预试、定检、验收的设备参数。推广移动作业后,工作负责人只要拿到终端平板电脑就能知晓当天的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班前会时间从原来的一个小时缩短到20分钟。 “两册”、安风体系的要求、作业指导书、表单格式等都在平板电脑中,带着它就仿佛同时带上了《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作业风险评估》、《工作票》、《两本手册》、《设备参数资料库》等多本资料了。
中山局输电所管理员王金城说:“自班组开展移动作业以来,巡线等告别了纸质表单的时代,在表单携带、保存方面有了飞跃式的改变。以前巡视一条220千伏输电线路,一般要填写8份作业表单,手工录入上百个数据,有时候在巡视环境恶劣的地方,抄录数据容易出错。在移动作业固化表单后,工作标准就带在了身边,工作记录、数据填写更加规范,数据质量有了保证;对班组作业表单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更加简洁明了。”
据了解,中山局已全面打造了试验类、定检类、验收维护类、巡视类等四大移动作业类型,“计划+工单+移动终端”的模式极大地为基层减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今后该模式将朝着更实用、更高效、更全面的方向发展。(谭茂茜 谭锐)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247亿!国家电网最先发力,能源新
2020-06-16
- 2019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在江苏
2019-09-13
- 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数字化转型建
2019-06-13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
2019-02-24
- 谋求整体上市?国网信通拟以“云
2019-01-28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