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电业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2013-07-03 17:03:1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6月30日,武夷山市供电公司星村供电所最后一个台区新冯配变完成采集终端的安装、调试和数据采集工作,标志着南平电业局历时两个多月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第一阶段任务圆满完成。至此,南平电业局在福建公司系统率先实现本部、邵武供电局、武夷山供电公司、政和供电公司四家试点单位智能表安装覆盖率100%、采集覆盖率99.90%、日均采集成功率 96.83%,实现了用电信息的“全覆盖、全采集”。
南平电业局四家试点单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覆盖、全采集”的实现让该局营销管理模式完成“华丽转身”,对电力营销服务的全面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外,客户用电消费更加自主透明;对内,企业管理不断精益化,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全局谋动 攻坚克难
今年4月份,南平电业局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局本部、邵武供电局、武夷山、政和供电公司在上半年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覆盖、全采集”的目标任务。
4月26日,福建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磊在政和供电公司调研期间作出指示:“政和供电公司作为南平局‘全覆盖、全采集’的试点单位,在全省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希望南平局、政和供电公司通过试点建设,进一步摸索经验、梳理模式,为全省树立信心、树立榜样。”
张磊总经理的指示给了南平电业局干部员工莫大的鼓舞。5月2日,该局局长陈玉树在动员会上说:“我们和省公司领导立下了军令状,必须举全局之力,聚全局之智,奋力攻坚,务期必成,全面完成试点工作任务。”在建设过程中,如何解决智能电表供应,实现安全管控、提高风险防范以及理顺“线、变、箱、户”关系等问题是顺利实现“全覆盖、全采集”的前提条件。
为解决这些问题,该局统筹全区的物资调配,强化现场管控,实施项目建设全过程闭环管理,确保智能表换装过程的安全、质量和优质服务。该局建立了基础数据纠偏机制,营配协同推进,开展关键参数比对工作,“从易到难,逐个突破”,最终使台区隶属关系达到100%一致。
为加快建设步伐,南平电业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挂点联系各县供电企业,局长陈玉树、党委书记张作松更是多次深入武夷山、政和供电公司现场指导用电信息系统建设和实用化工作。在各试点单位,广大干部员工放弃节假日休息,加班加点校验、安装智能电表,攻破棘手难题,调试流程、监控数据,最终确保了终端的顺利上线、数据的成功采集。
科学应用 成效明显
“实现了‘全覆盖、全采集’,以后我再也用不着每个月花上一天的时间跑到中山村,就为了抄一户电表。”6月28日,在政和供电公司率先实现“全覆盖、全采集”之日,该公司镇前供电所抄表员宋懂考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宋懂考从事抄表工作已有29年。他负责的中山自然村原先有10几户人家,近年来因人员大量外出务工,现在只有何堂老人一家在用电,每月的电费还不到10元钱。而从镇里到中山村要骑一个半小时的摩托车,再步行经过12个自然村才能到达,抄一次表来回得一整天,耗时又费力。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覆盖、全采集”后,供电所的抄表员只要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就能收集到客户的用电信息,省时、省力、又省心。“虽然时间紧,任务十分艰巨,但在公司全体干部员工的努力下,我们还是提前完成了既定目标。”对于一个条件艰苦的县公司,能按时顺利完成用电信息系统建设任务,政和县供电公司总经理肖春华充满着喜悦和自豪。
南平电业局营销部主任杨正信告诉笔者,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全覆盖、全采集”之后,实现了90%以上客户远程自动抄表,不仅使电量采集更加及时、准确,杜绝了估抄、漏抄、错抄现象的发生,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效率明显提升。特别是在偏远山区,这一优势尤为明显,因路途远原先10多人10天才能完成的抄表工作,现如今一个供电所3个人半天就可完成,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就可以转型为“片区服务经理”,投入到催收电费、分析线损、提升服务、做好维护、巡视等日常工作上来,不仅解决了供电所人手紧张问题,还提升了供电所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廉政风险。
此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也有利于强化线损管理、用电检查等工作。截至目前,南平电业局通过定期查询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信息,发现并处理超载配变5台,查出电压异常配变18台,整改基础档案偏差43户,发现计量装置故障32户,查处窃电和违约用电 8户,收缴违约金12639元,日线损合格率由7.69%提升至88.9%,高损台区占比由14.01%下降至7.87%,全区满足日采集线损分析的台区由77台增加至583台,日线损分析台区占比达43%。(陈书忠 黄春燕)
南平电业局四家试点单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覆盖、全采集”的实现让该局营销管理模式完成“华丽转身”,对电力营销服务的全面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外,客户用电消费更加自主透明;对内,企业管理不断精益化,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全局谋动 攻坚克难
今年4月份,南平电业局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局本部、邵武供电局、武夷山、政和供电公司在上半年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覆盖、全采集”的目标任务。
4月26日,福建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磊在政和供电公司调研期间作出指示:“政和供电公司作为南平局‘全覆盖、全采集’的试点单位,在全省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希望南平局、政和供电公司通过试点建设,进一步摸索经验、梳理模式,为全省树立信心、树立榜样。”
张磊总经理的指示给了南平电业局干部员工莫大的鼓舞。5月2日,该局局长陈玉树在动员会上说:“我们和省公司领导立下了军令状,必须举全局之力,聚全局之智,奋力攻坚,务期必成,全面完成试点工作任务。”在建设过程中,如何解决智能电表供应,实现安全管控、提高风险防范以及理顺“线、变、箱、户”关系等问题是顺利实现“全覆盖、全采集”的前提条件。
为解决这些问题,该局统筹全区的物资调配,强化现场管控,实施项目建设全过程闭环管理,确保智能表换装过程的安全、质量和优质服务。该局建立了基础数据纠偏机制,营配协同推进,开展关键参数比对工作,“从易到难,逐个突破”,最终使台区隶属关系达到100%一致。
为加快建设步伐,南平电业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挂点联系各县供电企业,局长陈玉树、党委书记张作松更是多次深入武夷山、政和供电公司现场指导用电信息系统建设和实用化工作。在各试点单位,广大干部员工放弃节假日休息,加班加点校验、安装智能电表,攻破棘手难题,调试流程、监控数据,最终确保了终端的顺利上线、数据的成功采集。
科学应用 成效明显
“实现了‘全覆盖、全采集’,以后我再也用不着每个月花上一天的时间跑到中山村,就为了抄一户电表。”6月28日,在政和供电公司率先实现“全覆盖、全采集”之日,该公司镇前供电所抄表员宋懂考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宋懂考从事抄表工作已有29年。他负责的中山自然村原先有10几户人家,近年来因人员大量外出务工,现在只有何堂老人一家在用电,每月的电费还不到10元钱。而从镇里到中山村要骑一个半小时的摩托车,再步行经过12个自然村才能到达,抄一次表来回得一整天,耗时又费力。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覆盖、全采集”后,供电所的抄表员只要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就能收集到客户的用电信息,省时、省力、又省心。“虽然时间紧,任务十分艰巨,但在公司全体干部员工的努力下,我们还是提前完成了既定目标。”对于一个条件艰苦的县公司,能按时顺利完成用电信息系统建设任务,政和县供电公司总经理肖春华充满着喜悦和自豪。
南平电业局营销部主任杨正信告诉笔者,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全覆盖、全采集”之后,实现了90%以上客户远程自动抄表,不仅使电量采集更加及时、准确,杜绝了估抄、漏抄、错抄现象的发生,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效率明显提升。特别是在偏远山区,这一优势尤为明显,因路途远原先10多人10天才能完成的抄表工作,现如今一个供电所3个人半天就可完成,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就可以转型为“片区服务经理”,投入到催收电费、分析线损、提升服务、做好维护、巡视等日常工作上来,不仅解决了供电所人手紧张问题,还提升了供电所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廉政风险。
此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也有利于强化线损管理、用电检查等工作。截至目前,南平电业局通过定期查询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信息,发现并处理超载配变5台,查出电压异常配变18台,整改基础档案偏差43户,发现计量装置故障32户,查处窃电和违约用电 8户,收缴违约金12639元,日线损合格率由7.69%提升至88.9%,高损台区占比由14.01%下降至7.87%,全区满足日采集线损分析的台区由77台增加至583台,日线损分析台区占比达43%。(陈书忠 黄春燕)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247亿!国家电网最先发力,能源新
2020-06-16
- 2019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在江苏
2019-09-13
- 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数字化转型建
2019-06-13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
2019-02-24
- 谋求整体上市?国网信通拟以“云
2019-01-28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