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供电局开发3D仿真培训系统
2013-05-18 16:17:5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日前,世界首个“高压设备状态监测技术数字仿真与网络培训系统”在广州供电局试验研究院通过验收,并正式上线运行。
据了解,该系统利用3D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将开展状态监测的全过程予以重现,学员能“感受到如临现场般的真实作业场景”。“这套系统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做培训时感觉有点像在玩网络游戏,很吸引人。”一位体验者说。
状态监测技术对于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意义重大。广州供电局认识到,全面推广状态监测体系建设已成为创先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技能人才队伍刻不容缓。
长期以来,试验专业培训模式相对落后,主要是进行理论培训和利用停电机会或培训场地开展技能培训。理论上的考试难以真实检验测试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与动手能力,而实操培训又存在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比如,需要到指定场所培训与鉴定,不能实现远程网络考评;鉴定与考评场地需配备被试设备和真实测试仪,要占用大量场地设施,效率低,费用极高。”广州供电局试验研究院院长助理王勇解释说。此外,一般的基地由于条件限制难以真实模拟现场场景,造成培训与技能鉴定效果不理想,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培训和鉴定。
为解决上述难题,经过历时7年的艰难攻关,广州供电局试验研究院开发完成了这套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涵盖电气试验专业主要状态监测技术的数字仿真与网络培训系统。
模拟场景接近于真实
“开展试验的全过程,被栩栩如生地搬到了系统中。”该院技术人员演示说。在该系统中,试验仪器、试验接线、仪器操作无论从外形到功能,从操作方式到动态都和现场实操保持一致。在系统语音的提示下,受训人员不但可在虚拟场景中漫游,从不同视角观察电气设备,而且可以接线,进行高电压试验及操作。
“培训体验跟现场实操差不多。”工作已两年的肖天说,这一系统给她带来了福音。以往要进行实操培训,一般是集中到培训基地封闭学习,培训时间长而效果并不理想;现在,自己空闲时就可以自主练习。“只要愿意学,技能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这种培训方式并不能完全取代现场实操培训,而是一种有力的补充。”王勇介绍说,日、韩等先进企业的培训经验表明,只有建立“在岗技能培训”、“脱产集中培训”、“全员网络培训”三种有效的培训模式,实现三种模式的互为补充,才能满足各种人群、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培训的需要。
培训系统国际领先
日前,该项目通过了南方电网公司验收。鉴定委员会认为:该套高压设备状态监测培训系统理念先进,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还拥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初步估算,通过项目研究,每年直接和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在49亿以上。”
目前,该项目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进入实质性审查和公告阶段的发明18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9项。此外,该项目还开发了高压设备监测技术的培训课件,其中《高压设备电气试验技能培训教材》已公开出版,是国内第一本涵盖所有常规停电预试、高压设备不拆线试验及当今国际最先进的状态监测技术的技能培训教材。 (王志明)
据了解,该系统利用3D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将开展状态监测的全过程予以重现,学员能“感受到如临现场般的真实作业场景”。“这套系统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做培训时感觉有点像在玩网络游戏,很吸引人。”一位体验者说。
状态监测技术对于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意义重大。广州供电局认识到,全面推广状态监测体系建设已成为创先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技能人才队伍刻不容缓。
长期以来,试验专业培训模式相对落后,主要是进行理论培训和利用停电机会或培训场地开展技能培训。理论上的考试难以真实检验测试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与动手能力,而实操培训又存在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比如,需要到指定场所培训与鉴定,不能实现远程网络考评;鉴定与考评场地需配备被试设备和真实测试仪,要占用大量场地设施,效率低,费用极高。”广州供电局试验研究院院长助理王勇解释说。此外,一般的基地由于条件限制难以真实模拟现场场景,造成培训与技能鉴定效果不理想,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培训和鉴定。
为解决上述难题,经过历时7年的艰难攻关,广州供电局试验研究院开发完成了这套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涵盖电气试验专业主要状态监测技术的数字仿真与网络培训系统。
模拟场景接近于真实
“开展试验的全过程,被栩栩如生地搬到了系统中。”该院技术人员演示说。在该系统中,试验仪器、试验接线、仪器操作无论从外形到功能,从操作方式到动态都和现场实操保持一致。在系统语音的提示下,受训人员不但可在虚拟场景中漫游,从不同视角观察电气设备,而且可以接线,进行高电压试验及操作。
“培训体验跟现场实操差不多。”工作已两年的肖天说,这一系统给她带来了福音。以往要进行实操培训,一般是集中到培训基地封闭学习,培训时间长而效果并不理想;现在,自己空闲时就可以自主练习。“只要愿意学,技能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这种培训方式并不能完全取代现场实操培训,而是一种有力的补充。”王勇介绍说,日、韩等先进企业的培训经验表明,只有建立“在岗技能培训”、“脱产集中培训”、“全员网络培训”三种有效的培训模式,实现三种模式的互为补充,才能满足各种人群、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培训的需要。
培训系统国际领先
日前,该项目通过了南方电网公司验收。鉴定委员会认为:该套高压设备状态监测培训系统理念先进,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还拥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初步估算,通过项目研究,每年直接和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在49亿以上。”
目前,该项目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进入实质性审查和公告阶段的发明18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9项。此外,该项目还开发了高压设备监测技术的培训课件,其中《高压设备电气试验技能培训教材》已公开出版,是国内第一本涵盖所有常规停电预试、高压设备不拆线试验及当今国际最先进的状态监测技术的技能培训教材。 (王志明)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247亿!国家电网最先发力,能源新
2020-06-16
- 2019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在江苏
2019-09-13
- 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数字化转型建
2019-06-13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
2019-02-24
- 谋求整体上市?国网信通拟以“云
2019-01-28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