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调度:整装待出发
2004-05-28 08:55:53 来源:中国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5月13~14日,国网公司调度工作会在南昌召开。会议回顾了调度工作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对今后的工作方向进行了明确。会议给所有的与会者一个强烈的信息――新形势下的调度工作要上新台阶。
回眸:成就鼓舞人心
电网运行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03年底,我国电网的安全运行创历史最好水平,主要电网连续七年保持没有发生稳定破坏、瓦解等严重事故;首次实现省级以上调度机构责任事故零目标;主要电网的频率合格率达到9 9.99%以上,中枢点电压合格率达到9 9.73%以上,220千伏及以上系统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达到9 9.07%。
驾驭大电网的能力不断增强。随著电网规模的迅速扩大,国网和各网省公司通过加快电网建设和结构调整,大大提高了主系统安全稳定水平,许多电网已能够抵御三相永久故障的冲击。电网运行方式得到高度重视,真正成为了指导电网运行的总体方案。以系统稳定分析技术、电网控制技术、微机保护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电网运行分析控制技术极大地提升了电网的安全稳定水平。
电网调度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国网调度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加大跨区资源优化配置力度的精神,通过出台《国家电网公司跨区电力电量交易调度实施办法》,规范交易的达成、调整和结算等方面工作,极大地促进了跨区电力电量交易。夏季高峰跨区送电量和区域间不同季节的互换电量增多,反映了资源优化配置更加细化,交易类型也呈现多样化。
需求侧管理和“三公”调度日趋完善。网厂分开后,电网调度的对象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各级调度机构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注重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需求侧管理,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注重加强与发电企业的沟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调度信息披露的形式与内容,树立服务意识,虚心接受监督。
调度自动化及通信技术发展迅速。调度自动化技术发展成效显著,特别是一批由国内自主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国调和部分网省调得到普遍应用,表明国内高科技产品正逐步走向成熟。电力通信基本实现主干通道光纤化、数据传输网络化的目标。
高效的水库调度体系初步构筑。东北、西北、华中、福建、湖南、甘肃等网省水调自动化系统相继建成投运,基本实现了水电厂水情、水调信息的采集、分析功能,从根本上扭转了水库调度技术落后的局面。2003年8月,国调水调自动化系统投入使用,实现了与东北、华中、西北和福建电网以及三峡电站水调自动化系统的联网运行。
正视:问题与困难同在
新型调度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急需建立。电力体制改革后,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一些过去依附于行政管理体制下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已难适应当前形势要求。同时,有关协调和约束各市场主体市场行为的法律和规范尚需完善,《电力法》、《电网调度条例》急需结合新的形势赋以新的内容。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原有的综合管理形成的合力受诸多方面的制约有所减弱,坚持电网统一调度形势更为复杂。因此,在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制定配套的相关政策的同时,调度系统也必须认真研究如何建立新型调度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以保证电网生产秩序的正常进行。
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随著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聚增,供需矛盾加大,相对薄弱的电网经常处于极限状况,输变电设备长时间重载运行,备用容量严重不足,稍有闪失就可能酿成重大电网事故。另外,长距离弱联系、同杆并架等新课题和串联电容补偿、750千伏工程等新技术,还可能存在一些尚未认识到的安全隐患,所以必须高度重视电网的安全问题。
适合国情的电力市场模式亟待研究和确定。目前的电力市场只是比较初级的水平,辅助服务、输电阻塞管理、不同交易方式之间协调运作、网损对竞争的引导和网损分摊、分层及相邻电力市场的协调运行、电厂对系统安全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等都需要通过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加以明确。在电网发展过程中,安全方面的技术性要求和市场方面的经济性需要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地不同程度地存在。
全国联网给电网安全带来新的课题。华北、华中联网后,包括东北、华北、华中、川渝,纵贯数千公里、容量超过1.4亿千瓦的交流同步电网已经形成,互联电网暂态、动态稳定问题比较突出。直流输电系统、水电机群等占电网比重较大的设备投运也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新课题。因此,尽快建立适应全国联网形势的统一的系统稳定管理机制,积极开展电网基础参数的研究工作,建立全国统一的电网设备参数数据库;研究完善电网动态监测手段,为系统计算仿
回眸:成就鼓舞人心
电网运行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03年底,我国电网的安全运行创历史最好水平,主要电网连续七年保持没有发生稳定破坏、瓦解等严重事故;首次实现省级以上调度机构责任事故零目标;主要电网的频率合格率达到9 9.99%以上,中枢点电压合格率达到9 9.73%以上,220千伏及以上系统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达到9 9.07%。
驾驭大电网的能力不断增强。随著电网规模的迅速扩大,国网和各网省公司通过加快电网建设和结构调整,大大提高了主系统安全稳定水平,许多电网已能够抵御三相永久故障的冲击。电网运行方式得到高度重视,真正成为了指导电网运行的总体方案。以系统稳定分析技术、电网控制技术、微机保护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电网运行分析控制技术极大地提升了电网的安全稳定水平。
电网调度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国网调度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加大跨区资源优化配置力度的精神,通过出台《国家电网公司跨区电力电量交易调度实施办法》,规范交易的达成、调整和结算等方面工作,极大地促进了跨区电力电量交易。夏季高峰跨区送电量和区域间不同季节的互换电量增多,反映了资源优化配置更加细化,交易类型也呈现多样化。
需求侧管理和“三公”调度日趋完善。网厂分开后,电网调度的对象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各级调度机构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注重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需求侧管理,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注重加强与发电企业的沟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调度信息披露的形式与内容,树立服务意识,虚心接受监督。
调度自动化及通信技术发展迅速。调度自动化技术发展成效显著,特别是一批由国内自主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国调和部分网省调得到普遍应用,表明国内高科技产品正逐步走向成熟。电力通信基本实现主干通道光纤化、数据传输网络化的目标。
高效的水库调度体系初步构筑。东北、西北、华中、福建、湖南、甘肃等网省水调自动化系统相继建成投运,基本实现了水电厂水情、水调信息的采集、分析功能,从根本上扭转了水库调度技术落后的局面。2003年8月,国调水调自动化系统投入使用,实现了与东北、华中、西北和福建电网以及三峡电站水调自动化系统的联网运行。
正视:问题与困难同在
新型调度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急需建立。电力体制改革后,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一些过去依附于行政管理体制下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已难适应当前形势要求。同时,有关协调和约束各市场主体市场行为的法律和规范尚需完善,《电力法》、《电网调度条例》急需结合新的形势赋以新的内容。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原有的综合管理形成的合力受诸多方面的制约有所减弱,坚持电网统一调度形势更为复杂。因此,在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制定配套的相关政策的同时,调度系统也必须认真研究如何建立新型调度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以保证电网生产秩序的正常进行。
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随著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聚增,供需矛盾加大,相对薄弱的电网经常处于极限状况,输变电设备长时间重载运行,备用容量严重不足,稍有闪失就可能酿成重大电网事故。另外,长距离弱联系、同杆并架等新课题和串联电容补偿、750千伏工程等新技术,还可能存在一些尚未认识到的安全隐患,所以必须高度重视电网的安全问题。
适合国情的电力市场模式亟待研究和确定。目前的电力市场只是比较初级的水平,辅助服务、输电阻塞管理、不同交易方式之间协调运作、网损对竞争的引导和网损分摊、分层及相邻电力市场的协调运行、电厂对系统安全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等都需要通过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加以明确。在电网发展过程中,安全方面的技术性要求和市场方面的经济性需要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地不同程度地存在。
全国联网给电网安全带来新的课题。华北、华中联网后,包括东北、华北、华中、川渝,纵贯数千公里、容量超过1.4亿千瓦的交流同步电网已经形成,互联电网暂态、动态稳定问题比较突出。直流输电系统、水电机群等占电网比重较大的设备投运也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新课题。因此,尽快建立适应全国联网形势的统一的系统稳定管理机制,积极开展电网基础参数的研究工作,建立全国统一的电网设备参数数据库;研究完善电网动态监测手段,为系统计算仿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247亿!国家电网最先发力,能源新
2020-06-16
- 2019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在江苏
2019-09-13
- 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数字化转型建
2019-06-13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
2019-02-24
- 谋求整体上市?国网信通拟以“云
2019-01-28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