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力”苦觅回报
2004-06-15 10:26:23 来源:计算机世界报
A-
A+
电力18讯: 邹大斌
在“数字电力”的口号下,中国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先后建立了厂(公司)级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各类电力自动化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花费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对信息化进行投资,最后却如石沉大海。为此,有人开始抱怨信息化的投入回报低、效益不显著,更有人怀疑电力信息化是否能给企业带来回报。如何让信息化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回报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5月20日,电力信息化应用系统提供商IFS在昆明召开了“2004年亚太区用户大会”,来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共200多名用户参加了大会,围绕“如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回报”这一话题,用户、厂商和专家们一起展开了研讨。
企业资产管理备受青睐
在本次用户大会上,企业资产管理成为了最受关注的话题。电力行业作为一个资产密集型行业,资产设备数量大、品种多、自动化程度高,对设备完好率及连续运转可利用率要求高。而且,电力生产中的故障和事故会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甚至会波及到社会的用电安全。因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要管理好如此众多的设备,既保证备品备件的充足,同时也避免不必要的库存,是一个十分艰巨的挑战。
IFS能源和通信事业部经理Anders Wilhelmsson认为,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面临着两个普遍的问题,即如何有效管理资产和劳动力资源以提高投资回报,以及如何将各种系统进行集成。对电力企业来说,从企业资产管理(EAM)着手,是一种能有效管理电力企业资产、提高效益的信息系统,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电力企业的投资回报率。
IFS专家将企业的产品和资产,从设计、生产,到投入使用称为资产的生命周期的。而企业资产管理,显然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对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具体来说,就是从设备前期的选型、设计、采购、安装、调试等管理开始,对于资产与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维护保养情况与设备的移动、调动、封存、借用等资产运行后活动制止设备报废或者变更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信息化系统负责管理设备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全部信息,为电力企业的管理层和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了生产活动的依据。这将可以有效控制成本的扩展,实现公司的管理目标,提高投资回报率。
另外,针对劳动力资源的有效管理,IFS也推出了一种企业绩效管理门户,即一款新型精益制造记分卡和专门为多模式生产企业设计的精益方案。管理者可以通过该方案来设立绩效基准、跟踪持续性改进过程和在企业内沟通进度,并与IFS企业资产管理相配合,企业就能制定一个经济的、不影响企业运行的、逐步实行的实施计划。
系统集成趋势渐明
在大会上,IFS的电力专家表示,将各种应用系统集成起来时必然趋势。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企业内部应用系统越来越多和复杂,而电力调度、自动控制、人力资源、财务等内部数据需要共享和一致,这就提出了集成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行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电力主体进入市场化运作,跨省、区行业主体间电力调度等信息互通共享应用也成为了必然。
在用户大会上,IFS的电力专家为我们演示了一个发电企业的应用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如何在一个企业内部集成控制系统、管理系统和GIS系统。案例中的发电厂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集成了ABB的控制系统、IFS应用软件和GIS系统。其中,ABB系统提供对电厂各个零部件的实时监控,随时向IFS应用软件发布信息,IFS应用系统提供对这个部件的维护管理,而GIS提供对输配电线路的监控管理功能。在生产中,IFS应用系统根据ABB控制系统采集的数据,决定备品、备件的准备时间和数量,同时,还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提供是否对现有备件型号进行更换、何时进行大修等的建议。一旦ABB送来零部件故障信息,通过短消息、邮件等通知工程维护人员及时进行处理。而GIS系统根据控制系统返回的数据,判定出现送电线路的位置、地理状况,指导如何到达准确地位置进行维修等。
在这一案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电力信息化目前可以达到的境界。而IFS总裁 Michael Hallen也告诉记者,在电力企业中与控制系统进行集成,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需求,它可以较好地保证客户能从信息化的投资中得到应有的回报。
(来源:CCW)
在“数字电力”的口号下,中国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先后建立了厂(公司)级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各类电力自动化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花费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对信息化进行投资,最后却如石沉大海。为此,有人开始抱怨信息化的投入回报低、效益不显著,更有人怀疑电力信息化是否能给企业带来回报。如何让信息化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回报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5月20日,电力信息化应用系统提供商IFS在昆明召开了“2004年亚太区用户大会”,来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共200多名用户参加了大会,围绕“如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回报”这一话题,用户、厂商和专家们一起展开了研讨。
企业资产管理备受青睐
在本次用户大会上,企业资产管理成为了最受关注的话题。电力行业作为一个资产密集型行业,资产设备数量大、品种多、自动化程度高,对设备完好率及连续运转可利用率要求高。而且,电力生产中的故障和事故会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甚至会波及到社会的用电安全。因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要管理好如此众多的设备,既保证备品备件的充足,同时也避免不必要的库存,是一个十分艰巨的挑战。
IFS能源和通信事业部经理Anders Wilhelmsson认为,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面临着两个普遍的问题,即如何有效管理资产和劳动力资源以提高投资回报,以及如何将各种系统进行集成。对电力企业来说,从企业资产管理(EAM)着手,是一种能有效管理电力企业资产、提高效益的信息系统,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电力企业的投资回报率。
IFS专家将企业的产品和资产,从设计、生产,到投入使用称为资产的生命周期的。而企业资产管理,显然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对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具体来说,就是从设备前期的选型、设计、采购、安装、调试等管理开始,对于资产与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维护保养情况与设备的移动、调动、封存、借用等资产运行后活动制止设备报废或者变更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信息化系统负责管理设备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全部信息,为电力企业的管理层和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了生产活动的依据。这将可以有效控制成本的扩展,实现公司的管理目标,提高投资回报率。
另外,针对劳动力资源的有效管理,IFS也推出了一种企业绩效管理门户,即一款新型精益制造记分卡和专门为多模式生产企业设计的精益方案。管理者可以通过该方案来设立绩效基准、跟踪持续性改进过程和在企业内沟通进度,并与IFS企业资产管理相配合,企业就能制定一个经济的、不影响企业运行的、逐步实行的实施计划。
系统集成趋势渐明
在大会上,IFS的电力专家表示,将各种应用系统集成起来时必然趋势。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企业内部应用系统越来越多和复杂,而电力调度、自动控制、人力资源、财务等内部数据需要共享和一致,这就提出了集成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行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电力主体进入市场化运作,跨省、区行业主体间电力调度等信息互通共享应用也成为了必然。
在用户大会上,IFS的电力专家为我们演示了一个发电企业的应用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如何在一个企业内部集成控制系统、管理系统和GIS系统。案例中的发电厂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集成了ABB的控制系统、IFS应用软件和GIS系统。其中,ABB系统提供对电厂各个零部件的实时监控,随时向IFS应用软件发布信息,IFS应用系统提供对这个部件的维护管理,而GIS提供对输配电线路的监控管理功能。在生产中,IFS应用系统根据ABB控制系统采集的数据,决定备品、备件的准备时间和数量,同时,还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提供是否对现有备件型号进行更换、何时进行大修等的建议。一旦ABB送来零部件故障信息,通过短消息、邮件等通知工程维护人员及时进行处理。而GIS系统根据控制系统返回的数据,判定出现送电线路的位置、地理状况,指导如何到达准确地位置进行维修等。
在这一案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电力信息化目前可以达到的境界。而IFS总裁 Michael Hallen也告诉记者,在电力企业中与控制系统进行集成,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需求,它可以较好地保证客户能从信息化的投资中得到应有的回报。
(来源:CCW)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247亿!国家电网最先发力,能源新
2020-06-16
- 2019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在江苏
2019-09-13
- 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数字化转型建
2019-06-13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
2019-02-24
- 谋求整体上市?国网信通拟以“云
2019-01-28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