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原创“当量电价”理论期待“伯乐”
2004-03-17 11:33:06 来源:新华网
A-
A+
电力18讯: 新华网上海频道记者 张建松3月16日报道:一项历时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支持三届的重大理论研究成果--“当量电价法”,在眼下轰轰烈烈的电力体制改革中期待“伯乐”。
“当量电价法”由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电监会专家组成员言茂松主持研究。从1988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三届、投入近百万元的资金支持了这一研究,并在2000年将这项研究列为国家重点项目。
经过长达15年锲而不舍的潜心研究,“当量电价法”在理论上和大量智能仿真实验中都被证明可以有效地抑制哄抬电价、囤积居奇,建立稳健的电力交易市场。同时既鼓励电力投资、又自担风险,可形成良性循环的电力投资市场,并可为政府的监管提供明确的思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去年3月在西安交大对这一重点课题进行了中期检查,专家组认为言茂松教授建立了“我国首创的当量电价理论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电力市场采用的“统一出清”或“按报价支付”电价法已逐渐暴露出一系列深层次弊端,如何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电价体系,目前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大问题。
2003年我国电价改革的进展相当大,国务院办公厅正式颁发了电价改革方案。今年将出台与电价改革方案相配套的实施办法,推进电价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国家电监会已经将东北作为两部制上网电价的试点区域,而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的试点工作将选择在华东和广东进行。
言茂松教授认为,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的“两部制电价”中,其“电量市场”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统一出清'电价或‘按报价支付’电价。这两种方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证明在开放的电力市场中存在固有的缺陷。在电力短缺时必将导致电价飞升,市场失控,政府不得不动用限价、或直接关闭市场,最终必将导致行政配给,使改革被迫终止甚至倒退。而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电力是在电力相对短缺的情况下推进的,其风险不言而喻。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学者们的危言耸听,2000年持续了近十个月的美国加州电力危机充分暴露了这种电价法的弊端。表现为两种现象,一是发电厂商心照不宣联合起来哄抬电价,二是心照不宣联合起来囤积居奇,隐瞒容量不报,遇到缺电时,可将电价哄抬到十几倍甚至上百倍。加州一些发电公司在危机中获得了高达500倍的暴利,在限制销售电价上涨的情况下,导致直接为用户服务的三大配电公司濒临破产,州政府不得不动用政府紧急备用资金进行抢救,加州财政400亿美元的赤字中有180-200亿美元都是电力赤字,导致了加州戴维州长的下台。
而所谓的“当量电价”,简单地说就是在政府给出的“成本参考系”的宏观调控下,通过运行的电量成本的竞争,自动评出各机组用于还贷的“影子容量成本”,并综合成一个新的量--“当量”。利用这一方法确定电价可操作性很强,政府只要找出典型机组进行统计分析就能制定成本参考系,根据电力供求情况,进行宏观调控,把握市场走势。特别是在缺电时,这一定价方法可自动形成有力的价格约束,虚报高价或隐瞒不报的发电厂商会自动受到惩罚,因而是一个十分稳健的电价方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长期支持下,言茂松教授系统地研究了“统一出清电价法”、“按报价支付电价法”和“两部制电价”的问题,紧密结合电力系统特点,运用经济学原理,成功地解决了电力市场中市场效率和投资充分回报之间的矛盾、市场效率与成员间经济公平之间的矛盾,以及电力短缺情况下仍然能正常开放电力市场三大世界难题。目前已发展了涵盖主、辅电力交易市场以及电力投资市场近10个当量电价方法。如发电上网的实用当量电价法、发电上网的简易当量电价法、水电上网的当量电价法、运行备用的当量电价法、自动发电控制的当量电价法、输电服务的当量电价法、过网服务的当量电价法、输电阻塞管理的当量电价法等,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电力市场电价理论和方法体系,非常符合十六大提出的科学、稳妥、协调发展与改革的指导思想,对电力市场的研究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为我国原创的一套电价理论,“当量电价法”在学术界广受赞誉。香港大学电机系倪以信教授认为:“当量电价的定价机制达到了理论上的高水平和应用上的可操作性,是一种国际居先进乃至领先的电价机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总工程师薛禹胜也认为:“当量电价的定价机制对我国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此外,浙江大学文福栓教授、甘德强教授、西安交大王锡凡教授、华南理工大学任震教授、华东电网公司前总工程师刘维烈等多位知名学者和专家也都对当量电价表示称赞。
近年来,北京、成都、西安、广州、香港、上海、深圳等几十个省市的电力系统基层单位也纷纷邀请言茂松教授讲课,介绍“当量电价法”。国家核心期刊《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在听取了各方反应
“当量电价法”由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电监会专家组成员言茂松主持研究。从1988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三届、投入近百万元的资金支持了这一研究,并在2000年将这项研究列为国家重点项目。
经过长达15年锲而不舍的潜心研究,“当量电价法”在理论上和大量智能仿真实验中都被证明可以有效地抑制哄抬电价、囤积居奇,建立稳健的电力交易市场。同时既鼓励电力投资、又自担风险,可形成良性循环的电力投资市场,并可为政府的监管提供明确的思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去年3月在西安交大对这一重点课题进行了中期检查,专家组认为言茂松教授建立了“我国首创的当量电价理论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电力市场采用的“统一出清”或“按报价支付”电价法已逐渐暴露出一系列深层次弊端,如何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电价体系,目前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大问题。
2003年我国电价改革的进展相当大,国务院办公厅正式颁发了电价改革方案。今年将出台与电价改革方案相配套的实施办法,推进电价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国家电监会已经将东北作为两部制上网电价的试点区域,而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的试点工作将选择在华东和广东进行。
言茂松教授认为,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的“两部制电价”中,其“电量市场”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统一出清'电价或‘按报价支付’电价。这两种方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证明在开放的电力市场中存在固有的缺陷。在电力短缺时必将导致电价飞升,市场失控,政府不得不动用限价、或直接关闭市场,最终必将导致行政配给,使改革被迫终止甚至倒退。而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电力是在电力相对短缺的情况下推进的,其风险不言而喻。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学者们的危言耸听,2000年持续了近十个月的美国加州电力危机充分暴露了这种电价法的弊端。表现为两种现象,一是发电厂商心照不宣联合起来哄抬电价,二是心照不宣联合起来囤积居奇,隐瞒容量不报,遇到缺电时,可将电价哄抬到十几倍甚至上百倍。加州一些发电公司在危机中获得了高达500倍的暴利,在限制销售电价上涨的情况下,导致直接为用户服务的三大配电公司濒临破产,州政府不得不动用政府紧急备用资金进行抢救,加州财政400亿美元的赤字中有180-200亿美元都是电力赤字,导致了加州戴维州长的下台。
而所谓的“当量电价”,简单地说就是在政府给出的“成本参考系”的宏观调控下,通过运行的电量成本的竞争,自动评出各机组用于还贷的“影子容量成本”,并综合成一个新的量--“当量”。利用这一方法确定电价可操作性很强,政府只要找出典型机组进行统计分析就能制定成本参考系,根据电力供求情况,进行宏观调控,把握市场走势。特别是在缺电时,这一定价方法可自动形成有力的价格约束,虚报高价或隐瞒不报的发电厂商会自动受到惩罚,因而是一个十分稳健的电价方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长期支持下,言茂松教授系统地研究了“统一出清电价法”、“按报价支付电价法”和“两部制电价”的问题,紧密结合电力系统特点,运用经济学原理,成功地解决了电力市场中市场效率和投资充分回报之间的矛盾、市场效率与成员间经济公平之间的矛盾,以及电力短缺情况下仍然能正常开放电力市场三大世界难题。目前已发展了涵盖主、辅电力交易市场以及电力投资市场近10个当量电价方法。如发电上网的实用当量电价法、发电上网的简易当量电价法、水电上网的当量电价法、运行备用的当量电价法、自动发电控制的当量电价法、输电服务的当量电价法、过网服务的当量电价法、输电阻塞管理的当量电价法等,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电力市场电价理论和方法体系,非常符合十六大提出的科学、稳妥、协调发展与改革的指导思想,对电力市场的研究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为我国原创的一套电价理论,“当量电价法”在学术界广受赞誉。香港大学电机系倪以信教授认为:“当量电价的定价机制达到了理论上的高水平和应用上的可操作性,是一种国际居先进乃至领先的电价机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总工程师薛禹胜也认为:“当量电价的定价机制对我国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此外,浙江大学文福栓教授、甘德强教授、西安交大王锡凡教授、华南理工大学任震教授、华东电网公司前总工程师刘维烈等多位知名学者和专家也都对当量电价表示称赞。
近年来,北京、成都、西安、广州、香港、上海、深圳等几十个省市的电力系统基层单位也纷纷邀请言茂松教授讲课,介绍“当量电价法”。国家核心期刊《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在听取了各方反应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247亿!国家电网最先发力,能源新
2020-06-16
- 2019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在江苏
2019-09-13
- 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数字化转型建
2019-06-13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
2019-02-24
- 谋求整体上市?国网信通拟以“云
2019-01-28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