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上网扑朔迷离 面临技术与市场双考验
2003-11-07 13:05:14 来源:计算机世界 雍忠玮
A-
A+
电力18讯: 配电站中多了设备,目的是提供PLC接入。
作为新的接入方式,通过电力线上网(PLC)正成为新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关于PLC技术是否成熟,PLC在中国市场中的业务是否合法的探讨热烈起来。本期”技术聚焦“栏目关注电力线上网这一话题,无意去猜度政策,更多的是希望从技术选择与市场竞争的层面分析电力线上网的现状与未来。
家住华景园的王铭新(音)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前几天刚刚受到他褒扬的宽带出了问题。他和记者开玩笑说,“如果不是你说电力线上网会有可能出问题,也许就不会出什么问题了。”数周前,记者曾经拨通王铭新家的电话,就电力线上网的实际应用情况做了调查,而在当时,他表示“非常满意”。事实上,王铭新家上网出现的问题并非致命性的,只是网速会在特定的时候突然衰减。交流之后,记者明白了症结所在:他刚换了一台新的空调。
这一小事件,促成了记者将报道延后,转而再次深入调查有关电力线上网(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的技术细节与市场情况,以更为客观与冷静的态度,全方位书写中国电力线上网技术的现状与市场选择。
就在此前,中国网通集团总裁张春江、副总裁冷荣泉带领众多人员于7月29日亲临PLC试验小区,对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飞华)的电力通信技术进行考察调研。与此同时,中国网通集团相关部门也委托中电飞华对PLC接入与ADSL接入进行技术比较,以便对下一步的宽带运营策略进行分析与调整。作为掌握中国接入根本的两大固定运营商之一,中国网通集团的选择,势必将影响整个中国宽带接入市场的格局。
从2001年8月由中国电力科学院通信技术研究所在中国第一个PLC试验小区“沈阳电业新村智能小区”的开通开始,中国的PLC已经走过两年多的路程,全国通过PLC方式接入互联网+的居民总户数已经突破两万户,按当前“通行”的每户每月收取100元服务费计算,PCL每年为PLC运营者带来超过2400万人民币的业务总收入,并且,这一总量还在继续增长。
国内芯片技术不足?
PLC热潮暗涌,有关PLC技术的讨论逐渐热烈起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通信技术研究所主任赵丙镇告诉记者,“通过电力线传输数据,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即便在中国,也已经早就开始。”国家电力公司通信中心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国家电力通信公司早就将电力通信应用在其网络之中,只不过这一技术和当前所提及的PLC有所区别。”
在早期,通过电力载波机,中高压电力线上已经实现低速率数据与语音传输。同时,在低压线上,PLC技术应用为电力负荷控制、远程抄表提供服务。这些技术的传输速率在1200bps或其下,是典型的“低速PLC”。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发展,特别是用于电力线通信的芯片技术发展,电力线传输逐步向高速发展。PLC应用于计算机通信变成现实之后,关于“话音、数据和视频”的三网融合尚未完成,范围却进一步扩张,转变为话音、数据、视频和电力的所谓“四网融合”。
北京华电英康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刘明表示,与计算机行业类似,决定PLC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在芯片技术上。他说,“当前在中国经过相关部门测试的PLC芯片生产商主要有西班牙的DS2、瑞士的ASCOM、美国的Leapcom、韩国的XeLine等公司。”同时,赵丙镇告诉记者,“从技术上看,14M带宽的PLC产品已经非常成熟,技术门槛比较低,在购买国外技术公司芯片之后,一般具有电子产品生产经验的公司都可以进行生产。但是在应用上,由于考虑到产品实用及稳定性,当前只有几家公司为国电通信中心提供产品,例如福建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注册的‘亿力’公司、北京‘中之杰’公司(韩国Xeline芯片)、上海的‘元利’公司(由美国Leapcom注册),以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通信所等。”
有专家表示,对于国内PLC产品提供商而言,作为产品核心的芯片技术基本上由国外芯片生产商提供。虽然有些厂商也提出在下一步将进行芯片的研发与生产,但是就其技术掌握情况来看,这些口号显然还不现实。赵丙镇也表示,“电力科学院作为担负国家科研项目的研究单位,对于技术的研发相当重视。当前最需要做的,是建立与PLC接入相对应的基本模型,并在其基础上进行相关的编码算法和解码算法选择,才能够提出适合中国电力应用环境的PLC芯片,单纯喊口号或者长久依赖外国技术,不是有远见的办法。”
技术瓶颈到底有没有?
中国国内的PLC接入试验网络,当前主要还是以2M和14M带宽接入为主。例如,2001年“沈阳电业新村”开通的第一个PLC上网小区,就是采用了2M带宽产品,而据记者调查,现在北京的PLC小区基本上已采用14M带宽。经过两年发展,14M产品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而价格方面也有所改善。据调查,当前14M的PLC Modem产品,其成本价目前已经降低到人民币150元左右(赵丙镇表示成本为300元左右),这已与普通运营商所提供的ADSL接入设备或者以太网宽带接入成本相差无几,甚至有可能<
作为新的接入方式,通过电力线上网(PLC)正成为新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关于PLC技术是否成熟,PLC在中国市场中的业务是否合法的探讨热烈起来。本期”技术聚焦“栏目关注电力线上网这一话题,无意去猜度政策,更多的是希望从技术选择与市场竞争的层面分析电力线上网的现状与未来。
家住华景园的王铭新(音)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前几天刚刚受到他褒扬的宽带出了问题。他和记者开玩笑说,“如果不是你说电力线上网会有可能出问题,也许就不会出什么问题了。”数周前,记者曾经拨通王铭新家的电话,就电力线上网的实际应用情况做了调查,而在当时,他表示“非常满意”。事实上,王铭新家上网出现的问题并非致命性的,只是网速会在特定的时候突然衰减。交流之后,记者明白了症结所在:他刚换了一台新的空调。
这一小事件,促成了记者将报道延后,转而再次深入调查有关电力线上网(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的技术细节与市场情况,以更为客观与冷静的态度,全方位书写中国电力线上网技术的现状与市场选择。
就在此前,中国网通集团总裁张春江、副总裁冷荣泉带领众多人员于7月29日亲临PLC试验小区,对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飞华)的电力通信技术进行考察调研。与此同时,中国网通集团相关部门也委托中电飞华对PLC接入与ADSL接入进行技术比较,以便对下一步的宽带运营策略进行分析与调整。作为掌握中国接入根本的两大固定运营商之一,中国网通集团的选择,势必将影响整个中国宽带接入市场的格局。
从2001年8月由中国电力科学院通信技术研究所在中国第一个PLC试验小区“沈阳电业新村智能小区”的开通开始,中国的PLC已经走过两年多的路程,全国通过PLC方式接入互联网+的居民总户数已经突破两万户,按当前“通行”的每户每月收取100元服务费计算,PCL每年为PLC运营者带来超过2400万人民币的业务总收入,并且,这一总量还在继续增长。
国内芯片技术不足?
PLC热潮暗涌,有关PLC技术的讨论逐渐热烈起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通信技术研究所主任赵丙镇告诉记者,“通过电力线传输数据,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即便在中国,也已经早就开始。”国家电力公司通信中心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国家电力通信公司早就将电力通信应用在其网络之中,只不过这一技术和当前所提及的PLC有所区别。”
在早期,通过电力载波机,中高压电力线上已经实现低速率数据与语音传输。同时,在低压线上,PLC技术应用为电力负荷控制、远程抄表提供服务。这些技术的传输速率在1200bps或其下,是典型的“低速PLC”。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发展,特别是用于电力线通信的芯片技术发展,电力线传输逐步向高速发展。PLC应用于计算机通信变成现实之后,关于“话音、数据和视频”的三网融合尚未完成,范围却进一步扩张,转变为话音、数据、视频和电力的所谓“四网融合”。
北京华电英康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刘明表示,与计算机行业类似,决定PLC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在芯片技术上。他说,“当前在中国经过相关部门测试的PLC芯片生产商主要有西班牙的DS2、瑞士的ASCOM、美国的Leapcom、韩国的XeLine等公司。”同时,赵丙镇告诉记者,“从技术上看,14M带宽的PLC产品已经非常成熟,技术门槛比较低,在购买国外技术公司芯片之后,一般具有电子产品生产经验的公司都可以进行生产。但是在应用上,由于考虑到产品实用及稳定性,当前只有几家公司为国电通信中心提供产品,例如福建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注册的‘亿力’公司、北京‘中之杰’公司(韩国Xeline芯片)、上海的‘元利’公司(由美国Leapcom注册),以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通信所等。”
有专家表示,对于国内PLC产品提供商而言,作为产品核心的芯片技术基本上由国外芯片生产商提供。虽然有些厂商也提出在下一步将进行芯片的研发与生产,但是就其技术掌握情况来看,这些口号显然还不现实。赵丙镇也表示,“电力科学院作为担负国家科研项目的研究单位,对于技术的研发相当重视。当前最需要做的,是建立与PLC接入相对应的基本模型,并在其基础上进行相关的编码算法和解码算法选择,才能够提出适合中国电力应用环境的PLC芯片,单纯喊口号或者长久依赖外国技术,不是有远见的办法。”
技术瓶颈到底有没有?
中国国内的PLC接入试验网络,当前主要还是以2M和14M带宽接入为主。例如,2001年“沈阳电业新村”开通的第一个PLC上网小区,就是采用了2M带宽产品,而据记者调查,现在北京的PLC小区基本上已采用14M带宽。经过两年发展,14M产品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而价格方面也有所改善。据调查,当前14M的PLC Modem产品,其成本价目前已经降低到人民币150元左右(赵丙镇表示成本为300元左右),这已与普通运营商所提供的ADSL接入设备或者以太网宽带接入成本相差无几,甚至有可能<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247亿!国家电网最先发力,能源新
2020-06-16
- 2019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在江苏
2019-09-13
- 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数字化转型建
2019-06-13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
2019-02-24
- 谋求整体上市?国网信通拟以“云
2019-01-28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