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以信息化加强水利现代化建设
2002-12-05 18:08:31 来源:中国计算机用户
A-
A+
电力18讯: 历代文人墨客对祖国大川着力描绘的背后,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与大河共舞的生生不息奋斗史,几多辉煌,几多艰辛,几多企盼,一个"水利"道出了国人对养育了华夏文明的大川的殷殷之情。
目前,水利工作正面临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水利部提出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在水利现代化建设中,水利信息化应该处于优先发展的位置,这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防治水旱灾害中,要充分发挥水利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推进水利信息化可满足提高防汛决策指挥水平的需要,运用先进的水利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大大提高雨情、水情、工情、旱情、灾情信息监测和传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预测和预报的速度和精度,降低灾害损失。
水利信息化,具体来讲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的效率和效能。
目前,水利信息网络是为防汛抗旱、政务、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水土保持等各种水利部门建设的统一传输平台。全国水利网络主要包括全国水利骨干网、七大流域网络、各省、市、自治区水利网络以及各单位部门建设的网络。水利公用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覆盖全国水利系统的水利信息网络,正在建设和完善全国水文数据库、基础水利工程数据库、水利空间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正在制定和完善一些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建成全国水利信息网络管理中心。目前建成和正建设十个应用系统:建成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完善和建成全国水利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国家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成国家水质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建成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全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全国农村水利水电及电气化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水利信息、公众服务系统;建设全国水利规划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水利数字化图书馆。
推进水利信息化,可以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效率,但如何充分了解本行业应用现状,找准影响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充分做好建设水利信息化的工作呢?这应该从水利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重在应用,分步实施,逐步推开。
为了将数字化水利工作进一步开展好,10月25日,由水利部水文局(水利信息中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主办,由《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社承办的2002全国水利信息化论坛在京召开。水利部有关司局和事业单位领导、七大流域机构水文局及信息中心领导和技术负责人、全国各地水利厅信息中心、省水文局领导和技术负责人、水利信息化方面的专家和学者等300多人参加了本次研讨。研讨会上,《水利信息化及主要建设任务》和《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概述》被介绍给与会者;各流域机构、省市水利信息化、防汛信息系统经验也被介绍给大家;国内外知名IT厂商也向与会者介绍了各自的水利信息化解决方案及软硬件新产品,这些IT厂商对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非常关注,因为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实时监控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是水利系统须臾离不开的技术,建设水利专用广域网络,建立通用数据库,开发各类专业系统,如防汛指挥系统、水质信息系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政务信息系统等,都为广大的IT厂商提供了英雄用武之地。
水利,历来是治国的重中之重。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目标。借用"数字黄河"工程建设专家的话说,水利信息化就是把江河都装进计算机。
水利部信息中心主任蔡阳介绍说,水利信息化作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水资源科学管理、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的基础和前提。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繁,且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灾害损失越来越重。而水利监测站点稀,信息少、测洪能力低设备陈旧,自动化程度低,时效性慢。所以,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水利部水文局信息中心信息化处处长辛立勤认为,水利信息化是提高防治洪涝干旱灾害、提高水资源管理决策水平的需要;水利信息化是实现水利工作历史性转变的需要;水利信息化也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的重要内容;水利信息化还是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可以说,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是水利行业新世纪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十分必要的,是历史赋予的使命。
可以说,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没有水利信息化就没有水利现代化。2001年4月水利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增强了各级领导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部署了工作。现在,《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已经印发,全国水利系统开展了信息化规划编制工作。水利信息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以说<
目前,水利工作正面临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水利部提出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在水利现代化建设中,水利信息化应该处于优先发展的位置,这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防治水旱灾害中,要充分发挥水利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推进水利信息化可满足提高防汛决策指挥水平的需要,运用先进的水利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大大提高雨情、水情、工情、旱情、灾情信息监测和传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预测和预报的速度和精度,降低灾害损失。
水利信息化,具体来讲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的效率和效能。
目前,水利信息网络是为防汛抗旱、政务、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水土保持等各种水利部门建设的统一传输平台。全国水利网络主要包括全国水利骨干网、七大流域网络、各省、市、自治区水利网络以及各单位部门建设的网络。水利公用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覆盖全国水利系统的水利信息网络,正在建设和完善全国水文数据库、基础水利工程数据库、水利空间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正在制定和完善一些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建成全国水利信息网络管理中心。目前建成和正建设十个应用系统:建成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完善和建成全国水利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国家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成国家水质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建成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全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全国农村水利水电及电气化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水利信息、公众服务系统;建设全国水利规划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水利数字化图书馆。
推进水利信息化,可以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效率,但如何充分了解本行业应用现状,找准影响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充分做好建设水利信息化的工作呢?这应该从水利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重在应用,分步实施,逐步推开。
为了将数字化水利工作进一步开展好,10月25日,由水利部水文局(水利信息中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主办,由《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社承办的2002全国水利信息化论坛在京召开。水利部有关司局和事业单位领导、七大流域机构水文局及信息中心领导和技术负责人、全国各地水利厅信息中心、省水文局领导和技术负责人、水利信息化方面的专家和学者等300多人参加了本次研讨。研讨会上,《水利信息化及主要建设任务》和《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概述》被介绍给与会者;各流域机构、省市水利信息化、防汛信息系统经验也被介绍给大家;国内外知名IT厂商也向与会者介绍了各自的水利信息化解决方案及软硬件新产品,这些IT厂商对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非常关注,因为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实时监控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是水利系统须臾离不开的技术,建设水利专用广域网络,建立通用数据库,开发各类专业系统,如防汛指挥系统、水质信息系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政务信息系统等,都为广大的IT厂商提供了英雄用武之地。
水利,历来是治国的重中之重。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目标。借用"数字黄河"工程建设专家的话说,水利信息化就是把江河都装进计算机。
水利部信息中心主任蔡阳介绍说,水利信息化作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水资源科学管理、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的基础和前提。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繁,且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灾害损失越来越重。而水利监测站点稀,信息少、测洪能力低设备陈旧,自动化程度低,时效性慢。所以,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水利部水文局信息中心信息化处处长辛立勤认为,水利信息化是提高防治洪涝干旱灾害、提高水资源管理决策水平的需要;水利信息化是实现水利工作历史性转变的需要;水利信息化也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的重要内容;水利信息化还是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可以说,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是水利行业新世纪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十分必要的,是历史赋予的使命。
可以说,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没有水利信息化就没有水利现代化。2001年4月水利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增强了各级领导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部署了工作。现在,《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已经印发,全国水利系统开展了信息化规划编制工作。水利信息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以说<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247亿!国家电网最先发力,能源新
2020-06-16
- 2019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在江苏
2019-09-13
- 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数字化转型建
2019-06-13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
2019-02-24
- 谋求整体上市?国网信通拟以“云
2019-01-28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