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智能电网提供支撑
2012-04-09 10:16:27 来源:王继业
A-
A+
电力18讯:
“2012中国绿色ICT产业科技发展论坛”于2012年3月20日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召开,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工作部副主任王继业介绍了信息技术对智能电网的影响和作用。下面是演讲实录
王继业:那么我们接到了邀请,主要的就是因为这次属于绿色ICT的论坛,所以我们觉得绿色ICT,这个话题很好,我看其它两个会场云计算,还有绿色IT绿色数据中心内容很多,我感觉跟我们希望做的工作比较吻合。当然了我们代表国家电网公司来,也是因为国家电网公司现在正在进行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其中很多的内容,刚才咱们中国电科院张主任也介绍了,很多的内容涉及到信息化,所以今天跟大家就这个话题简要的进行一些交流,因为给我们的时间20分钟,所以我争取20分钟之内给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国家电网公司大家可能都已经知道了,不多介绍了。
可以说也是我们国家一个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一个国有重要的骨干企业,那么它有两个数字大家可以关注一下,一个是去年公布的在全球500强排名中,国家电网公司是排第七位,在全球公用事业当中排名第一,国家电网公司开展了国际步伐,应用了菲律宾国家电网,包括了巴西输电的一个公司,我们是全资的,大家注意到了葡萄牙的一个能源输送网公司,我们是联合控股的,国际化在不断的发展
2009年刚才张主任提了,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次全面的阐述了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对智能电网的一个概念,在此之前呢,对智能电网大家实际上比较混乱,各有各的搞法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各有各的理解,美国、欧洲,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做,那么2009年呢,我们第一次提出来比较全面,而且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呢,也提出了具体落地的一些措施,所以说应该说中国国家电网呢,关于智能电网的一系列的内容是可操作的。
那么我们认为首先智能电网是坚强,所以叫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价,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它要很坚强,它要具备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特征的一个电网,所以信息化在智能电网中呢,应该说也占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一个支撑作用。
那么关于智能电网的其它的内涵呢,刚才张主任也给大家进行了一些介绍,刚才我听出来了,主要的就是美国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大家尽管表述不一样,但是内涵和内容是一样的,实际上内容是一样的,做的工作是一样的,而且现在大家逐步的已经接受了我们的思想,就是逐步的按照发、输、配、用、调按照这几个环节在进行,欧洲可能更多的侧重于用电环节,就是侧重于居民老百姓,他使用智能电网以后有什么好处,那么我们是全方位的,各个环节我们都应该考虑到的。
那么智能电网近期的取得的一些成果,在这个里面呢,也有一些大致的罗列,这个不是最先的,实际上前不久,我们在有关会议上已经有一些公布了,比如说坚强网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我们特高压一千千瓦交流工程,八百千伏的直流工程,就是说特高压的技术是可以的,经过时间检验的。
电网接纳新能源的能力显著增强,比如说我们现在接入风电已经达到了4200万千瓦,这个数字大家可能如果不注意的觉得无所谓,实际上这个数字是比较大的,4200万千瓦,刚才那个曲线,风电是间歇式的电源,如果说电网没有很好的调度控制能力的话,实际上这些风电是很大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国家电网已经接纳了,所以大家感受不到,现在大家使用的电,大家已经不知道其中有4200万是来自于风力发电,当然了还有太阳能发电是44.6,这个是新能源。
电网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我们简成了充电站200多座,充电桩一万三千多个,智能电表总量七千多万只,那么这个数字比国外那一个国家都高,国家意大利说算不错了,但是实际上它只有三千万只,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有七千多万只了,另外电网事业研究能力全面提升,电网的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健全,这个内容跟刚才张主任介绍是一样的,我们的技术水平在不断的提升,我们的标准体系同步也在建立,而且有一个突破就是刚才大家看到了,实际上我们标准方面,中国人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这个是跟过去相比,有本质区别的。
所以刚才看到了118这个组织,过去是没有的。所以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智能电网当中有一定的话语权,表明了我们的技术,我们的标准,我们的实践,得到了国际,得到了全球的认可。
那么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在智能电网方面六个环节都有应用。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四类,一类属于监测控制类的应用,就是监测,实际上就是对我们电网过程中的一些状态的时时的感知和监测,把数据采集回来,这是一类应用,控制类的。第二类是流程作业类。就是在各个环节对采集的数据,那么进行处理加工反馈,所以这个是属于流程控制类。
第三类是数据分析类,那么对采集回来的数据,要进行深度的挖掘,在线的分析,那么供我们的管理人员,供我们的操作人员进行判断。
还有一类就是公共基础支撑,包括了信息网络,包括数据中心等等,是属于公共的基础支撑,所以刚才讲我们的信息技术用了很多,真正的归纳起来就是这四类。
这六个环节来看,都有内容。发电环节有很多系统,输电很多,变电环节,配电环节,用电环节,包括了调度都有很多ICT具体的应用,这个地方不展开了。
我要告诉大家,就是所有的这些系统,未来不是孤立一定要集成起来,这个通过什么联呢,就是通过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通过一个一体化的平台,我们叫一体化的平台,那么通过一体化的平台,要把所有的系统联起来,最重要实现什么呢?实现数据的共享和贯通,这样的话可以保证我们的管理人员,我们的决策人员在办公室里面,对智能电网各个环节,各个终端,各个末梢的任何一些情况都可以时时的掌握,所以有助于我们对电网更加有效的控制和监控。
所以现在比较热的,像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等,那么将来在智能电网中也要进行大量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从专业领域横向发电、输电、变电、用电、都有内容,那么在纵向呢,我们也覆盖了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各个环节。
还有一个维度呢,就是对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展示等等,所以大家看,实际上这张图非常全面的对于智能电网中的信息技术,ICT技术,有了一个全面的立体的一个多维的展示。有了这个东西,那么我们就说了,这些信息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确确实实全面都在应用。
那么在国家电网公司看呢,我们的信息化这几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建成了一个统一的、规范的、一体化企业级的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支撑了国家电网公司的管理的运营和电网的控制。
目前这个系统也可以跟大家介绍一下规模很大,我们曾经讲过,在全球属于规模最大,单一企业集团级的信息系统,这句话可以说,前不久我和中石油、中石化也在比,那么比的结果是国家电网是最大的,因为和国外这些企业比呢,已经没有可比性了,因为我们这个系统太大了,现在我们这套系统已经完全的联起来了,大家看运行的信息系统设备有六万多台,终端计算机56万台,部署了二千多套系统,实际上系统数在减少,但是它集成度在增加,管理营销用电户2.4亿个,实际上我们在服务范围内的所有的用电户都管起来了,管理员工超过了150万,就是我们几乎所有的员工都在里面。
每天使用系统的人数这个数字错了,超过了70万,我们曾经计算过了,一天中同时使用系统的同时在线人员超过了40万这个系统是全球最大的,所以在这儿可以跟大家讲,规模很大。
那么这套系统呢,可以说为国家电网公司的效能的提升,效率的提高,效益的增加,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讲一强三优的现代目标,我们讲四化,叫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
进入智能电网的时代以后,可以说智能电网对信息系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家可以看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
那么要求什么呢,要求我们的信息系统,要具备安全接入的能力,要具备海量存储的能力,要具备时时监测的能力,要具备智能分析的能力,这是对它的具体的要求,当然了再分解还有更具体的。
那么这样的话,希望我们的信息系统,在现有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的提高能力,提高水平。
那么进入十二五以后,那么我们的信息系统也在进行升级。
升 级的结果呢,就是要建立国家电网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叫SG-ERP这套系统经过了平台集中、业务融合、决策智能、安全实用,或者具备了支撑智能电网,具备了支撑公司的能力。
SG-ERP建设重点,就是在平台方面要建设柔性一体化的集约柔性平台,就是进一步集约和柔性不管怎么发展,业务怎么变,我的平台没有问题。
在应用方面实现两个,一个是进一步实现应用的融合,就是各类应用进一步实现融合,再有一个实现智能决策,所以我们也认为下一步智能决策可能是信息系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另外就是要有一套高效有力的支撑体系,这个包括安全、信息安全、包括信息系统的调度运行等等。
同时SG-EPR,我们基于企业架构领导进行设计,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四横五纵的SG-EA构架,这个在国内比较领先的,我所知道的目前我们的信息化实施很少采用这种框架,而企业架构的这个理论,应该说在全球是比较领先的。
安全提示:如果聊天中有涉及财产的操作,请一定先核实好友身份。发送验证问题或点击举报
那么我们引入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吸收,进行了四横五纵,可以说我们的信息系统更加复合,或者说更加贴近业务的现状,更加适合于业务的发展。
那么按照这个理论,我们提出了SG-ERP支撑智能电网的业务架构,我们从顶层把这个支撑智能电网的主要业务全部归纳出来,所以这张图里面,应该是有十几项。
不会说将来有一个重大的遗漏,这个不会的,我是从上到下的。
那么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得出了它的应用架构,这个应用架构也是有十几项,同时这个数据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数据架构,多种数据进入到数据中心以后,按照企业数据模型,数据共享模型,主数据管理模型等等进行了管理。
那么数据包括了时时和准时时的数据,就是历史和准时时的数据,包括了空间的数据,包括了结构化的数据,也包括了非结构化的数据,所以这个非常的全,所以这样的话才能支撑智能电网,否则的话智能电网这个时时数据大量的进来了以后,可能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呢,进一步设计了它的技术架构。
包括了开发环境,生产环境,运行环境,还有基础设施。
所以这一切我们都是按照这个比较规范化的架构理论在进行建设。
大家看这张图就是SG-ERP的信息通信网络,它的一个骨干通信网络的一张图,那么它表述就是从一级网到一级骨干二级骨干,一直到接入网几个方面,那么所有的信息智能电网的一些终端设备,包括了监测、充电站、智能表记,包括了移动作业等等,所有的通过网络采集回来,传输回来,进入到我们的数据中心进行管理。
同时我们还要对数据中心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实现它的栽培,保证大量数据有备份,不至于丢失,在发生极端情况,包括自然灾害,发生战争,我们的数据在异地都有备份。
在应用融合方面呢,就是在六个环节发展十大应用,十大业务应用,在六个环节全面覆盖,同时进一步打通横向,业务应用横向之间的联系,包括了资产设备的全寿命,在多个环节都有,包括了能量的全过程,包括客户的全方位,包括全面风险管理,包括全面质量管理,也包括核心资源的管理等等。那么这些我们认为下一步是横向的融合,这个可能是我们发展智能电网提升企业信息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和关键的环节。
决策智能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的进行业务处理进行分析,那么实现高级决策辅助支持的功能,辅助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那么对智能电网有一个全面的掌控。
安全实用要建立信息安全主动防御体系,保证我们信息采集的内容,保证我们的数据的安全,传输的安全,系统的安全和应用的安全。
那么同时我们也有通过这个建立一系列调度体系,保证这套程序安全稳定的运行。
下面举几个例子,对智能电网就是信息化方面的重点工作。
刚才我看咱们张主任也有,比如说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这个是我们现在正在全面建设的一套系统,那么它可以通过监测装置、采集数据、传输回来,进入到生产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时时的监测,那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所以这是一个系统。
另外一个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这个是中国的叫法,外国人叫AMI,实际上就是这套系统。
就是通过智能电表把用户的信息采集回来,然后集中统一的管理,同时全面响应用户的一些请求,那么这套系统现在主站系统已经建成了,现在就是等着智能电表全部安装了以后,那么它可以实现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现在已经建成了,另外就是电动汽车冲换电运用,我们得有信息系统,对电动汽车进行管理,对电池进行管理,对它的运行状态进行管理,那么这套系统现在已经建成了,主要是针对国家电网已经建立的充换电站,还有充电桩进行一个连接,同时对已经投入试验的一些电动汽车,现在也是在进行一些试验。
应该说从技术上是可以的,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另外一个云计算,现在在智能电网的信息化项目中,有一个试点项目就是云计算管理平台,我们通过这个平台的研发,那么就是要对所有的服务器的设备,存储的设备,网络设备等等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对用户来说,就是它不要考虑你用什么设备,你只要考虑你用几个CPU,用多少内存就可以了,那么这项工作系统性开发工程,这个是国家电网自主知识产权的,已经在几个单位进行试点,那么我们下一步就要把它全面使用,这个是云计算等等。信息化支撑智能电网方面,应该也有十几项重点工作。
试点工作目前全部完成,在适当的时候就是要进行推广
信息化支撑智能电网的演进和智能电网的发展是一样的,应该说从去年到2015年是全面建设阶段,到2020年是引领和提升。我们的核心工程就是SG-ERP在2015年基本建成,建成了以后,将会对智能电网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的内容进行沟通,进行支撑,到第三阶段在引领提升阶段呢,那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智能电网的建设。
“2012中国绿色ICT产业科技发展论坛”于2012年3月20日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召开,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工作部副主任王继业介绍了信息技术对智能电网的影响和作用。下面是演讲实录
王继业:那么我们接到了邀请,主要的就是因为这次属于绿色ICT的论坛,所以我们觉得绿色ICT,这个话题很好,我看其它两个会场云计算,还有绿色IT绿色数据中心内容很多,我感觉跟我们希望做的工作比较吻合。当然了我们代表国家电网公司来,也是因为国家电网公司现在正在进行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其中很多的内容,刚才咱们中国电科院张主任也介绍了,很多的内容涉及到信息化,所以今天跟大家就这个话题简要的进行一些交流,因为给我们的时间20分钟,所以我争取20分钟之内给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国家电网公司大家可能都已经知道了,不多介绍了。
可以说也是我们国家一个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一个国有重要的骨干企业,那么它有两个数字大家可以关注一下,一个是去年公布的在全球500强排名中,国家电网公司是排第七位,在全球公用事业当中排名第一,国家电网公司开展了国际步伐,应用了菲律宾国家电网,包括了巴西输电的一个公司,我们是全资的,大家注意到了葡萄牙的一个能源输送网公司,我们是联合控股的,国际化在不断的发展
2009年刚才张主任提了,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次全面的阐述了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对智能电网的一个概念,在此之前呢,对智能电网大家实际上比较混乱,各有各的搞法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各有各的理解,美国、欧洲,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做,那么2009年呢,我们第一次提出来比较全面,而且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呢,也提出了具体落地的一些措施,所以说应该说中国国家电网呢,关于智能电网的一系列的内容是可操作的。
那么我们认为首先智能电网是坚强,所以叫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价,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它要很坚强,它要具备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特征的一个电网,所以信息化在智能电网中呢,应该说也占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一个支撑作用。
那么关于智能电网的其它的内涵呢,刚才张主任也给大家进行了一些介绍,刚才我听出来了,主要的就是美国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大家尽管表述不一样,但是内涵和内容是一样的,实际上内容是一样的,做的工作是一样的,而且现在大家逐步的已经接受了我们的思想,就是逐步的按照发、输、配、用、调按照这几个环节在进行,欧洲可能更多的侧重于用电环节,就是侧重于居民老百姓,他使用智能电网以后有什么好处,那么我们是全方位的,各个环节我们都应该考虑到的。
那么智能电网近期的取得的一些成果,在这个里面呢,也有一些大致的罗列,这个不是最先的,实际上前不久,我们在有关会议上已经有一些公布了,比如说坚强网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我们特高压一千千瓦交流工程,八百千伏的直流工程,就是说特高压的技术是可以的,经过时间检验的。
电网接纳新能源的能力显著增强,比如说我们现在接入风电已经达到了4200万千瓦,这个数字大家可能如果不注意的觉得无所谓,实际上这个数字是比较大的,4200万千瓦,刚才那个曲线,风电是间歇式的电源,如果说电网没有很好的调度控制能力的话,实际上这些风电是很大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国家电网已经接纳了,所以大家感受不到,现在大家使用的电,大家已经不知道其中有4200万是来自于风力发电,当然了还有太阳能发电是44.6,这个是新能源。
电网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我们简成了充电站200多座,充电桩一万三千多个,智能电表总量七千多万只,那么这个数字比国外那一个国家都高,国家意大利说算不错了,但是实际上它只有三千万只,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有七千多万只了,另外电网事业研究能力全面提升,电网的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健全,这个内容跟刚才张主任介绍是一样的,我们的技术水平在不断的提升,我们的标准体系同步也在建立,而且有一个突破就是刚才大家看到了,实际上我们标准方面,中国人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这个是跟过去相比,有本质区别的。
所以刚才看到了118这个组织,过去是没有的。所以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智能电网当中有一定的话语权,表明了我们的技术,我们的标准,我们的实践,得到了国际,得到了全球的认可。
那么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在智能电网方面六个环节都有应用。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四类,一类属于监测控制类的应用,就是监测,实际上就是对我们电网过程中的一些状态的时时的感知和监测,把数据采集回来,这是一类应用,控制类的。第二类是流程作业类。就是在各个环节对采集的数据,那么进行处理加工反馈,所以这个是属于流程控制类。
第三类是数据分析类,那么对采集回来的数据,要进行深度的挖掘,在线的分析,那么供我们的管理人员,供我们的操作人员进行判断。
还有一类就是公共基础支撑,包括了信息网络,包括数据中心等等,是属于公共的基础支撑,所以刚才讲我们的信息技术用了很多,真正的归纳起来就是这四类。
这六个环节来看,都有内容。发电环节有很多系统,输电很多,变电环节,配电环节,用电环节,包括了调度都有很多ICT具体的应用,这个地方不展开了。
我要告诉大家,就是所有的这些系统,未来不是孤立一定要集成起来,这个通过什么联呢,就是通过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通过一个一体化的平台,我们叫一体化的平台,那么通过一体化的平台,要把所有的系统联起来,最重要实现什么呢?实现数据的共享和贯通,这样的话可以保证我们的管理人员,我们的决策人员在办公室里面,对智能电网各个环节,各个终端,各个末梢的任何一些情况都可以时时的掌握,所以有助于我们对电网更加有效的控制和监控。
所以现在比较热的,像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等,那么将来在智能电网中也要进行大量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从专业领域横向发电、输电、变电、用电、都有内容,那么在纵向呢,我们也覆盖了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各个环节。
还有一个维度呢,就是对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展示等等,所以大家看,实际上这张图非常全面的对于智能电网中的信息技术,ICT技术,有了一个全面的立体的一个多维的展示。有了这个东西,那么我们就说了,这些信息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确确实实全面都在应用。
那么在国家电网公司看呢,我们的信息化这几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建成了一个统一的、规范的、一体化企业级的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支撑了国家电网公司的管理的运营和电网的控制。
目前这个系统也可以跟大家介绍一下规模很大,我们曾经讲过,在全球属于规模最大,单一企业集团级的信息系统,这句话可以说,前不久我和中石油、中石化也在比,那么比的结果是国家电网是最大的,因为和国外这些企业比呢,已经没有可比性了,因为我们这个系统太大了,现在我们这套系统已经完全的联起来了,大家看运行的信息系统设备有六万多台,终端计算机56万台,部署了二千多套系统,实际上系统数在减少,但是它集成度在增加,管理营销用电户2.4亿个,实际上我们在服务范围内的所有的用电户都管起来了,管理员工超过了150万,就是我们几乎所有的员工都在里面。
每天使用系统的人数这个数字错了,超过了70万,我们曾经计算过了,一天中同时使用系统的同时在线人员超过了40万这个系统是全球最大的,所以在这儿可以跟大家讲,规模很大。
那么这套系统呢,可以说为国家电网公司的效能的提升,效率的提高,效益的增加,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讲一强三优的现代目标,我们讲四化,叫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
进入智能电网的时代以后,可以说智能电网对信息系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家可以看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
那么要求什么呢,要求我们的信息系统,要具备安全接入的能力,要具备海量存储的能力,要具备时时监测的能力,要具备智能分析的能力,这是对它的具体的要求,当然了再分解还有更具体的。
那么这样的话,希望我们的信息系统,在现有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的提高能力,提高水平。
那么进入十二五以后,那么我们的信息系统也在进行升级。
升 级的结果呢,就是要建立国家电网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叫SG-ERP这套系统经过了平台集中、业务融合、决策智能、安全实用,或者具备了支撑智能电网,具备了支撑公司的能力。
SG-ERP建设重点,就是在平台方面要建设柔性一体化的集约柔性平台,就是进一步集约和柔性不管怎么发展,业务怎么变,我的平台没有问题。
在应用方面实现两个,一个是进一步实现应用的融合,就是各类应用进一步实现融合,再有一个实现智能决策,所以我们也认为下一步智能决策可能是信息系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另外就是要有一套高效有力的支撑体系,这个包括安全、信息安全、包括信息系统的调度运行等等。
同时SG-EPR,我们基于企业架构领导进行设计,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四横五纵的SG-EA构架,这个在国内比较领先的,我所知道的目前我们的信息化实施很少采用这种框架,而企业架构的这个理论,应该说在全球是比较领先的。
安全提示:如果聊天中有涉及财产的操作,请一定先核实好友身份。发送验证问题或点击举报
那么我们引入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吸收,进行了四横五纵,可以说我们的信息系统更加复合,或者说更加贴近业务的现状,更加适合于业务的发展。
那么按照这个理论,我们提出了SG-ERP支撑智能电网的业务架构,我们从顶层把这个支撑智能电网的主要业务全部归纳出来,所以这张图里面,应该是有十几项。
不会说将来有一个重大的遗漏,这个不会的,我是从上到下的。
那么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得出了它的应用架构,这个应用架构也是有十几项,同时这个数据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数据架构,多种数据进入到数据中心以后,按照企业数据模型,数据共享模型,主数据管理模型等等进行了管理。
那么数据包括了时时和准时时的数据,就是历史和准时时的数据,包括了空间的数据,包括了结构化的数据,也包括了非结构化的数据,所以这个非常的全,所以这样的话才能支撑智能电网,否则的话智能电网这个时时数据大量的进来了以后,可能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呢,进一步设计了它的技术架构。
包括了开发环境,生产环境,运行环境,还有基础设施。
所以这一切我们都是按照这个比较规范化的架构理论在进行建设。
大家看这张图就是SG-ERP的信息通信网络,它的一个骨干通信网络的一张图,那么它表述就是从一级网到一级骨干二级骨干,一直到接入网几个方面,那么所有的信息智能电网的一些终端设备,包括了监测、充电站、智能表记,包括了移动作业等等,所有的通过网络采集回来,传输回来,进入到我们的数据中心进行管理。
同时我们还要对数据中心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实现它的栽培,保证大量数据有备份,不至于丢失,在发生极端情况,包括自然灾害,发生战争,我们的数据在异地都有备份。
在应用融合方面呢,就是在六个环节发展十大应用,十大业务应用,在六个环节全面覆盖,同时进一步打通横向,业务应用横向之间的联系,包括了资产设备的全寿命,在多个环节都有,包括了能量的全过程,包括客户的全方位,包括全面风险管理,包括全面质量管理,也包括核心资源的管理等等。那么这些我们认为下一步是横向的融合,这个可能是我们发展智能电网提升企业信息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和关键的环节。
决策智能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的进行业务处理进行分析,那么实现高级决策辅助支持的功能,辅助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那么对智能电网有一个全面的掌控。
安全实用要建立信息安全主动防御体系,保证我们信息采集的内容,保证我们的数据的安全,传输的安全,系统的安全和应用的安全。
那么同时我们也有通过这个建立一系列调度体系,保证这套程序安全稳定的运行。
下面举几个例子,对智能电网就是信息化方面的重点工作。
刚才我看咱们张主任也有,比如说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这个是我们现在正在全面建设的一套系统,那么它可以通过监测装置、采集数据、传输回来,进入到生产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时时的监测,那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所以这是一个系统。
另外一个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这个是中国的叫法,外国人叫AMI,实际上就是这套系统。
就是通过智能电表把用户的信息采集回来,然后集中统一的管理,同时全面响应用户的一些请求,那么这套系统现在主站系统已经建成了,现在就是等着智能电表全部安装了以后,那么它可以实现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现在已经建成了,另外就是电动汽车冲换电运用,我们得有信息系统,对电动汽车进行管理,对电池进行管理,对它的运行状态进行管理,那么这套系统现在已经建成了,主要是针对国家电网已经建立的充换电站,还有充电桩进行一个连接,同时对已经投入试验的一些电动汽车,现在也是在进行一些试验。
应该说从技术上是可以的,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另外一个云计算,现在在智能电网的信息化项目中,有一个试点项目就是云计算管理平台,我们通过这个平台的研发,那么就是要对所有的服务器的设备,存储的设备,网络设备等等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对用户来说,就是它不要考虑你用什么设备,你只要考虑你用几个CPU,用多少内存就可以了,那么这项工作系统性开发工程,这个是国家电网自主知识产权的,已经在几个单位进行试点,那么我们下一步就要把它全面使用,这个是云计算等等。信息化支撑智能电网方面,应该也有十几项重点工作。
试点工作目前全部完成,在适当的时候就是要进行推广
信息化支撑智能电网的演进和智能电网的发展是一样的,应该说从去年到2015年是全面建设阶段,到2020年是引领和提升。我们的核心工程就是SG-ERP在2015年基本建成,建成了以后,将会对智能电网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的内容进行沟通,进行支撑,到第三阶段在引领提升阶段呢,那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智能电网的建设。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