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一个真相
本人自1997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先后从事过供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调研、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实施、项目管理等各项工作,一直以来将该项工作作为个人的理想和事业。在这十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中,收获和经验兼备。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令自己晦涩难言之处。
国内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路线上从一开始用Delphi/Powbuilder等快速开发的C/S应用,接着是用基于WebLogic、 Tuxedo、EA Server等基础中间件的多层结构应用开发,到现在又开始流行跟随SAP Netware,思维加速等业务基础平台开发的协同应用;数据库基本上以Oracle为主暂时还未更换软件供应商;硬件上开始以PC服务器为主,现在基本上是小型机为主了;客户服务语音设备从最初的数字语音板卡系列到现在的大型语音交换机。可以说电力行业的信息化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投入是越来越大,一个省级供电公司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资金投入从几千万到几亿不等。可是这些信息化项目真正称得上成功的却是寥寥无几。尽管一些电力行业的领导为了追求政治上,官本主义思想的宣传思想,声称本单位的信息化项目给单位带来了多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一般都是模糊的说法,没有真正的指标衡量,因为没有几个信息化项目从一开始规划就制定好了信息化项目要达到的可以量化的目标和最终考核的信息化KPI指标。具体没有制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问题不外乎如下重要因素,首先是自己盲目跟随上信息化项目,对自己的业务和管理规范还不是很清晰的前提下,也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和信息化考核指标;另外就是大多数领导不愿意承担最终的责任,尤其是信息化部门和业务管理部门经常是自相残杀,在这样的局面下,如果再制订目标和计划,最终的结果就是相互掐,谁也不会让谁本应该负责的指标满意,所以干脆就来个皆大欢喜,上信息化吗,不就是买几台服务器,让开发商写点程序,何至于给自己找麻烦,于是也就不难理解目前电力行业信息化的现状。
电力行业信息化项目往往是项目开始阶段,不管是电力行业部门本身,还是软件开发商,大家投入热情都非常高,可是往往在项目的中后期,也就是项目真正快要看到希望的时候,项目就开始变得疲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项目的中后期,项目的投入资金开始紧张,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电力行业的领导到现在也不认可软件的实施和中途项目需求变更而带来的版本升级服务费用。他们总认为项目在招标阶段就开始定下的投入资金就基本上应该是项目的最终投入资金,而没有意识到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投入过程。尽管要有所控制,但绝不是一个开始就可以定下的投入额。正是由于项目在中后期资金投入变得紧张,开发商也就无法再继续以项目开始阶段那么大的人力和财力保持热情服务。实际上电力行业的信息化项目,由于一味地追求国外的新技术平台和硬件平台(按道理应该把重心放在业务和管理的规范上),项目开始规划的投入资金大部分被这些国外的中间件厂商和硬件厂商挣去了,真正给应用软件开发商留下的挣钱空间非常窄。可是电力行业的领导就只强调项目的总体投入,而没有把这些投入按信息化规划咨询、中间件平台、应用软件开发、硬件等分离开来考虑,这其中还不包括软件开发阶段带来的一些必不可少的招待费用和一些市场费用。由于国外的中间件平台厂商是不会真正参与国内电力行业的应用软件开发的,因为他们也非常清楚目前咱们国家电力行业信息化的现状,应用软件开发这个领域是一个火口,所以基本上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时候为了应付投标,当时答应最后也都是委托中国这边的本土合作伙伴完成,也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这才导致目前电力行业信息化项目只能说是某些领导政治上、官本主义方面宣传的借口,并没有带来许多真正的信息化建设意义。
我作为一名从事国内电力行业信息化达十年之久的业内人员,秉着对国内电力行业信息化负责的态度和节约国民资金的角度,向中国电力行业负责信息化的有关领导,特别建议:不要再过分地相信国外的这些中间件厂商给你们说的那些宏伟的目标,你们还是应该相信国内这些多年为你们长期提供开发服务的本地软件厂商,毕竟这是一个长期服务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或者某个时间阶段的合作。如果他们都做不到这一点,你们凭啥就相信国外的中间件厂商就能做到?但是必须改变过去对信息化建设的看法和做事情的方式,切实搞好和本土厂商的合作关系,理清自己的业务需求,提出自己的战略目标和管理上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建设路线和实施计划,这样才有可能走上真正的信息化成功之路。否则你就是更换N个中间件厂商,也换不来你自己本身业务和管理上的规范。计算机从问世到现在,从来都是辅助人们更好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但是究竟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做,只有自己才知道,是计算机代替不了的。另外也不是圈定一个国外的软件开发商,就能达到信息化建设的目的。相反地,这些本土厂商由于多年的开发和拼搏,他们各自已经在某些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包括电力行业内部员工自身经验的积累,如果从头再来,不管你选择SAP还是Oracle等这些国外基础平台件厂家的任意一家,都只能是对过去积累的经验的埋葬,只会让信息化建设的局面变得更加混乱。
其实多个合作伙伴开发,并非就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问题在于统一的主数据模型,比如:客户主数据模型,配网主数据模型,财务主数据模型等。这些主数据模型可以和一个第三方的IT咨询公司合作完成。至于统一的软件开发技术和平台都不应该成为你们选择一个应用软件开发商的借口,始终要站在自身业务和管理的规范来理解电力行业信息化,采取百花齐放,开放合作的态度,坚持和本土厂商合作,同时引入第三方的IT监理公司帮助自己掌控项目管理,这样信息化建设才能走上真正的成功。
希望本文能够对国内电力行业和其他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一个很好的建议,不要再走弯路了。我想提醒国内电力行业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有关领导,信息化建设不要一开始就想开宇宙飞船,客观地说,国内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在一个开手扶拖拉机的阶段,一些基础的业务系统都还没搞好,就不要想着上数据挖掘,智能决策。就国内目前电力行业的体制,也不一定要急于上这些项目,所谓的数据挖掘,辅助决策都是为市场化运作的公司体系而提出来的。还是先踏踏实实地理清自己的业务和管理需求,把基础的业务系统规划好,实施好,再以“以点带面”的手段去拓展其它项目,这样资金投入和项目管理的控制难度就大大降低,项目的风险也就自然降低了。最后也希望国内本土应用软件开发厂商继续努力,同时也希望国内电力行业信息化相关部门的领导重新换位思考,和本土厂商搞好合作,成功地开发和实施好每一个信息化项目。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