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电力企业MIS框架初探
2007-07-30 11:22:0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一、电力MIS的演变
电力行业的计算机管理起步较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电力行业就在财务、人事档案及电费等管理业务中引入微机,引发了一场相当热烈的微机热潮。但是由于早期微机本身对信息处理能力的局限性,当时的应用仅限于档案的存储与汇总,简单的统计和制表,是一种单项业务处理软件。这一阶段的应用可以称为第一代电力MIS。它第一次突破了传统的手工操作,使大量繁琐的汇总、统计和制表等事务性工作变得快捷、简单和准确,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推动和促进了电力MIS的进一步发展。
不久,电力MIS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基于局域网,形成了集中式(主机/终端)和客户/服务器等计算机模式。而且功能亦扩充到了包含生产管理、办公管理、计量、安全等电力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并涌现出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这一阶段的电力MIS可以称为第二代电力MIS。第二代电力MIS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计算机技术开始从管理的事务处理层深透到了计划和控制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力企业的不断改革,新一代电力MIS正在出现。
二、新一代电力MIS的特征
新一代电力MIS是伴随着Internet的发展而很快发展起来的,其中还包含着多媒体等许多新的技术。由于新一代电力MIS产生时间不长,还不太成熟,目前还不能看到它的全貌,但是我们可以描述它的基本特征:
1. 完全基于Internet/Intranet/Extranet,是一个真正的开放系统;
2. 关键信息能充分共享,这里指的共享是指基于广域网的,是跨地域的;
3. 电力市场模拟与分析、电力营销及企业的预决策在新一代电力MIS中占据重要地位;
4. 应用软件是完全流程化的、可控的和规范的,而且大量地应用多媒体技术;
5. 基于图形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和用电、配电、线路等紧密结合;
6. 电量的采集、统计和收费实现全程自动化;
7. 和电子商务接轨,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力营销。
三、系统结构
1.系统总体结构
新一代电力MIS呈层次型框架式结构,其应用软件主体为相对独立的板块式结构。整体系统完整、统一,体现了我国供电企业特点。其中包含了供电企业主要的业务流程,与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无关,且业务流程是基于网络和动态的,既是分布在企业网上又是易于生成的。因此能适应企业的不断改革和机构的调整、变化,具有十分良好的电力行业通用性,既便于推广应用,又便于与相关MIS互连。其总体结构如表所示,底层为系统平台,中间层为应用平台,上层为应用软件主体。
上层的应用软件主体,需在应用平台层和系统平台层的支撑下运行。中间层的应用平台层,在系统平台层支撑下运行,但同时需向上支撑应用软件主体层的运行。它是承上启下的一个技术关键层,系统的新技术,需要在它的支撑下才能充分发挥。系统上层是整个电力MIS应用软件主体,其内部又呈相对独立的板块式结构,功能将覆盖电力企业的生产、销售及行政等各项业务。
2.系统的结构特点
传统的MIS,将应用软件(包括应用程序和数据)和支撑环境混合在一起,互相交叉,各种因素互相牵制,一处修改,即会引发整个系统的变动,可维护性和通用性较差,开发周期漫长而生命周期短暂。
新一代电力MIS具有如下特点:
(1)总体框架为三层结构,系统平台、应用平台和应用软件主体,每一层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功能,层次分明。邻层之间的接口,遵守国际标准,界面清晰,简捷可靠,便于工程化开发。其开发环境标准,开发周期短,便于维护和升级。
(2)应用软件主体呈板块式结构,每一板块含一组功能密切相关的子系统和模块。在同一块板的不同子系统和模块之间有较高频度的相互调用,但是板块和板块之间保持相对独立,相互调用的频度相对较低,具有以下优点:
*各板块可独立开发,开发一块,运行一块,互不牵连,便于一个企业MIS按需分期分批实施,提高MIS的效益。
*任何一个板块、子系统和模块的修改,不影响其他板块、子系统和模块的功能,更不会因为一处修改而影响全局,因此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有效地延长了系统的生命周期。
*将频繁的相互调用控制在同一板块内,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调用流量,有利于提高系统整体的响应速度。
电力mis整体框架
应用软件主体
生产板块
营销及服务板块
综合板块
应用平台
gis地理
信息系统
电量自动
采集系统
call center
电话呼叫系统
e-commerce
电子商务系统
data warehouse
数据仓库
系统平台
开发工具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操作系统及网络协议
服务器
网络系统
新一代电力MIS整体框架图
(3)框架式的总体结构和板块式的软件结构,既规范又灵活,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3.系统平台
系统平台层内部也是层次型的,其最底层是硬件,包括计算机(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其上为系统支撑软件即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最上面的一层为应用系统的公共开发环境,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开发工具。
系统平台实际上是MIS的公共支撑环境,它的性能决定着MIS的水平,包括互联性、可靠性、开发性和先进性等。
如果系统平台选择不当,尤其是在平台的开放性、先进性等方面选择失误,例如,操作系统水平过低、网络系统开发性不好等,造成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可能会使系统不能升级,甚至造成整个系统推倒重来,因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4.应用平台
应用平台与系统平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MIS的公共支撑,而仅是MIS的某一个或几个板块、板块中的部分模块的支撑环境。另外,应用平台本身需要系统平台的支撑,它不能脱离系统平台而独立运行,因此说应用平台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中间技术层。
应用平台包含以下内容:
*电话呼叫系统(Call Center)
*电子商务系统(E-Commerce)
*电量自动采集系统
*数据仓库系统(Data Warehouse)
*地理信息系统(GIS)
应用平台的技术先进性十分显著,其中大部份内容属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技术,还有一部分是面向21世纪的最新技术,因此在应用平台的支撑下,新一代电力MIS将具有一系列崭新的功能,例如基于多媒体的可视化功能,营销服务及台前台后的一体化支持功能,从电量自采集到收费的一条龙处理等。
应用平台还有一个与系统平台的不同之处,系统平台是ZHDL MIS必备的公共支撑环境,而应用平台是可选的、可堆迭的,也就是说应用软件主体,可以不需要某些应用平台的支撑而直接在系统平台上运行,亦可以堆叠在不同的应用平台上运行。这种结构,给MIS的建设带来了灵活的可选择性。
5、应用软件主体
应用软件主体是MIS的最上层,它是MIS程序和数据的集合,应用软件主体的内部呈板块式结构,主体中每一个板块,包含了功能关系密切的一组子系统,三大板块所构成的应用软件主体,反映了电力企业的特点,覆盖了企业的所有管理功能。
应用软件由三大板块组成,即生产板块、营销及服务板块和综合板块,每个板块由一组子系统构成,组成内容如下:
生产板块
*调度系统
*安全监察系统
*生产技术系统
*变电系统
*输电系统
营销及服务板块
*电力市场模拟与分析系统
*客户服务系统
*客户支持系统
*营业系统
*农电系统
综合板块
*综合查询系统
*计划系统
*财务系统
*劳动人事教育系统
*工程系统
*物资供应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
*视频会议和视频点播系统
在板块内部,各系统及系统中各功能,是完全模块化的,且应用程序和数据互相独立,数据库和客户端互相分隔,服务器和浏览器通过中间第三层互访,使MIS具有十分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综上所述,新一代电力MIS的三层框架既符合电力企业的管理功能,又能充分融合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是一个比较好的MIS模型,对电力企业MIS的设计和开发具有实用的参考价值。
一、电力MIS的演变
电力行业的计算机管理起步较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电力行业就在财务、人事档案及电费等管理业务中引入微机,引发了一场相当热烈的微机热潮。但是由于早期微机本身对信息处理能力的局限性,当时的应用仅限于档案的存储与汇总,简单的统计和制表,是一种单项业务处理软件。这一阶段的应用可以称为第一代电力MIS。它第一次突破了传统的手工操作,使大量繁琐的汇总、统计和制表等事务性工作变得快捷、简单和准确,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推动和促进了电力MIS的进一步发展。
不久,电力MIS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基于局域网,形成了集中式(主机/终端)和客户/服务器等计算机模式。而且功能亦扩充到了包含生产管理、办公管理、计量、安全等电力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并涌现出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这一阶段的电力MIS可以称为第二代电力MIS。第二代电力MIS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计算机技术开始从管理的事务处理层深透到了计划和控制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力企业的不断改革,新一代电力MIS正在出现。
二、新一代电力MIS的特征
新一代电力MIS是伴随着Internet的发展而很快发展起来的,其中还包含着多媒体等许多新的技术。由于新一代电力MIS产生时间不长,还不太成熟,目前还不能看到它的全貌,但是我们可以描述它的基本特征:
1. 完全基于Internet/Intranet/Extranet,是一个真正的开放系统;
2. 关键信息能充分共享,这里指的共享是指基于广域网的,是跨地域的;
3. 电力市场模拟与分析、电力营销及企业的预决策在新一代电力MIS中占据重要地位;
4. 应用软件是完全流程化的、可控的和规范的,而且大量地应用多媒体技术;
5. 基于图形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和用电、配电、线路等紧密结合;
6. 电量的采集、统计和收费实现全程自动化;
7. 和电子商务接轨,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力营销。
三、系统结构
1.系统总体结构
新一代电力MIS呈层次型框架式结构,其应用软件主体为相对独立的板块式结构。整体系统完整、统一,体现了我国供电企业特点。其中包含了供电企业主要的业务流程,与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无关,且业务流程是基于网络和动态的,既是分布在企业网上又是易于生成的。因此能适应企业的不断改革和机构的调整、变化,具有十分良好的电力行业通用性,既便于推广应用,又便于与相关MIS互连。其总体结构如表所示,底层为系统平台,中间层为应用平台,上层为应用软件主体。
上层的应用软件主体,需在应用平台层和系统平台层的支撑下运行。中间层的应用平台层,在系统平台层支撑下运行,但同时需向上支撑应用软件主体层的运行。它是承上启下的一个技术关键层,系统的新技术,需要在它的支撑下才能充分发挥。系统上层是整个电力MIS应用软件主体,其内部又呈相对独立的板块式结构,功能将覆盖电力企业的生产、销售及行政等各项业务。
2.系统的结构特点
传统的MIS,将应用软件(包括应用程序和数据)和支撑环境混合在一起,互相交叉,各种因素互相牵制,一处修改,即会引发整个系统的变动,可维护性和通用性较差,开发周期漫长而生命周期短暂。
新一代电力MIS具有如下特点:
(1)总体框架为三层结构,系统平台、应用平台和应用软件主体,每一层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功能,层次分明。邻层之间的接口,遵守国际标准,界面清晰,简捷可靠,便于工程化开发。其开发环境标准,开发周期短,便于维护和升级。
(2)应用软件主体呈板块式结构,每一板块含一组功能密切相关的子系统和模块。在同一块板的不同子系统和模块之间有较高频度的相互调用,但是板块和板块之间保持相对独立,相互调用的频度相对较低,具有以下优点:
*各板块可独立开发,开发一块,运行一块,互不牵连,便于一个企业MIS按需分期分批实施,提高MIS的效益。
*任何一个板块、子系统和模块的修改,不影响其他板块、子系统和模块的功能,更不会因为一处修改而影响全局,因此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有效地延长了系统的生命周期。
*将频繁的相互调用控制在同一板块内,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调用流量,有利于提高系统整体的响应速度。
电力mis整体框架
应用软件主体
生产板块
营销及服务板块
综合板块
应用平台
gis地理
信息系统
电量自动
采集系统
call center
电话呼叫系统
e-commerce
电子商务系统
data warehouse
数据仓库
系统平台
开发工具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操作系统及网络协议
服务器
网络系统
新一代电力MIS整体框架图
(3)框架式的总体结构和板块式的软件结构,既规范又灵活,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3.系统平台
系统平台层内部也是层次型的,其最底层是硬件,包括计算机(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其上为系统支撑软件即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最上面的一层为应用系统的公共开发环境,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开发工具。
系统平台实际上是MIS的公共支撑环境,它的性能决定着MIS的水平,包括互联性、可靠性、开发性和先进性等。
如果系统平台选择不当,尤其是在平台的开放性、先进性等方面选择失误,例如,操作系统水平过低、网络系统开发性不好等,造成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可能会使系统不能升级,甚至造成整个系统推倒重来,因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4.应用平台
应用平台与系统平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MIS的公共支撑,而仅是MIS的某一个或几个板块、板块中的部分模块的支撑环境。另外,应用平台本身需要系统平台的支撑,它不能脱离系统平台而独立运行,因此说应用平台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中间技术层。
应用平台包含以下内容:
*电话呼叫系统(Call Center)
*电子商务系统(E-Commerce)
*电量自动采集系统
*数据仓库系统(Data Warehouse)
*地理信息系统(GIS)
应用平台的技术先进性十分显著,其中大部份内容属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技术,还有一部分是面向21世纪的最新技术,因此在应用平台的支撑下,新一代电力MIS将具有一系列崭新的功能,例如基于多媒体的可视化功能,营销服务及台前台后的一体化支持功能,从电量自采集到收费的一条龙处理等。
应用平台还有一个与系统平台的不同之处,系统平台是ZHDL MIS必备的公共支撑环境,而应用平台是可选的、可堆迭的,也就是说应用软件主体,可以不需要某些应用平台的支撑而直接在系统平台上运行,亦可以堆叠在不同的应用平台上运行。这种结构,给MIS的建设带来了灵活的可选择性。
5、应用软件主体
应用软件主体是MIS的最上层,它是MIS程序和数据的集合,应用软件主体的内部呈板块式结构,主体中每一个板块,包含了功能关系密切的一组子系统,三大板块所构成的应用软件主体,反映了电力企业的特点,覆盖了企业的所有管理功能。
应用软件由三大板块组成,即生产板块、营销及服务板块和综合板块,每个板块由一组子系统构成,组成内容如下:
生产板块
*调度系统
*安全监察系统
*生产技术系统
*变电系统
*输电系统
营销及服务板块
*电力市场模拟与分析系统
*客户服务系统
*客户支持系统
*营业系统
*农电系统
综合板块
*综合查询系统
*计划系统
*财务系统
*劳动人事教育系统
*工程系统
*物资供应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
*视频会议和视频点播系统
在板块内部,各系统及系统中各功能,是完全模块化的,且应用程序和数据互相独立,数据库和客户端互相分隔,服务器和浏览器通过中间第三层互访,使MIS具有十分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综上所述,新一代电力MIS的三层框架既符合电力企业的管理功能,又能充分融合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是一个比较好的MIS模型,对电力企业MIS的设计和开发具有实用的参考价值。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