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信息化的选择:信息集中还是集成
2007-09-28 13:44:21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今年,电力信息化建设该如何融入生产经营业务,如何进行数据整合,如何形成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系统是最大问题。
关于企业信息化的话题常谈常新。过去的一年,对于企业的信息主管(CIO)来说,如何更好地进行企业的数据大集中成为了焦点。新的一年到来之际,电力信息化建设该如何融入生产经营业务,如何进行数据整合,如何形成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系统,有关权威人士提出了他们的看法。
理论和现实有差距
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一定的差距,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也是如此,中国长江三峡建设总公司信息中心主任金和平说:“从理论上,企业资源的集中和合理的应用绝对是科学的,但是在实践中,很多企业的管理基础或者业务规范、流程整合的程度,根本达不到集中的要求,这时候,集中反而不好。”
所以尽管有目标,但在企业信息化的不同阶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数据集中的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把数据大集中简单理解成一定要任何阶段不顾一切的大集中。
广州南方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IO刘鼎元认为,要不要数据集中的关键是看成本和效益。集团对所属子公司是不是要数据集中,完全是视情况而定,主要是看效率和成本。因为IT对于成本的作用主要有两件事情,一是交易处理,也叫事务处理;二是查询,包括统计、分析,甚至BI(商业智能)。要看情况,如果成本负担得起,效率足够高,就接受技术集中,如果对提高运营效率没有影响,就没有必要接受数据集中。
“数据集成”更准确
国家电力调度中心总工程师辛耀中对于“数据大集中”的概念持反对意见。他说,我反对数据大集中,如果把“大”取消,我一点也不反对。他建议说,应该将数据大集中改为数据集成。
根据不同行业的不同特性,辛耀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制造业的业务有什么特点呢?生产产品,生产有连续性,生产要求可靠性、及时性。具体到电力生产、供应这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同时进行,零库存,所以,电力系统是随时运行、随时控制,这样的生产过程绝对不能大集中。
对于大集中之后的安全性和灾难性后果,国内企业也有颇多的顾虑。辛耀中说,安全性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一定要把生产控制、生产管理经营的核心部分保护起来,绝对要和其他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分开,才能保障安全;另一方面,集中后不容易备份,如果一定要备份,投资太大,一般企业都承受不起;强调过分大集中还会导致灾难性的结果,如果敌对方投一个导弹或炸弹,整个行业都有危险。
超级大集中不可行
对于数据大集中到底集中到什么程度,企业也有自己的看法,有一种观点提议在一整条大供应链中,所有的企业都把数据集中在一起,这种所谓的“超级大集中”的设想在企业看来也是非常不现实的。
从一个企业集团来讲可以适时地实现数据集中,但从上游采购到下家分销只宜相互做部分数据接口,建立不同灵活程度的多层次平台,以满足不同流程管理趋向。如果一味强调“数据大集中”,一旦新的业务模式发生了变化就会牵一发动全身,涉及大链条规划改动,形成一个新的断层和更大的信息孤岛,甚者导致系统瘫痪。所以对于制造企业,包括我们电力企业,应谨慎“数据大集中”。
今年,电力信息化建设该如何融入生产经营业务,如何进行数据整合,如何形成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系统是最大问题。
关于企业信息化的话题常谈常新。过去的一年,对于企业的信息主管(CIO)来说,如何更好地进行企业的数据大集中成为了焦点。新的一年到来之际,电力信息化建设该如何融入生产经营业务,如何进行数据整合,如何形成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系统,有关权威人士提出了他们的看法。
理论和现实有差距
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一定的差距,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也是如此,中国长江三峡建设总公司信息中心主任金和平说:“从理论上,企业资源的集中和合理的应用绝对是科学的,但是在实践中,很多企业的管理基础或者业务规范、流程整合的程度,根本达不到集中的要求,这时候,集中反而不好。”
所以尽管有目标,但在企业信息化的不同阶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数据集中的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把数据大集中简单理解成一定要任何阶段不顾一切的大集中。
广州南方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IO刘鼎元认为,要不要数据集中的关键是看成本和效益。集团对所属子公司是不是要数据集中,完全是视情况而定,主要是看效率和成本。因为IT对于成本的作用主要有两件事情,一是交易处理,也叫事务处理;二是查询,包括统计、分析,甚至BI(商业智能)。要看情况,如果成本负担得起,效率足够高,就接受技术集中,如果对提高运营效率没有影响,就没有必要接受数据集中。
“数据集成”更准确
国家电力调度中心总工程师辛耀中对于“数据大集中”的概念持反对意见。他说,我反对数据大集中,如果把“大”取消,我一点也不反对。他建议说,应该将数据大集中改为数据集成。
根据不同行业的不同特性,辛耀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制造业的业务有什么特点呢?生产产品,生产有连续性,生产要求可靠性、及时性。具体到电力生产、供应这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同时进行,零库存,所以,电力系统是随时运行、随时控制,这样的生产过程绝对不能大集中。
对于大集中之后的安全性和灾难性后果,国内企业也有颇多的顾虑。辛耀中说,安全性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一定要把生产控制、生产管理经营的核心部分保护起来,绝对要和其他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分开,才能保障安全;另一方面,集中后不容易备份,如果一定要备份,投资太大,一般企业都承受不起;强调过分大集中还会导致灾难性的结果,如果敌对方投一个导弹或炸弹,整个行业都有危险。
超级大集中不可行
对于数据大集中到底集中到什么程度,企业也有自己的看法,有一种观点提议在一整条大供应链中,所有的企业都把数据集中在一起,这种所谓的“超级大集中”的设想在企业看来也是非常不现实的。
从一个企业集团来讲可以适时地实现数据集中,但从上游采购到下家分销只宜相互做部分数据接口,建立不同灵活程度的多层次平台,以满足不同流程管理趋向。如果一味强调“数据大集中”,一旦新的业务模式发生了变化就会牵一发动全身,涉及大链条规划改动,形成一个新的断层和更大的信息孤岛,甚者导致系统瘫痪。所以对于制造企业,包括我们电力企业,应谨慎“数据大集中”。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